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毛针凸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946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毛针凸轮机构,包括驱动臂、第一回摆组件、第二回摆组件以及主动轴;驱动臂上设置有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位于同一平面内,平面穿过驱动臂的中心线并与主动轴垂直;第一回摆组件通过第一铰接点铰接于驱动臂,第二回摆组件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于驱动臂。在第一回摆组件驱动第一铰接点上移的过程中,第一回摆组件会对驱动臂的中部施加以向上的推力,使得驱动臂不易发生偏转;在第二回摆组件驱动第二铰接点上移的过程中,第二回摆组件会对驱动臂的中部施加以向上的推力,使得驱动臂不易发生偏转。综上所述,驱动臂不易摆动,不易磨损,该植毛针凸轮机构运转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毛针凸轮机构
本技术涉及植毛机零配件,特别地,涉及一种植毛针凸轮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公告号CN20588502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植毛机的机头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开设有滑槽,滑槽中滑移连接有用以安装植毛针的活动块。该机头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臂,驱动臂与活动块之间铰接有连接杆。固定架上设置有两组与驱动臂铰接的回摆组件,回摆组件用以控制驱动臂上的铰接点上下摆动。两组回摆组件与驱动臂的铰接点分别为第一铰接点以及第二铰接点,且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的运动方向相反。将与第一铰接点连接的回摆组件命名为第一回摆组件,与第二铰接点连接的回摆组件命名为第二回摆组件。第一回摆组件以及第二回摆组件分别设在驱动臂的两侧,如此,在第一回摆组件驱动第一铰接点上移的过程中,第一回摆组件会对驱动臂靠近第一回摆组件的一侧施加以向上的推力,使得驱动臂偏转向第二回摆组件的一侧;在第二回摆组件驱动第二铰接点上移的过程中,第二回摆组件会对驱动臂靠近第二回摆组件的一侧施加以向上的推力,使得驱动臂偏转向第一回摆组件的一侧。也就是说,该机头驱动机构在运转过程中,驱动臂不停发生偏转,这一现象会加剧驱动臂的磨损,并对该机头驱动机构的运转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植毛针凸轮机构,其具有运转较为稳定且驱动臂磨损较小的优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毛针凸轮机构,包括驱动臂、铰接于所述驱动臂的第一回摆组件、铰接于所述驱动臂的第二回摆组件、偏心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摆组件以及第二回摆组件之间的主动轴;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三铰接点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平面穿过所述驱动臂的中心线并与所述主动轴垂直;所述第一回摆组件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点铰接于所述驱动臂,所述第二回摆组件通过所述第二铰接点铰接于所述驱动臂,所述第三铰接点用以铰接连接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处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穿过驱动臂的中心线并与主动轴垂直。如此,在第一回摆组件驱动第一铰接点上移的过程中,第一回摆组件会对驱动臂的中部施加以向上的推力,驱动臂不易发生偏转;在第二回摆组件驱动第二铰接点上移的过程中,第二回摆组件会对驱动臂的中部施加以向上的推力,驱动臂不易发生偏转。综上所述,在该植毛针凸轮机构运转的过程中,驱动臂不易发生偏转,使得该驱动臂不易发生磨损,且该植毛针凸轮机构能够稳定运转。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三铰接点呈共线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共线设置,如此驱动臂的摆动较为顺畅,且该植毛针凸轮机构的运转更为稳定。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三铰接点均位于所述驱动臂的中心线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均落在驱动臂的中心线上,如此在通过第一铰接点或者第二铰接点或者第三铰接点对驱动臂施加以向上的推力时,驱动臂不易发生偏转,该植毛针凸轮机构运转更为稳定。优选的,所述驱动臂包括一体成型的触发段以及响应段,且所述触发段的宽度大于所述响应段的宽度;所述触发段远离所述响应段的端部上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二铰接点均设置在所述开口中,所述第三铰接点设置在所述响应段远离所述触发段的端部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触发段上开设有开口,一方面用以设置第一铰接点以及第二铰接点,另一方面给第一回摆组件以及第二回摆组件留下安装位,使得该植毛针凸轮机构的组装变得更为方便。优选的,所述触发段与所述响应段之间设置有过渡段,且所述过渡段的宽度由所述触发段的一侧向所述响应段的一侧逐渐减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触发段与响应段之间设置有过渡段,且过渡段的宽度有触发段一侧向响应段一侧逐渐减小,以此减少应力集中,使得该驱动臂不易损坏。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摆组件远离所述第一铰接点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下方,所述第二回摆组件远离所述第二铰接点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下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回摆组件与第二回摆组件交错设置,如此设置的植毛针凸轮机构结构较为紧凑,占用空间较小。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摆组件包括第一转轮、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轮外圈的第一轮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轮套外圈上并与第一铰接点铰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一轮套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滚珠,所述主动轴偏心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轮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主动轴用以带动第一转轮偏心转动,第一转轮通过第一轮套用以驱动第一铰接点上下移动。