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358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及系统,其中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车辆进入耕地,将轮胎进行放气,利用轮胎内部高压气体将支撑叶片推出,当支撑叶片完全伸出,形成叶轮,车辆达到耕地行走状态;当车辆走出耕地,通过车辆自身重力使支撑叶片收回,对轮胎进行充气,轮胎达到初始道路行走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及系统用于农业机械行走状态的改变,农业机械进入耕地后,轮胎的抓地力变弱,将轮胎收回,支撑叶片形成叶轮,方便农机在耕地行走,农业机械会到陆地后,将支撑叶片收回,轮胎重新工作,方便农机在道路行走,实现农业机械在道路和耕地的便宜行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需要在耕地中行走,由于耕地中多泥土和水分,对农业机械的轮部适应性有更高的要求。很多农业机械的轮部通常与普通车辆的行走轮不同,多为叶轮状,以适应耕地土地性质,但此种行走轮不便于在道路行走,很多都是靠其他设备运输至耕地,再进行作业,导致运输成本高;有些农业机械搭载在拖拉机上,可进行道路行走,但是拖拉机的轮部多为圆形,在耕地行走比较困难,影响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农业机械的轮部适应性不佳而提出的一种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及系统,实现农业机械在道路和耕地的便宜行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当车辆进入耕地,将轮胎进行放气;S2:利用轮胎内部高压气体将支撑叶片推出;S3:当支撑叶片完全伸出,形成叶轮,继续进行轮胎放气,使轮胎失去对车辆的支撑力,车辆达到耕地行走状态;S4:当车辆走出耕地,通过车辆自身重力使支撑叶片收回,并将其收回能量进行储存;S5:当支撑叶片完全收回,收回能量被释放,用于轮胎充气;S6:轮胎继续充气,直到轮胎达到初始道路行走状态。本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用于农业机械行走状态的改变,农业机械进入耕地后,轮胎的抓地力变弱,将轮胎收回,支撑叶片形成叶轮,方便农机在耕地行走,农业机械会到陆地后,将支撑叶片收回,轮胎重新工作,方便农机在道路行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的轮部适应系统,轮部适应系统包括驱动轴、轮毂、轮胎和半封闭式圆筒状边罩,所述驱动轴上固定套接轮毂和边罩,边罩位于轮毂的一侧,所述边罩的开口与轮毂相对并将轮毂侧面包裹;所述轮胎固定套接于轮毂。进一步的,所述边罩内部设置若干均匀环布于驱动轴外部的支撑叶片,所述支撑叶片与驱动轴之间设置套筒气缸,所述轮毂固定设置气囊和推出气缸,所述推出气缸对应的工作连接杆与支撑叶片通过滑动叶片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边罩的端部内壁设置以驱动轴为中心均匀环布的滑道,所述滑道从边罩的端部内壁凸出设置,所述滑道靠近驱动轴一侧凸出较高,所述所述滑道远离驱动轴一侧凸出较低,所述支撑叶片的一端设置与滑道相匹配的滑块,所述边罩的环壁开设与支撑叶片形状匹配的伸出通道。进一步的,所述套筒气缸为多个圆筒套接而成,所述多个圆筒形成密封的伸缩空间。所述推出气缸为环状,所述推出气缸内部的活塞一侧固定连接多个工作连接杆。所述套筒气缸、气囊和推出气缸分别与轮胎内部连通,所述套筒气缸、气囊和推出气缸与轮胎的连通管路上分别设置对应的气阀,此处的气阀均为电控阀。具体的,轮胎的出气端设置第一气阀,所述套筒气缸与轮胎之间设置第二气阀,所述气囊与轮胎之间设置第三气阀和高压气泵,所述第三气阀和高压气泵并联,高压气泵处于常闭状态,所述推出气缸与轮胎之间设置第四气阀。本处的套筒气缸和推出气缸配合可将支撑叶片从边罩推出,形成叶轮,代替轮胎在耕地行走。本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系统的工作具有两种工作行走状态,具有两种适应性变化,适应性变化一为:道路行走状态变为耕地行走状态,适应性变化二为耕地行走状态变为道路行走状态。适应性变化一道路行走状态变为耕地行走状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1:当车辆进入耕地,第一气阀和第二气阀和第四阀门打开,将轮胎进行放气,由于车辆重量的压力,轮胎中的高压气体进入套筒气缸和推出气缸,套筒气缸伸长,推出气缸内部的活塞运动,套筒气缸和推出气缸配合可推动支撑叶片,使得支撑叶片从边罩的伸出通道中伸出;步骤A2:当支撑叶片完全伸出,此时关闭第二气阀和第四气阀,打开第三气阀,轮胎中的气体进入气囊内部,轮胎继续放气,使轮胎失去对车辆的支撑力,此时,关闭所有气阀,车辆达到耕地行走状态。本专利技术中,部件的尺寸满足当支撑叶片完全伸出,支撑叶片还处于悬空状态。