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式铸造模具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0740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持式铸造模具固定器,包括底箱、滑动组件,底箱内设有一对竖向且对称放置的空心模板,底箱的左右两侧板中部均凹陷有通孔,每个通孔内均安装有输出端朝内的液压缸,每个液压缸的液压杆端部均设有液压连块,且每块液压连块均与对应的空心模板的外侧面中部固接,底箱的左右两侧板的拐角处均设有滑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操作,且通过多组滑动连接的配合使用,增加了其铸造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了模具发生位置偏移,提高了一次性铸模成型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持式铸造模具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模具铸造
,尤其涉及一种夹持式铸造模具固定器。
技术介绍
铸造模具是指为了获得零件的结构形状,预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再在该空腔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状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目前的铸造模具稳定性比较差且结构复杂,容易在铸造过程中发生偏移,不够自动化,铸造后的模型会出现偏差,导致需要工人反复对铸造后模型进行尺寸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夹持式铸造模具固定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夹持式铸造模具固定器,包括底箱、滑动组件,所述底箱为顶面敞口且横向放置的矩形箱状,所述底箱内设有一对竖向且对称放置的空心模板,所述底箱的左右两侧板中部均凹陷有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安装有输出端朝内的液压缸,每个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端部均设有液压连块,且每块液压连块均与对应的空心模板的外侧面中部固接,所述底箱的左右两侧板的拐角处均设有滑动组件。优选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筒、滑杆、弹簧,所述底箱的左右两侧板的拐角处均设有横向贯穿固接的滑筒,每个所述滑筒内均插设有滑动贯穿的滑杆,每根所述滑杆的外端均设有挡块,每根所述滑杆的里端均设有连接块,且每块连接块均与对应的空心模板的外侧面固接,位于连接块与滑筒之间在每根滑杆上均套设有弹簧。优选地,所述底箱的前后两侧板内壁上均设有一对横向放置的长条滑轨,且每条长条滑轨的外侧面上均横向凹陷有一字形滑槽,每块所述空心模板的前后端上下均交错设有一对T形滑块,且每块所述T形滑块的外侧中部均滑动卡合在对应的一字形滑槽内。优选地,一对所述空心模板的顶面中部均设有半圆形筒,位于一对半圆形筒内插设有引流筒,所述引流筒的中部套设有配重环,所述引流筒的顶端口处设有连通的锥形筒。优选地,位于一对空心模板下方在底箱内底面设有限位环,所述底箱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支撑座。优选地,所述液压缸通过液压导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液压缸的液压杆通过液压连块带动两块空心模板缓慢闭合或者打开,带动滑杆沿着滑筒滑动,增加了空心模板滑动的稳定性;2、同时带动T形滑块沿着长条滑轨上的一字形滑槽滑动,进一步增加了两块空心模板闭合或打开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易操作,且通过多组滑动连接的配合使用,增加了其铸造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了模具发生位置偏移,提高了一次性铸模成型的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序号:底箱1、支撑座11、限位环12、空心模板13、半圆形筒14、引流筒15、配重环16、锥形筒17、液压缸2、滑筒21、滑杆22、弹簧23、长条滑轨24、T形滑块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为了解决铸造模具在移动时发生位置偏移,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夹持式铸造模具固定器,参见图1-4,包括底箱1、滑动组件,底箱1为顶面敞口且横向放置的矩形箱状,底箱1内设有一对竖向且对称放置的空心模板13,一对空心模板13可组合成完全闭合的圆箱状,底箱1的左右两侧板中部均凹陷有通孔,每个通孔内均安装有输出端朝内的液压缸2,液压缸2通过液压导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液压缸2的型号为HC-A-140-FA-B-50*1700ST,每个液压缸2的液压杆端部均设有液压连块,且每块液压连块均与对应的空心模板13的外侧面中部固接,底箱1的左右两侧板的拐角处均设有滑动组件。