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转向放大装置及转向桥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800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性转向放大装置及转向桥,涉及车辆底盘技术领域。线性转向放大装置,包括转向油缸,还包括安装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的线性放大杆,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Z形拉杆,所述线性放大杆的轴线与所述转向油缸的轴线平行,两所述Z形拉杆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转向油缸的两个活塞杆上,两所述Z形拉杆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线性放大杆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线性转向放大装置及转向桥解决了小轮距车辆实现大转角的问题,满足了车辆要求的道路转弯半径小,内转角大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性转向放大装置及转向桥
本技术涉及车辆底盘
,具体涉及一种线性转向放大装置及设有该线性转向放大装置的转向桥。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转向桥其转向油缸固定在转向桥的横梁上,转向油缸的两个活塞杆分别与拉杆结构连接,两个拉杆结构分别连接在相应的转向节的转向节臂上,转向桥内转角一般在32°左右,该结构虽然能够实现车辆的转向,但是,随着车辆的发展以及城市楼房密度的增加,导致道路相对变窄,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促使车辆要求的道路转弯半径越来越小,从而要求车辆的轮距越来越小,内转角要越来越大,现有转向桥的结构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解决小轮距车辆实现大转角的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转向放大装置,该线性转向放大装置解决了小轮距车辆实现大转角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线性转向放大装置,包括转向油缸,还包括安装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的线性放大杆,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Z形拉杆,所述线性放大杆的轴线与所述转向油缸的轴线平行,两所述Z形拉杆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转向油缸的两个活塞杆上,两所述Z形拉杆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线性放大杆的两端。其中,所述线性放大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拉杆结构。其中,所述拉杆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内拉杆和外拉杆,所述内拉杆与所述线性放大杆铰接。其中,所述内拉杆通过第一球铰结构与所述线性放大杆铰接。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br>本技术提供的线性转向放大装置,由于空出了转向油缸两个活塞杆端的空间,并通过线性放大杆和两个Z形拉杆传递转向油缸的转向驱动力,因此,可以增长转向油缸的行程,进而可以增长线性放大杆的轴向移动行程,在车辆轮距较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车轮的大转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线性转向放大装置解决了小轮距车辆实现大转角的问题,满足了车辆要求的道路转弯半径小,内转角大的要求。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桥,该转向桥解决了小轮距车辆实现大转角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转向桥,包括横梁和两个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横梁两端的转向节,还包括第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线性转向放大装置,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转向油缸固定在所述横梁上,两所述外拉杆分别铰接在相应的所述转向节的转向节臂上。其中,所述转向油缸通过两个U形卡固定在所述横梁上。其中,所述外拉杆与所述转向节臂通过第二球铰结构铰接。其中,所述转向桥还包括钳盘式制动器,所述钳盘式制动器设置在所述转向节上。其中,所述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安装支架上安装有两个制动钳。其中,两所述制动钳对称设置。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转向桥,由于具有第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线性转向放大装置,因此,在车辆轮距较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车轮的大转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转向桥解决了小轮距车辆实现大转角的问题,满足了车辆要求的道路转弯半径小,内转角大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转向桥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线性转向放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横梁,11-连接座,2-转向节,21-转向节臂,3-线性转向放大装置,31-转向油缸,311-活塞杆,312-卡座,32-安装座,33-线性放大杆,34-Z形拉杆,35-内拉杆,36-外拉杆,37-第一球铰结构,38-第二球铰结构,4-U形卡,5-钳盘式制动器,51-制动钳安装支架,52-制动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2共同所示,转向桥,包括横梁1和两个分别转动设置在横梁1两端的转向节2,还包括线性转向放大装置3。线性转向放大装置3包括转向油缸31,还包括安装座32,滑动设置在安装座32内的线性放大杆33,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Z形拉杆34,线性放大杆33的轴线与转向油缸31的轴线平行,两个Z形拉杆34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转向油缸31的两个活塞杆311上,两个Z形拉杆34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在线性放大杆33的两端。其中,安装座32和转向油缸31固定在横梁1上。优选地,安装座32通过螺栓固定在横梁1的连接座11上,转向油缸31通过两个U形卡4固定在横梁1上。具体的,转向油缸31上设置有两个卡座312,两个U形卡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相应的卡座312上。本实施例中的线性放大杆33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拉杆结构,拉杆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内拉杆35和外拉杆36,两个内拉杆35分别与线性放大杆33铰接,两个外拉杆36分别铰接在相应的转向节2的转向节臂21上。优选地,内拉杆35通过第一球铰结构37与线性放大杆33铰接,外拉杆36通过第二球铰结构38与转向节臂21铰接。本实施例中的转向桥还包括钳盘式制动器5,钳盘式制动器5设置在转向节2上。通过设置钳盘式制动器5,方便对车辆进行制动。本实施例中的钳盘式制动器5的制动钳安装支架51上安装有两个制动钳52,两个制动钳52对称设置。通过设置两个制动钳52提高了制动性能。本实施例中的转向桥由于设置有线性转向放大装置3,线性转向放大装置3空出了转向油缸31两个活塞杆端的空间,并通过线性放大杆33和两个Z形拉杆34传递转向油缸31的转向驱动力,因此,可以增长转向油缸31的行程,转向油缸的行程可以增大到90mm,进而可以增长线性放大杆33的轴向移动行程,在车辆轮距较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车轮的大转角,转向桥的内转角最大可以达到46°,大大超过了现有技术中的内转角角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线性转向放大装置及转向桥解决了小轮距车辆实现大转角的问题,满足了车辆要求的道路转弯半径小,内转角大的要求。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线性转向放大装置,包括转向油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的线性放大杆,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Z形拉杆,/n所述线性放大杆的轴线与所述转向油缸的轴线平行,两所述Z形拉杆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转向油缸的两个活塞杆上,两所述Z形拉杆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线性放大杆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线性转向放大装置,包括转向油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的线性放大杆,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Z形拉杆,
所述线性放大杆的轴线与所述转向油缸的轴线平行,两所述Z形拉杆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转向油缸的两个活塞杆上,两所述Z形拉杆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线性放大杆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转向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放大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拉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转向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内拉杆和外拉杆,所述内拉杆与所述线性放大杆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性转向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拉杆通过第一球铰结构与所述线性放大杆铰接。


5.转向桥,包括横梁和两个分别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阔杨安王洪勇水浩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荻杰玛汽车底盘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