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形车轮、可变形车轮控制系统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变形车轮、可变形车轮控制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在泥泞、坑洼道路工况行驶时,由于地面湿滑,车辆容易打滑陷入困境,目前主要采用其他车辆牵引、拖拽的方式实现被困车辆的脱困,这种方式有以下缺点:1、需要有其他车辆的帮助。如果在偏远地区、山区等非交通干道道路上被困,很难会有其他车辆出现,或者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等到救援车辆。2、危险。如果碰到恶劣天气长时间未脱困,可能危及到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可能会使救援车辆陷入困境。3、耗时长。救援车辆在救援过程中耗费时间较长、可能会贻误最佳脱困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形车轮、可变形车轮控制系统及车辆,该可变形车轮能够使车辆安全高效地通过泥泞道路等不同的路况,机动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可变形车轮,所述可变形车轮包括轮毂、多个伸缩杆以及多个弧形支撑块,多个所述伸缩杆围绕所述轮毂的外圆周间隔设置并沿径向延伸,多个所述弧形支撑块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车轮包括轮毂(1)、多个伸缩杆(2)以及多个弧形支撑块(3),/n多个所述伸缩杆(2)围绕所述轮毂(1)的外圆周间隔设置并沿径向延伸,多个所述弧形支撑块(3)围绕所述轮毂(1)以拼接成车轮外轮廓(30),每个所述弧形支撑块(3)通过所述伸缩杆(2)与所述轮毂(1)相连,通过控制相应伸缩杆(2)的伸缩能够使得所述车轮外轮廓(30)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车轮包括轮毂(1)、多个伸缩杆(2)以及多个弧形支撑块(3),
多个所述伸缩杆(2)围绕所述轮毂(1)的外圆周间隔设置并沿径向延伸,多个所述弧形支撑块(3)围绕所述轮毂(1)以拼接成车轮外轮廓(30),每个所述弧形支撑块(3)通过所述伸缩杆(2)与所述轮毂(1)相连,通过控制相应伸缩杆(2)的伸缩能够使得所述车轮外轮廓(30)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车轮至少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
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每个所述伸缩杆(2)的伸长量相同,多个所述弧形支撑块(3)围成的所述车轮外轮廓(30)构造为圆形;
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每个所述弧形支撑块(3)对应的所述伸缩杆(3)的伸出长度不同,以使得多个所述弧形支撑块(3)围成的所述车轮外轮廓(30)构造为等边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弧形支撑块(3)的周向两端分别通过所述伸缩杆(2)与所述轮毂(1)相连,所述轮毂(1)围绕其外圆周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位组(11),每个所述弧形支撑块(3)的周向端部设置有第二安装位组(31),所述多个伸缩杆(2)包括多个伸缩杆组(21),每个所述伸缩杆组(21)中具有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安装位组(11)分别连接的第一伸缩杆(211)和第二伸缩杆(212),该第一伸缩杆(211)和第二伸缩杆(212)的另外一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弧形支撑块(3)中相邻的所述第二安装位组(3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位组(11)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多个径向凸起部(111),所述第二安装位组(31)包括沿轴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安装板(311),
一个所述伸缩杆组(21)中的一个所述第一伸缩杆(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双龙,周新华,周杰,张媛,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