在本技术中,滑动组件包括滑筒21、滑杆22、弹簧23,底箱1的左右两侧板的拐角处均设有横向贯穿固接的滑筒21,每个滑筒21内均插设有滑动贯穿的滑杆22,每根滑杆22的外端均设有挡块,每根滑杆22的里端均设有连接块,且每块连接块均与对应的空心模板13的外侧面固接,带动滑杆22沿着滑筒21滑动,增加了空心模板13滑动的稳定性,位于连接块与滑筒21之间在每根滑杆22上均套设有弹簧23,弹簧23的张力配合使用,增加滑杆22的稳定性;底箱1的前后两侧板内壁上均设有一对横向放置的长条滑轨24,且每条长条滑轨24的外侧面上均横向凹陷有一字形滑槽,每块空心模板13的前后端上下均交错设有一对T形滑块25,且每块T形滑块25的外侧中部均滑动卡合在对应的一字形滑槽内;带动T形滑块25沿着长条滑轨24上的一字形滑槽滑动,进一步增加了两块空心模板13闭合或打开的稳定性。在本技术中,一对空心模板13的顶面中部均设有半圆形筒14,位于一对半圆形筒14内插设有引流筒15,引流筒15的中部套设有配重环16,配重环16方便了引流筒15临时安装在半圆形筒14上,既起到限位的作用,又起到增重的作用,引流筒15的顶端口处设有连通的锥形筒17;位于一对空心模板13下方在底箱1内底面设有限位环12,底箱1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支撑座11,支撑座11增加了底箱1的稳定性。实施例2:在本技术具体使用时,其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液压缸2通过液压导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控制液压缸2的液压杆同时缓慢伸长,通过液压连块带动两块空心模板13缓慢闭合;步骤二,同时带动滑杆22沿着滑筒21向内缓慢滑动,使得弹簧23在张力作用下变长;同时带动T形滑块25沿着长条滑轨24上的一字形滑槽向内滑动,进一步增加两块空心模板13闭合的稳定性;步骤三,把引流筒15及配重环16配合插设在半圆形筒14内,向锥形筒17内添加适合的铸模液体,通过引流筒15缓慢进入至两块空心模板13的空腔内,添加好适量的铸模液体后,取出引流筒15及配重环16留待二次使用;步骤四,等待铸模液体冷却完成后,控制液压缸2的液压杆同时缓慢缩短,通过液压连块带动两块空心模板13缓慢打开,带动滑杆22沿着滑筒21向外缓慢滑动,使得弹簧23被压缩变短;带动T形滑块25沿着长条滑轨24上的一字形滑槽向外滑动,待两块空心模板13完全打开后,模型掉落至限位环12内,工人取出模型即可。本技术结构简单易操作,且通过多组滑动连接的配合使用,增加了其铸造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了模具发生位置偏移,提高了一次性铸模成型的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式铸造模具固定器,包括底箱(1)、滑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为顶面敞口且横向放置的矩形箱状,所述底箱(1)内设有一对竖向且对称放置的空心模板(13),所述底箱(1)的左右两侧板中部均凹陷有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安装有输出端朝内的液压缸(2),每个所述液压缸(2)的液压杆端部均设有液压连块,且每块液压连块均与对应的空心模板(13)的外侧面中部固接,所述底箱(1)的左右两侧板的拐角处均设有滑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式铸造模具固定器,包括底箱(1)、滑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为顶面敞口且横向放置的矩形箱状,所述底箱(1)内设有一对竖向且对称放置的空心模板(13),所述底箱(1)的左右两侧板中部均凹陷有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安装有输出端朝内的液压缸(2),每个所述液压缸(2)的液压杆端部均设有液压连块,且每块液压连块均与对应的空心模板(13)的外侧面中部固接,所述底箱(1)的左右两侧板的拐角处均设有滑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持式铸造模具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筒(21)、滑杆(22)、弹簧(23),所述底箱(1)的左右两侧板的拐角处均设有横向贯穿固接的滑筒(21),每个所述滑筒(21)内均插设有滑动贯穿的滑杆(22),每根所述滑杆(22)的外端均设有挡块,每根所述滑杆(22)的里端均设有连接块,且每块连接块均与对应的空心模板(13)的外侧面固接,位于连接块与滑筒(21)之间在每根滑杆(22)上均套设有弹簧(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林曹振兴张耿贾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