适应性变化二耕地行走状态变为道路行走状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B1:当车辆走出耕地,第二气阀、第三气阀和第四阀门打开,由于车辆重量的压力,支撑叶片退回边罩中,套筒气缸收缩,推出气缸中的活塞移动,使得套筒气缸和推出气缸中的气体进入气囊中储存;步骤B2:当支撑叶片完全收回,第二气阀、第三气阀和第四阀门关闭,第一气阀、高压气泵打开,气囊中的气通过高压气泵被泵入轮胎中,用于轮胎的充气,直到轮胎达到初始陆地行走状态,关闭所有气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和系统可实现农业机械行走状态的改变。农业机械进入耕地后,轮胎的抓地力变弱,将轮胎收回,支撑叶片形成叶轮,方便农机在耕地行走;农业机械会到陆地后,将支撑叶片收回,轮胎重新工作,方便农机在道路行走,实现农业机械在道路和耕地的便宜行走。2、本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系统设置于车辆的轮部,结构紧凑,支撑叶片的伸出完全依靠轮胎内部高压气体,轮胎再次充气由气泵完成,结构简单,功能实用,应用性价比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步骤图;图2为本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系统(道路行走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系统边罩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系统中气道连接结构图;图5为本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系统推出气缸径向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系统(耕地行走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驱动轴;2、轮毂;3、轮胎;4、边罩;5、环壁;6、支撑叶片;7、滑块;8、滑道;9、套筒气缸;10、气囊;11、推出气缸;12、滑动连接片;31、第一气阀;51、伸出通道;91、第二气阀;101、第三气阀;102、高压气泵;111、第四气阀;112、活塞;113、工作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当车辆进入耕地,将轮胎进行放气;S2:利用轮胎内部高压气体将支撑叶片推出;S3:当支撑叶片完全伸出,形成叶轮,继续进行轮胎放气,使轮胎失去对车辆的支撑力,车辆达到耕地行走状态;S4:当车辆走出耕地,通过车辆自身重力使支撑叶片收回,并将其收回能量进行储存;S5:当支撑叶片完全收回,收回能量被释放,用于轮胎充气;S6:轮胎继续充气,直到轮胎达到初始道路行走状态。本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用于农业机械行走状态的改变,农业机械进入耕地后,轮胎的抓地力变弱,将轮胎收回,支撑叶片形成叶轮,方便农机在耕地行走,农业机械会到陆地后,将支撑叶片收回,轮胎重新工作,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当车辆进入耕地,将轮胎进行放气;/nS2:利用轮胎内部高压气体将支撑叶片推出;/nS3:当支撑叶片完全伸出,形成叶轮,继续进行轮胎放气,使轮胎失去对车辆的支撑力,车辆达到耕地行走状态;/nS4:当车辆走出耕地,通过车辆自身重力使支撑叶片收回,并将其收回能量进行储存;/nS5:当支撑叶片完全收回,收回能量被释放,用于轮胎充气;/nS6:轮胎继续充气,直到轮胎达到初始道路行走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当车辆进入耕地,将轮胎进行放气;
S2:利用轮胎内部高压气体将支撑叶片推出;
S3:当支撑叶片完全伸出,形成叶轮,继续进行轮胎放气,使轮胎失去对车辆的支撑力,车辆达到耕地行走状态;
S4:当车辆走出耕地,通过车辆自身重力使支撑叶片收回,并将其收回能量进行储存;
S5:当支撑叶片完全收回,收回能量被释放,用于轮胎充气;
S6:轮胎继续充气,直到轮胎达到初始道路行走状态。


2.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机械行走轮部适应方法的轮部适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轴(1)、轮毂(2)、轮胎(3)和半封闭式圆筒状边罩(4),所述驱动轴(1)上固定套接轮毂(2)和边罩(4),所述轮胎(3)固定套接于轮毂(2);
所述边罩(4)内部设置若干均匀环布于驱动轴(1)外部的支撑叶片(6),所述支撑叶片(6)与驱动轴(1)之间设置套筒气缸(9),所述轮毂(2)固定设置气囊(10)和推出气缸(11),所述套筒气缸(9)、气囊(10)和推出气缸(11)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飞王烁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卡尔曼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