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6085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护板结构,包括防护板结构和阻流板结构,防护板结构用于安装于汽车底盘的下方,以与汽车底盘之间形成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回流腔,回流腔的后端形成有回流风口,通过在回流腔内设置阻流板结构,以减少自回流风口回流至回流腔内的空气,从而破坏涡流中心,消除汽车底盘与防护板结构之间的回流风阻,实现降低整车油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护板结构。
技术介绍
底盘护板是根据不同车型设计的防护装置,主要作用有:1、防止泥土覆盖底盘部件,保持清洁和避免金属件锈蚀;2、车辆行驶中,防止路面不平整对底盘部件造成冲击等物理性损坏。目前主机厂设计的底盘护板多为以上两种作用,或是以上两种作用的衍生结构设计,例如护板上增设减震结构提高韧性、增设传感器用于受碰撞时的警示等。随着节能减排标准的进一步加严,和汽车CFD领域研发的逐渐深入,研究发现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底盘风阻较大导致整车油耗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护板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底盘风阻较大导致整车油耗增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护板结构,包括:防护板结构,用于安装于汽车底盘的下方,以与所述汽车底盘之间形成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回流腔,所述回流腔的后端形成有回流风口;阻流板结构,设于所述回流腔内,以减少自所述回流风口回流至所述回流腔内的空气。可选地,所述阻流板结构包括阻流板,所述阻流板至少部分沿上下向及左右向延伸设置。可选地,所述阻流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延伸至与所述回流腔的左、右侧壁连接;和/或,所述阻流板设置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阻流板沿前后向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阻流板设置两个,两个所述阻流板包括第一阻流板,所述第一阻流板设于所述回流风口处。可选地,所述回流风口包括朝后设置的第一回流口、朝左设置的第二回流口,朝右设置的第三回流口,所述第一回流口、所述第二回流口及所述第三回流口均与所述回流腔相连通;所述第一阻流板包括:基板,沿左右向延伸设置,对应盖设于所述第一回流口,以减少自所述第一回流口回流至所述回流腔内的空气;两个侧板,均沿前后向延伸设置,两个所述侧板沿左右向分设于所述基板的两侧,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对应盖设所述第二回流口及所述第三回流口,以减少分别自所述第二回流口和所述第三回流口回流至所述回流腔内的空气。可选地,所述防护板结构包括沿前后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用于对应汽车中央通道设置,所述第二护板用于对应汽车排气系统设置,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呈分体设置,且所述第二护板的材质为耐高温材质。可选地,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插片和与所述插片相适配的卡槽,所述插片和所述卡槽中,其中一者设于所述第一护板,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二护板;和/或,所述第二护板的材质为PP+GF20;和/或,所述第一护板的材质为PP-T20。可选地,所述插片设于所述第二护板,所述插片上贯设有沿上下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安装孔,所述插片上还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围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周侧;所述卡槽设于所述第一护板,所述第一护板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插装有螺钉,所述螺钉的螺纹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卡扣卡接固定。可选地,所述防护板结构朝向所述汽车底盘设置的表面凸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沿上下向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插装螺钉,所述螺钉的螺纹端用于与汽车底盘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和/或,所述防护板结构背离所述汽车底盘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导流槽,多个所述导流槽沿前后向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安装台朝后设置的侧面由后至前呈向上倾斜设置,以形成引流斜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所述防护板结构与所述汽车底盘之间形成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回流腔,所述回流腔的后端形成有回流风口,通过在所述回流腔内设置所述阻流板结构,以减少自所述回流风口回流至所述回流腔内的空气,从而破坏涡流中心,消除汽车底盘与防护板结构之间的回流风阻,实现降低整车油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护板结构安装于汽车底盘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护板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第二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5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底盘护板是根据不同车型设计的防护装置,主要作用有:1、防止泥土覆盖底盘部件,保持清洁和避免金属件锈蚀;2、车辆行驶中,防止路面不平整对底盘部件造成冲击等物理性损坏。目前主机厂设计的底盘护板多为以上两种作用,或是以上两种作用的衍生结构设计,例如护板上增设减震结构提高韧性、增设传感器用于受碰撞时的警示等。随着节能减排标准的进一步加严,和汽车CFD领域研发的逐渐深入,研究发现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底盘风阻较大导致整车油耗增大。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护板结构,其中,图1至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护板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3,所述护板结构100包括防护板结构1和阻流板结构2,所述防护板结构1用于安装于汽车底盘1000的下方,以与所述汽车底盘1000之间形成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回流腔a,所述回流腔a的后端形成有回流风口,所述阻流板结构2设于所述回流腔a内,以减少自所述回流风口回流至所述回流腔a内的空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防护板结构,用于安装于汽车底盘的下方,以与所述汽车底盘之间形成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回流腔,所述回流腔的后端形成有回流风口;/n阻流板结构,设于所述回流腔内,以减少自所述回流风口回流至所述回流腔内的空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板结构,用于安装于汽车底盘的下方,以与所述汽车底盘之间形成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回流腔,所述回流腔的后端形成有回流风口;
阻流板结构,设于所述回流腔内,以减少自所述回流风口回流至所述回流腔内的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板结构包括阻流板,所述阻流板至少部分沿上下向及左右向延伸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延伸至与所述回流腔的左、右侧壁连接;和/或,
所述阻流板设置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阻流板沿前后向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板设置两个,两个所述阻流板包括第一阻流板,所述第一阻流板设于所述回流风口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风口包括朝后设置的第一回流口、朝左设置的第二回流口,朝右设置的第三回流口,所述第一回流口、所述第二回流口及所述第三回流口均与所述回流腔相连通;
所述第一阻流板包括:
基板,沿左右向延伸设置,对应盖设于所述第一回流口,以减少自所述第一回流口回流至所述回流腔内的空气;
两个侧板,均沿前后向延伸设置,两个所述侧板沿左右向分设于所述基板的两侧,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对应盖设所述第二回流口及所述第三回流口,以减少分别自所述第二回流口和所述第三回流口回流至所述回流腔内的空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海娟任平杨德银许志宝怀自力孙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