设置在第一转轮与第一轮套之间的若干第一滚珠用以降低第一转轮与第一轮套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转轮与第一轮套之间的相对转动变得更为顺畅。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连接部、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一副连接部,所述第一主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轮套的外圈,所述第一延伸部倾斜延伸向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副连接部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延伸部倾斜向开口一侧延伸,如此能够给第二回摆组件的运转留以空间,使得第一回摆组件与第二回摆组件之间不易产生干涉。优选的,所述第二回摆组件包括第二转轮、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二转轮外圈的第二轮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轮套外圈上并与第二铰接点铰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第二轮套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滚珠,所述主动轴偏心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轮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主动轴用以带动第二转轮偏心转动,第二转轮通过第二轮套用以驱动第二铰接点上下移动。设置在第二转轮与第二轮套之间的若干第二滚珠用以降低第二转轮与第二轮套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二转轮与第二轮套之间的相对转动变得更为顺畅。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主连接部、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二副连接部,所述第二主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轮套的外圈,所述第二延伸部倾斜延伸向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副连接部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延伸部倾斜向开口一侧延伸,如此能够给第一回摆组件的运转留以空间,使得第一回摆组件与第二回摆组件之间不易产生干涉。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第一回摆组件的机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回摆组件的机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动轴;2、驱动臂;21、触发段;22、响应段;23、过渡段;3、第一回摆组件;31、第一转轮;32、第一轮套;33、第一连接板;331、第一主连接部;332、第一延伸部;333、第一副连接部;4、第二回摆组件;41、第二转轮;42、第二轮套;43、第二连接板;431、第二主连接部;432、第二延伸部;433、第二副连接部;5、第一铰接点;6、第二铰接点;7、第三铰接点;8、开口;9、第一滚珠;10、第二滚珠;11、平面;12、中心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毛针凸轮机构,包括驱动臂(2)、铰接于所述驱动臂(2)的第一回摆组件(3)、铰接于所述驱动臂(2)的第二回摆组件(4)、偏心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摆组件(3)以及第二回摆组件(4)之间的主动轴(1);其特征是:/n所述驱动臂(2)上设置有第一铰接点(5)、第二铰接点(6)以及第三铰接点(7),所述第一铰接点(5)、所述第二铰接点(6)以及所述第三铰接点(7)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平面穿过所述驱动臂(2)的中心线并与所述主动轴(1)垂直;/n所述第一回摆组件(3)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点(5)铰接于所述驱动臂(2),所述第二回摆组件(4)通过所述第二铰接点(6)铰接于所述驱动臂(2),所述第三铰接点(7)用以铰接连接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毛针凸轮机构,包括驱动臂(2)、铰接于所述驱动臂(2)的第一回摆组件(3)、铰接于所述驱动臂(2)的第二回摆组件(4)、偏心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摆组件(3)以及第二回摆组件(4)之间的主动轴(1);其特征是:
所述驱动臂(2)上设置有第一铰接点(5)、第二铰接点(6)以及第三铰接点(7),所述第一铰接点(5)、所述第二铰接点(6)以及所述第三铰接点(7)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平面穿过所述驱动臂(2)的中心线并与所述主动轴(1)垂直;
所述第一回摆组件(3)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点(5)铰接于所述驱动臂(2),所述第二回摆组件(4)通过所述第二铰接点(6)铰接于所述驱动臂(2),所述第三铰接点(7)用以铰接连接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毛针凸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铰接点(5)、所述第二铰接点(6)以及所述第三铰接点(7)呈共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毛针凸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铰接点(5)、所述第二铰接点(6)以及所述第三铰接点(7)均位于所述驱动臂(2)的中心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毛针凸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臂(2)包括一体成型的触发段(21)以及响应段(22),且所述触发段(21)的宽度大于所述响应段(22)的宽度;
所述触发段(21)远离所述响应段(22)的端部上开设有开口(8),所述第一铰接点(5)以及所述第二铰接点(6)均设置在所述开口(8)中,所述第三铰接点(7)设置在所述响应段(22)远离所述触发段(21)的端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毛针凸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触发段(21)与所述响应段(22)之间设置有过渡段(23),且所述过渡段(23)的宽度由所述触发段(21)的一侧向所述响应段(22)的一侧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炳王军慧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宏硕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