一种除尘布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274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尘布料装置,包括布料小车和若干料仓,布料小车设置有下料筒,布料时,下料筒的卸料口位于料仓的进料口的上方,并与进料口之间具有间隙,还包括安装在布料小车上并可与其一同移动的除尘筒,除尘筒的除尘口位于间隙附近,用于吸除从间隙中外溢的粉尘;还包括负压管道以及负压管道上的支管,支管伸入料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除尘布料装置结构简单,解决了散装物料布料时,高跨料仓内部烟尘外溢的问题,有效防止扬尘污染环境,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尘布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炼钢厂布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散装物料布料过程中扬尘治理的除尘布料装置。
技术介绍
炼钢厂中,散装物料例如石灰,白云石,镁球等经由布料小车卸入料仓中,目前散装物料高跨料仓外无除尘设备,在散装物料上料至高位料仓时,卸下的散装物料在进入料仓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一定的落差,因此会在料仓内形成较大粉尘。并且,在布料过程中,由于料仓处于“正压”状态,料仓内形成的粉尘在正压的作用下会从卸料口与料仓入口之间的缝隙外溢,粉尘外溢对周边环境以及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图1所示为常见的布料装置,布料小车1在料仓2上方沿轨道运行,将物料从卸料口12卸入料仓2中。一般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布料小车1的运行,布料小车1的下料筒11与料仓2的进料口21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粉尘会通过缝隙从料仓2中外溢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布料装置,用于解决散装物料输送过程中料仓外部严重的扬尘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尘布料装置,包括布料小车和若干料仓,所述布料小车设置有下料筒,布料时,所述下料筒的卸料口位于所述料仓的进料口的上方,并与所述进料口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所述布料小车上并可与其一同移动的除尘筒,所述除尘筒的除尘口位于所述间隙附近,用于吸除从所述间隙中外溢的粉尘;还包括负压管道以及负压管道上的支管,所述支管伸入所述料仓中。可选地,所述间隙相对高度为150mm。可选地,所述支管的出口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下方。可选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下料筒底部的能够伸入所述进料口中的皮筒,所述皮筒围绕所述卸料口设置。可选地,所述皮筒与所述进料口处的所述料仓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空隙的最小距离为10~20mm。可选地,所述支管上安装有电磁阀。可选地,所述负压管道的公称直径为800mm。可选地,所述支管的公称直径为300mm。可选地,所述布料小车设置有两个下料筒,分别对应所述料仓上并排设置的两个进料口;所述负压管道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两个进料口的一侧,所述支管分别位于所述两个进料口下方。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除尘布料装置,结构简单,解决了散装物料布料时,高跨料仓内部烟尘外溢的问题,有效防止扬尘污染环境,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除尘布料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除尘布料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进料口处的皮筒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布料小车11下料筒12卸料口13皮筒2料仓21进料口3除尘筒4负压管道5除尘支管6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除尘布料装置,包括安装在布料小车上并随着布料小车的移动而移动的除尘筒,所述除尘筒的吸尘口位于所述布料小车的卸料口附近,还包括吸尘口位于各个料仓中的负压的除尘管道。布料小车1安装在料仓2的上方,在传送装置的引导下,布料小车1在料仓2的上方移动,将物料分别卸入不同的料仓2中。本实施例中的布料小车1下方设置有两个下料筒11,料仓2具有两个进料口21,两个下料筒11的卸料口12分别位于两个进料口21的上方。为了不妨碍布料小车1的运动,卸料口12和进料口21之间具有间隔,可选地,卸料口12与进料口21之间的间隔高度为150mm。当物料落入料仓2中,会在料仓2中扬起大量粉尘,粉尘会通过所述间隔外溢出料仓。为了针对从间隔中外溢的粉尘,本实施例在布料小车1上安装有两个除尘筒3,除尘筒3的除尘口位于进料口21附近。为了使除尘筒3形成负压状态,布料小车上还安装有风机等现有技术常用的抽气设备,或者除尘筒3与外设的抽气设备连接,这里不作详述。由于除尘筒3安装在布料小车1上,并随着布料小车1的移动而移动,因此当布料小车1到达某一个料仓2上方的指定位置并开始布料时,除尘筒3的除尘口始终位于卸料口12和进料口21之间的空隙附近,用于吸取外溢的扬尘。进一步地,除尘布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布料小车1和料仓2结构之外的负压管道4,本实施例中的负压管道4沿料仓2的长度方向(布料小车1的运行方向)设置,可选地,负压管道4的规格为DN800。负压管道4上引出若干除尘支管5,除尘支管5伸入各个料仓2中,用于吸取在料仓2中产生的扬尘,进一步增强装置的除尘效果。优选地,除尘支管5的吸尘口靠近进料口21,可选地,除尘支管5的规格为DN300。进一步地,在各个除尘支管5上设置有电磁阀6,当布料小车1向某一料仓2布料时,打开与该料仓2对应的除尘支管5上的电磁阀6,针对性地除尘,除尘效果更好。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料仓2的两侧均设置有负压管道4以及除尘支管5,可对料仓2的两个进料口21附近的扬尘进行除尘处理,减少从进料口21处外溢的粉尘。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防止粉尘外溢,如图3所示在下料筒11的下方安装有软性皮筒13,皮筒13围绕卸料口12设置,并伸入料仓2的进料口21中。可选地,皮筒13的外侧与进料口21处的仓壁最小空隙为10~20mm。软性皮筒13在不会影响布料小车1的运行的前提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粉尘从卸料口12与进料口21之间间隔处外溢。综上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尘布料装置,包括随着布料小车移动的除尘筒,当布料小车布料时,除尘筒可以除去从卸料口与进料口处外溢的粉尘。还包括除尘口位于料仓内部,并靠近进料口的除尘支管,各个除尘支管与负压管道连通。本技术的除尘布料装置中的各除尘点相互配合地除尘,除尘效果优异。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布料装置,包括布料小车和若干料仓,所述布料小车设置有下料筒,布料时,所述下料筒的卸料口位于所述料仓的进料口的上方,并与所述进料口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n包括安装在所述布料小车上并可与其一同移动的除尘筒,所述除尘筒的除尘口位于所述间隙附近,用于吸除从所述间隙中外溢的粉尘;/n还包括负压管道以及负压管道上的支管,所述支管伸入所述料仓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布料装置,包括布料小车和若干料仓,所述布料小车设置有下料筒,布料时,所述下料筒的卸料口位于所述料仓的进料口的上方,并与所述进料口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
包括安装在所述布料小车上并可与其一同移动的除尘筒,所述除尘筒的除尘口位于所述间隙附近,用于吸除从所述间隙中外溢的粉尘;
还包括负压管道以及负压管道上的支管,所述支管伸入所述料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相对高度为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管的出口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下料筒底部的能够伸入所述进料口中的皮筒,所述皮筒围绕所述卸料口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费青毕玉茁李国庆苏海湖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