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32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所述侧墙具有窗口,所述窗口的下边框具有贯穿的散热孔;加热器,固定在所述侧墙的内侧且低于所述窗口的位置;内装侧墙板,所述内装侧墙板固定在所述加热器的上边缘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其中,所述侧墙,所述内装侧墙板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形成导热空腔;所述加热器的内腔和所述导热空腔之间相连通,以使所述加热器产生的暖风经所述导热腔从所述散热孔进行送风。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轨道车辆的冷风进风和暖风送风均在下部带来的流动不畅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轨道车辆的加热器的传统的安装方式是带状加热器安装于内装侧墙板的内侧。加热器包括安装板,加热元件和罩板;安装板与内装侧墙的内侧固定,加热元件与安装板固定,罩板罩住加热元件,罩板上具有通气孔,作为冷风进风和暖风送风的地方。加热器通常是安装在内装侧墙板的下半部分的,靠近乘客的腿部的位置,这种安装方式冷风进风和暖风送风均在下部,不利于空气流动,并且暖风主要集中在乘客的腿部,造成乘客身体上下温度不均,舒适度不高。因此,轨道车辆的冷风进风和暖风送风均在下部带来的流动不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
技术介绍
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没有形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以解决轨道车辆的冷风进风和暖风送风均在下部带来的流动不畅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所述侧墙具有窗口,所述窗口的下边框具有贯穿的散热孔;加热器,固定在所述侧墙的内侧且低于所述窗口的位置;内装侧墙板,所述内装侧墙板固定在所述加热器的上边缘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其中,所述侧墙,所述内装侧墙板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形成导热空腔;所述加热器的内腔和所述导热空腔之间相连通,以使所述加热器产生的暖风经所述导热腔从所述散热孔进行送风。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在车体侧墙的窗口的下边框设置了散热孔,即暖风出风的位置是设置在窗口的下边框的位置的;为了实现能从散热孔进行暖风出风,对加热器进行的对应的设置,加热器直接固定在侧墙的内侧且低于窗口的位置,内装侧墙板安装在加热器的上边缘和窗口的下边框之间,这样,在加热器之上位置,形成由侧墙,内装侧墙板和窗口的下边框围成的导热空腔;在加热器的内腔和导热空腔之间相连通的条件下,加热器产生的暖风沿着内装侧墙板和侧墙向上移动,直至从窗口的下边框的散热孔排出,实现暖风的送风;即所述加热器产生的暖风经所述导热腔从所述散热孔进行送风。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冷风进风在加热器所在的高度位置,暖风送风是在窗口的下边框处,冷风进风的位置较低,暖风送风的位置较高,有利于空气流动,均匀轨道车辆内的温度,提高乘客的舒适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轨道车辆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车体,110侧墙,111散热孔,130安装梁,200加热器,210安装板,220加热元件,230罩壳,300内装侧墙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轨道车辆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剖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车体100,所述侧墙110具有窗口,所述窗口的下边框具有贯穿的散热孔111;加热器200,固定在所述侧墙110的内侧且低于所述窗口的位置;内装侧墙板300,所述内装侧墙板300固定在所述加热器200的上边缘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其中,所述侧墙110,所述内装侧墙板300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形成导热空腔;所述加热器200的内腔和所述导热空腔之间相连通,以使所述加热器200产生的暖风经所述导热腔从所述散热孔111进行送风。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在车体侧墙的窗口的下边框设置了散热孔,即暖风出风的位置是设置在窗口的下边框的位置的;为了实现能从散热孔进行暖风出风,对加热器进行的对应的设置,加热器直接固定在侧墙的内侧且低于窗口的位置,内装侧墙板安装在加热器的上边缘和窗口的下边框之间,这样,在加热器之上位置,形成由侧墙,内装侧墙板和窗口的下边框围成的导热空腔;在加热器的内腔和导热空腔之间相连通的条件下,加热器产生的暖风沿着内装侧墙板和侧墙向上移动,直至从窗口的下边框的散热孔排出,实现暖风的送风;即所述加热器产生的暖风经所述导热腔从所述散热孔进行送风。