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行人保护功能的汽车前端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235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行人保护功能的汽车前端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板结构,该导流板结构包括左侧导流板、右侧导流板、上部导流板和柔性材料制成的下部导流板围合成的前端大后端小的喇叭口结构;下部导流板被设置成可包覆于位于小腿碰撞区域的前保险杠部件内侧的前装配部和可搭接胶粘在水箱下横梁上的后装配部。该前端导流装置呈喇叭口结构,可提高汽车前端进气效率,改善机舱热负荷问题;各导流板的安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下部导流板可起到行人保护功能,其结构和安装方式能有效减少整个装置带来的震动和异响,下部导流板还进行了差异化配置,设置有侧导风通道,可为有中冷器冷却需求的车型提供新鲜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行人保护功能的汽车前端导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涉及一种汽车前端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冷却系统是汽车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好的冷却系统可以提高空调的制冷效果、降低汽车发动机负荷并减少机舱热害故障。但随着发动机增压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带来了机舱热负荷的显著增加,这对汽车前端的冷却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前端导流结构安装在汽车前保险杠和冷却系统之间,其主要作用在于使汽车外界的空气能最大程度的被导入到冷凝器和散热器等前端冷却系统上,提高热交换效率从而提高冷却性能。目前汽车事故频发,现在所采用的前端导流装置由于外壳刚度较大,若行车过程中发生意外撞击到行人极易造成行人腿部受伤甚至骨折骨裂。授权公告号为CN109094667B的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汽车前端导流罩及汽车前端导流密封装置,包括密封部和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连接于所述密封部下部,所述密封部包括主体板和自主体板两侧向后方延伸形成的两块密封板,所述导流部包括自所述主体板下部起顺序连接形成“口”字形进风通道的四块导流板,该专利技术的汽车前端导流罩及汽车前端导流密封装置,可使气流沿着所述汽车前端导流罩的轮廓输送至所述冷却模块的高效区域,避免气流在所述冷却模块前端出现紊流,从而提升整车冷却效率。授权公告号为CN209795171U的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前端进气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模块、前端骨架和导流装置,冷却模块包括散热器风扇总成及设于散热器风扇总成的前侧的冷凝器;冷却模块和导流装置均设置于前端骨架上,冷凝器密封于散热器风扇总成、前端骨架和导流装置之间;导流装置的周向封闭;散热器风扇总成、冷凝器和导流装置集成于前端骨架上,方便前端进气冷却系统在汽车上的装配;导流装置周向封闭,冷凝器密封于散热器风扇总成、前端骨架和导流装置之间,防止气流逸出,提高进气效率,还能防止热气回流,实现冷却性能的提高。授权公告号为CN203358324U的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提高发动机舱冷却性能的导流结构,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冷凝器和散热器,设置在冷凝器前端的散热格栅;在冷凝器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导流板。还包括设置在冷凝器前端的前防撞横梁,用于安装冷凝器和散热器的水箱下横梁,所述导流板下端固定在水箱下横梁上,上端固定在前防撞横梁上。该技术的结构能够将进入散热格栅内的冷却气流引导到冷凝器表面,有效提高冷凝器和散热器的进风效率,改善空调性能以及发动机冷却效果,防止发动机舱内零部件因温度过高而损坏。但上述所提供的前端导流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拆装不简便,在设计过程中仅考虑了装置的导流以及密封作用,并没有考虑到行人保护功能,而且也并为提出差异化设计以满足部分车型需为中冷器通风冷却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行人保护功能的汽车前端导流装置。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汽车前端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板结构,所述的导流板结构包括左侧导流板、右侧导流板、上部导流板和柔性材料制成的下部导流板围合成的前端大后端小的喇叭口结构;所述的下部导流板被设置成可包覆于位于小腿碰撞区域的前保险杠部件内侧的前装配部和可搭接胶粘在水箱下横梁上的后装配部。所述的下部导流板上表面上设置有连通前端和侧壁的弧形凹槽状的侧导风通道,所述的侧导风通道侧壁导风口中可通过填充过盈配合的填充块实现密封关闭。所述的前装配部包括设置于下部导流板前端的前端缓冲台和设置在前端缓冲台顶部的坡形缺口。所述的后装配部包括设置于下部导流板后端的多个后端凸起和后端凸起端面上设置的支撑台。所述的下部导流板前端宽后端窄,两侧壁与左侧导流板下部的内侧和右侧导流板下部的内侧通过密封件贴合,左侧导流板的上部和右侧导流板的上部通过膨胀卡扣与上部导流板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的下部导流板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可与前保险杠下护板内侧接触配合的凸台结构。所述的上部导流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与左侧导流板的上部或右侧导流板的上部相连接的膨胀卡扣安装位,中部设置有可与水箱上横梁相连接的膨胀卡扣安装位。所述的左侧导流板顶部设置有可与水箱上横梁相连接的膨胀卡扣安装位,中部前端设置有可与前防撞梁相连接的膨胀卡扣安装位,底部端面上设置有可与前保险杠下护板相连接的膨胀卡扣安装位。