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变径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776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变径车轮,包括螺杆和电机,螺杆的轴向两端分别套设有固定块和螺母,螺杆的四周分布有多个外轮片,每两个相邻的外轮片之间连接有一个内轮片,外轮片与内轮片之间连接有连杆轮片,连杆轮片的两端分别与内轮片和外轮片转动连接,内轮片的底部与螺杆之间连接有剪叉机构,剪叉机构的底部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和螺母转动连接,剪叉机构的顶部一端与内轮片的底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内轮片的底部滑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适应变径车轮综合了传统的轮系驱动机构高效、机动性好以及新型的腿式行走机构较强地形适应性等优点,在具有出色的牵引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越障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变径车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变径车轮,属于轮径式行走机械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轮径式车辆在复杂路面环境中能否发挥作用,对于承载其行走功能的行走装置的性能要求很高,不仅要质量轻、体积小、多功能,还要有很强的自适应性,这也就使得地面上成熟的行走机构无法适用。目前地面上成熟的行走机构通常是圆形车轮的形式,虽然传统的圆形车轮移动速度快、行走效率高、运动灵活性好,但在崎岖、复杂路面行驶时,传统圆形车轮的通过性和稳定性有所不足。因此,为实现轮径式车辆较好的机动性,提高轮径式车辆的牵引性能,其关键在于对非常规车轮的研究。近几年研究人员研发过各种不同于常规轮系的行走机构,但不论是腿式、爬行式或履带式等非轮系行走机构,与轮式行走机构比较而言,控制方式和结构都比较复杂,且牵引性能也都不是十分的理想。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型自适应轮径式车辆,以提高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快速性、安全性、机动性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车轮轮径可改变的月球探测车(孙鹏,高峰,李雯,孙刚.深空探测车可变直径车轮牵引通过性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变径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和用于驱动螺杆的电机,所述螺杆的轴向两端分别套设有固定块和可相对螺杆做轴向运动的螺母,所述螺杆的四周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外轮片,每两个相邻的外轮片之间连接有一个内轮片,所述内轮片的数量与外轮片的数量相同,且外轮片与内轮片之间连接有连杆轮片,所述连杆轮片的两端分别与内轮片和外轮片转动连接,所述内轮片的底部与螺杆之间连接有剪叉机构,所述剪叉机构的数量与内轮片的数量相同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螺杆上,所述剪叉机构的底部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和螺母转动连接,所述剪叉机构的顶部一端与内轮片的底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内轮片的底部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变径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和用于驱动螺杆的电机,所述螺杆的轴向两端分别套设有固定块和可相对螺杆做轴向运动的螺母,所述螺杆的四周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外轮片,每两个相邻的外轮片之间连接有一个内轮片,所述内轮片的数量与外轮片的数量相同,且外轮片与内轮片之间连接有连杆轮片,所述连杆轮片的两端分别与内轮片和外轮片转动连接,所述内轮片的底部与螺杆之间连接有剪叉机构,所述剪叉机构的数量与内轮片的数量相同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螺杆上,所述剪叉机构的底部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和螺母转动连接,所述剪叉机构的顶部一端与内轮片的底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内轮片的底部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变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片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变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与螺杆通过梯形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变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与螺杆通过轴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变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和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李奥蒋英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