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的车身以及具有其的皮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36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卡的车身以及具有其的皮卡,所述车身,包括:驾驶舱;货舱,所述货舱与所述驾驶舱在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具有间隙;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驾驶舱的底部且朝向所述货舱延伸以遮挡所述间隙的下方。由此,通过设置导流板,可以提高驾驶舱与货舱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经由驾驶舱与货舱之间的间隙向驾驶舱内投射噪声,同时可以降低车身周围的风噪,以有效地改善驾驶舱内的噪声环境,降低噪声,避免乘员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内,使乘员容易集中精力,提高行车安全性以及皮卡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卡的车身以及具有其的皮卡
本技术涉及皮卡
,尤其是涉及一种皮卡的车身以及具有其的皮卡。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随着传统皮卡噪声控制方法的提升,皮卡高速行驶时,用户抱怨最多的问题就是风噪问题。然而,皮卡由于后部带货厢和防滚架,同时后部噪声源距离后排乘员较近,后排风噪大的问题成为整车风噪问题最显著的问题。风噪产生机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皮卡高速运行,与周边的气流产生剧烈的相互运动,尤其是在有凸起、台阶和空腔等特殊结构的地方,相互作用的效果更严重,在靠近车身表面形成一个边界层,产生强烈的分离流、涡流和湍流,气体与车身相互作用时,在车身表面形成强大的脉动压力,脉动压力激励车身钣金,向车内辐射噪声;二是气流流过车身密封不好的地方,从车身表面的缝隙或孔洞向车内透射噪声。风噪不仅影响整车性能,影响客户行车体验,而且长期处在嘈杂的环境中,乘员易集中精力,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皮卡的车身,所述车身的结构更加合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风噪,提高乘用体验。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皮卡,所述皮卡采用上述车身。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皮卡的车身,包括:驾驶舱;货舱,所述货舱与所述驾驶舱在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具有间隙;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驾驶舱的底部且朝向所述货舱延伸以遮挡所述间隙的下方。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皮卡的车身,通过设置导流板,可以提高驾驶舱与货舱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经由驾驶舱与货舱之间的间隙向驾驶舱内投射噪声,同时可以降低车身周围的风噪,以有效地改善驾驶舱内的噪声环境,降低噪声,避免乘员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内,使乘员容易集中精力,提高行车安全性以及皮卡的使用体验。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驾驶舱的后围板与所述货舱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后围板的底端,且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后围板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货舱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间隙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驾驶舱的地板与所述后围板固定,所述导流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地板的延伸方向一致或与所述地板的延伸方向呈钝角。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后围板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焊接或螺接在所述后围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货舱的前挡板与所述驾驶舱的后围板之间限定出所述间隙,所述导流板朝向所述前挡板延伸以遮挡所述间隙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前挡板的上侧边、左侧边以及右侧边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后围板配合的密封件。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构造为密封橡胶件。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皮卡,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皮卡的车身。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驾驶舱与货舱配合的一个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驾驶舱与货舱配合的另一个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驾驶舱的后围板以及导流板的一个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驾驶舱的后围板以及导流板的另一个示意图。附图标记:驾驶舱10,后围板11,地板12,货舱20,前挡板21,导流板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皮卡的车身以及具有其的皮卡。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皮卡的车身,包括:驾驶舱10、货舱20以及导流板30。其中,货舱20与驾驶舱10在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具有间隙;导流板30设置在驾驶舱10的底部且朝向货舱20延伸以遮挡间隙的下方。具体而言,皮卡位于前方的驾驶舱10适于乘员乘用,货舱20位于后方用于承载货物,货厢与驾驶舱10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导致皮卡在行驶过程中,尤其是告诉行驶时,周边的气流作用到间隙区域,产生强烈的分离流、涡流和湍流,使车身承受较大的脉动压力,车身的钣金件收到脉动压力作用,向驾驶舱10内部空间辐射噪声,加剧风噪。进而,本申请在驾驶舱10的底部设置导流板30,使导流板30朝向货舱20延伸,以遮挡间隙的下方,以在皮卡行驶过程中,避免皮卡底盘下方产生的气流进入到间隙内,以降低皮卡的风噪,从而改善驾驶舱10内的噪声环境,避免乘员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内驾乘皮卡,提高行车安全以及使用体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皮卡的车身,通过设置导流板30,可以提高驾驶舱10与货舱2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经由驾驶舱10与货舱20之间的间隙向驾驶舱10内投射噪声,同时可以降低车身周围的风噪,以有效地改善驾驶舱10内的噪声环境,降低噪声,避免乘员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内,使乘员容易集中精力,提高行车安全性以及皮卡的使用体验。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驾驶舱10的后围板11与货舱20之间具有间隙,导流板30设置在后围板11的底端,且导流板30的一端与后围板11连接,另一端朝向货舱20延伸。这样,使导流板30的位置更加合理,方便导流板30的设置,并可以避免导流板30的设置增大车辆的风阻。在图2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导流板30的延伸长度大于间隙的宽度。这样,可以确保导流板30在间隙下方的遮挡效果,有效地避免气流由间隙下方进入间隙,以降低车辆的风噪。如图1和图2所示,驾驶舱10的地板12与后围板11固定,导流板30的延伸方向与地板12的延伸方向一致或与地板12的延伸方向呈钝角。这样,可以提高导流板30的导流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30与地板12的延伸方向一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30相较地板12略向上倾斜延伸或略向下倾斜延伸,均可以实现导流效果,在这里不再赘述。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30与后围板11一体成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30焊接或螺接在后围板11上。也就是说,导流板30可拆卸地设置在后围板11上的技术方案以及导流板30与后围板11一体成型的技术方案,均是本申请可选地实施例,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且各有优缺点,在这里不做具体地限定。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货舱20的前挡板21与驾驶舱10的后围板11之间限定出间隙,导流板30朝向前挡板21延伸以遮挡间隙的下方。进一步地,前挡板21的上侧边、左侧边以及右侧边上均设置有与后围板11配合的密封件。由此,前挡板21与后围板11的间隙的上侧、左侧以及右侧均通过密封件密封,下侧通过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卡的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n驾驶舱(10);/n货舱(20),所述货舱(20)与所述驾驶舱(10)在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具有间隙;/n导流板(30),所述导流板(30)设置在所述驾驶舱(10)的底部且朝向所述货舱(20)延伸以遮挡所述间隙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卡的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驾驶舱(10);
货舱(20),所述货舱(20)与所述驾驶舱(10)在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具有间隙;
导流板(30),所述导流板(30)设置在所述驾驶舱(10)的底部且朝向所述货舱(20)延伸以遮挡所述间隙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10)的后围板(11)与所述货舱(2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导流板(30)设置在所述后围板(11)的底端,且所述导流板(30)的一端与所述后围板(11)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货舱(20)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卡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0)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间隙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卡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10)的地板(12)与所述后围板(11)固定,所述导流板(3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地板(12)的延伸方向一致或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国富陆黔林刘建伟徐旭乔博磊李明亚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