所述的右侧导流板顶部设置有可与水箱上横梁相连接的膨胀卡扣安装位,中部前端设置有可与前防撞梁相连接的膨胀卡扣安装位,底部端面上设置有可与前保险杠下护板相连接的膨胀卡扣安装位。所述的左侧导流板的后端、右侧导流板的后端、上部导流板的后端下侧和下部导流板的后端上侧分别设置有可与冷凝器的装配间隙配合的密封件。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下部导流板采用PP发泡材料制成,上部导流板、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均为PP塑料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前端导流装置的上部导流板与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之间分别通过膨胀卡扣进行连接,前端宽后端窄的下部导流板的两侧壁与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之间均通过密封件贴合密封。整个前端导流装置呈喇叭口结构,朝外与格栅进气口连接,朝内与机舱冷却系统紧密连接,与冷凝器连接的缝隙处采用泡棉密封,整个装置可起到良好的导流及密封效果,保证外界新鲜空气进入机舱后可以高效率进入冷却系统,改善机舱热负荷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下部导流板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下部导流板前端可包覆于位于小腿碰撞区域的前保险杠结构的内侧,一旦发生碰撞,其采用的柔性材料能起到小腿支撑作用,起到行人保护功能;下部导流板前端设置的坡形缺口,为下部导流板前端与前保险杠蒙皮的装配预留了少量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装配空间,不影响前保险杠部件的装配,而且前保险杠部件装配完成后可对下部导流板形成支撑,不需要安装点即可防止下部导流板窜动;汽车的前保险杠下护板内侧可与下部导流板底部的多个凸台结构接触并对其进行支撑,无需安装点,并且相比于整块大凸台结构,设置的多个凸台结构配合稳定性更好;由于结构设计和所采用的材料,下部导流板重量很轻,在与汽车内水箱下横梁安装时,只要通过其后端的支撑台搭接预挂和双面胶辅助固定即可实现预安装,无需其它紧固点,装配简单方便;该下部导流板可以有效填充前保险杠下格栅与前保险杠下护板之间的空腔,提高前端整体刚性,减少整个导流装置带来的震动和异响,相比采用塑料材质导流板来进行填充,其重量和成本均可以减轻很多。另外下部导流板还进行了配置差异化设计,开设有侧导风通道,用于为某些车型中有冷却需求的中冷器提供新鲜空气,当常规车型中不需要侧面导风时,可以用填充块对侧导风通道的导风口进行填充,填充块在通道中为过盈配合,无需设计其它结构进行安装,两种状态切换简单。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上部导流板、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均设置有与汽车内零件配合连接的膨胀卡扣安装位,装配简单方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汽车前端导流装置采用喇叭口结构,提高汽车前端的进气效率,改善机舱热负荷问题;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下部导流板的前端可包覆于位于小腿碰撞区域的前保险杠结构的内侧,起到行人保护功能;导流板之间以及导流板与车内零件的装配采用膨胀卡扣,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特别是下部导流板结构的设计及其重量轻盈的特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行人保护功能的汽车前端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结构包括左侧导流板(2)、右侧导流板(3)、上部导流板(4)和柔性材料制成的下部导流板(1)围合成的前端大后端小的喇叭口结构;所述的下部导流板(1)被设置成可包覆于位于小腿碰撞区域的前保险杠部件内侧的前装配部和可搭接胶粘在水箱下横梁(8.2)上的后装配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行人保护功能的汽车前端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结构包括左侧导流板(2)、右侧导流板(3)、上部导流板(4)和柔性材料制成的下部导流板(1)围合成的前端大后端小的喇叭口结构;所述的下部导流板(1)被设置成可包覆于位于小腿碰撞区域的前保险杠部件内侧的前装配部和可搭接胶粘在水箱下横梁(8.2)上的后装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行人保护功能的汽车前端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导流板(1)上表面上设置有连通前端和侧壁的弧形凹槽状的侧导风通道(1.11),所述的侧导风通道(1.11)侧壁导风口中可选择通过填充过盈配合的填充块(1.12)实现密封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行人保护功能的汽车前端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装配部包括设置于下部导流板(1)前端的前端缓冲台(1.13)和设置在前端缓冲台(1.13)顶部的坡形缺口(1.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行人保护功能的汽车前端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装配部包括设置于下部导流板(1)后端的多个后端凸起(1.3)和后端凸起(1.3)端面上设置的凸起的支撑台(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行人保护功能的汽车前端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导流板(1)前端宽后端窄,两侧壁与左侧导流板(2)下部的内侧和右侧导流板(3)下部的内侧通过密封件贴合,左侧导流板(12)的上部和右侧导流板(13)的上部通过膨胀卡扣(10)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魁吴方武王镇斌许钰龙丁瑞阳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