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冷风进风在加热器所在的高度位置,暖风送风是在窗口的下边框处,冷风进风的位置较低,暖风送风的位置较高,有利于空气流动,均匀轨道车辆内的温度,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实施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散热孔111是竖直向上的散热孔;或者所述散热孔是斜着朝向所述车体的内部空间的散热孔。暖风上升,此时散热孔是竖直向上的散热孔,或者斜着朝向车体的内部空间的散热孔有利于暖风进入轨道车辆的内部。实施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加热器200安装在所述侧墙110靠近所述车体的地板的位置,且所述加热器200沿所述侧墙的长度设置;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横向隔断板,所述横向隔断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以及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窗口的下边框和所述侧墙的端部之间;所述侧墙110,所述内装侧墙板300,所述横向隔断板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形成所述导热空腔。所述加热器安装在所述侧墙靠近所述车体的地板的位置,即加热器安装的位置位于轨道车辆的下部,有利于充分利用侧墙的下部的空间;另外,加热器沿所述侧墙的长度设置,这样,加热器的加热长度较长,有利于轨道车辆的内部的温度的提高,且轨道车辆的内部一体性较高。横向隔断板的存在将暖风限制在窗口的下边框以下,避免暖风进入侧墙和内装侧墙板之间位于窗口的下边框以上的部分,提高暖风的使用效率。实施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加热器包括:安装板210,所述安装板210的内板面与所述侧墙110的内侧固定;加热元件220,固定在所述安装板210的外板面之上;罩壳230,所述罩壳上开有多个通孔231,所述罩壳230的上端与所述侧墙的内侧凸设的间隔设置的罩壳安装结构固定,使得所述罩壳230和所述侧墙110之间的空间与所述内装侧墙板300和所述侧墙110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罩壳230的下端与所述车体的地板固定,且所述罩壳230罩住所述加热元件220。安装板,加热元件和罩壳是三个独立的元件,彼此方便拆卸及检修。罩壳上开有多个通孔,用于冷风进风和暖风送风。罩壳的上端与间隔设置的安装结构固定,就代表安装结构并没有将罩壳和侧墙之间的空间与内装侧墙板和侧墙之间的空间隔断,而是连通的;暖风能够经所述罩壳和所述侧墙之间的空间向上移动,进入到所述内装侧墙板和所述侧墙之间的空间。罩壳对加热元件起到保护作用。实施中,如图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体,所述侧墙具有窗口,所述窗口的下边框具有贯穿的散热孔;/n加热器,固定在所述侧墙的内侧且低于所述窗口的位置;/n内装侧墙板,所述内装侧墙板固定在所述加热器的上边缘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其中,所述侧墙,所述内装侧墙板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形成导热空腔;/n所述加热器的内腔和所述导热空腔之间相连通,以使所述加热器产生的暖风经所述导热腔从所述散热孔进行送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所述侧墙具有窗口,所述窗口的下边框具有贯穿的散热孔;
加热器,固定在所述侧墙的内侧且低于所述窗口的位置;
内装侧墙板,所述内装侧墙板固定在所述加热器的上边缘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其中,所述侧墙,所述内装侧墙板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形成导热空腔;
所述加热器的内腔和所述导热空腔之间相连通,以使所述加热器产生的暖风经所述导热腔从所述散热孔进行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是竖直向上的散热孔;或者所述散热孔是斜着朝向所述车体的内部空间的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安装在所述侧墙靠近所述车体的地板的位置,且所述加热器沿所述侧墙的长度设置;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
横向隔断板,所述横向隔断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以及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窗口的下边框和所述侧墙的端部之间;
所述侧墙,所述内装侧墙板,所述横向隔断板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形成所述导热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板面与所述侧墙的内侧面固定;
加热元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外板面之上;
罩壳,所述罩壳上开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龙武双虎陈秀芳王永朋周家驹张英利万红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