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移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988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6
物品移载设备(100)具备移载装置(3)和倾斜装置(5),前述移载装置(3)进行将支承于第1容器(C1)的物品(W)从该第1容器(C1)取出的第1动作、及将从第1容器(C1)取出的物品(W)相对于第2容器(C2)装载的第2动作,前述倾斜装置(5)将第2容器(C2)在第2作业位置(P2)支承,第2容器(C2)具有载置物品(W)的矩形的载置面(S),并且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状,倾斜装置(5)以使第2容器(C2)倾斜的状态支承,使得作为载置面(S)的多个角部(Sc)中的一个的对象角部(Sct)与其他角部(Sc)相比位于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物品移载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进行物品的移载作业的物品移载设备。
技术介绍
这样的物品移载设备的一例被下述的专利文献1公开。以下,该
技术介绍
的说明中,将专利文献1的部件名及附图标记在括号内引用。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从第1支承体(第1容器C1)向第2支承体(第2容器C2)移载物品(物品W)的移载装置(移载装置3)的物品移载设备。专利文献1的物品移载设备中,移载装置将支承于第1支承体的物品从该第1支承体取出,并且将从第1支承体取出的物品相对于第2支承体装载。这样的物品移载设备中,例如,第2支承体处多个物品被以堆积状态装载的情况下等,被装载的物品的姿势的稳定性低的情况下,有物品倒下或崩塌的可能性。此外,为了借助移载装置以物品彼此不干涉的方式相对于第2支承体装载物品,物品间容易形成间隙,在提高物品的容纳效率上存在极限。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的物品移载设备在第2支承体的物品的姿势的稳定性、物品的容纳效率的方面有改善的余地。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04126号公报(图10)。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希望实现一种物品移载设备,前述物品移载设备在从第1支承体向第2支承体移载物品的情况下,容易确保第2支承体的物品的姿势的稳定性,或能够提高物品的容纳效率。将与上述内容的物品移载设备的技术方案是进行物品的移载作业的物品移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移载装置和支承机构,前述移载装置进行将支承于第1支承体的前述物品从该第1支承体取出的第1动作、及将从前述第1支承体取出的前述物品相对于第2支承体装载的第2动作,前述支承机构将前述第2支承体在规定位置支承,前述第2支承体具有载置前述物品的矩形的载置面,并且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状,前述支承机构以使前述第2支承体倾斜的状态支承,使得作为前述载置面的多个角部中的一个的对象角部与其他前述角部相比位于下方。根据该方案,在规定位置支承于支承机构的第2支承体呈倾斜的姿势,使得作为该第2支承体的载置面的多个角部中的一个的对象角部与其他角部相比位于下方。因此,容纳于第2支承体的物品的底面被第2支承体的载置面或在下方相邻的另外的物品的上表面支承,并且该物品的对象角部侧的侧面被第2支承体的侧壁部或在侧方相邻的另外的物品的侧面支承。由此,能够使装载于第2支承体的物品的姿势稳定,能够减少该物品倒塌或崩塌的可能性。此外,根据载置面的倾斜角度、平滑度,也能够使装载于第2支承体的物品沿载置面的倾斜向对象角部侧移动,使相邻的物品间的间隙、物品和侧壁部的间隙变窄。该情况下,也能够提高第2支承体的物品的容纳效率。如上所述,根据本方案,能够容易确保第2支承体的物品的姿势的稳定性,能够提高物品的容纳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物品移载设备的俯视图。图2是第2容器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物品移载设备的主视图。图4是倾斜输送机的侧视图。图5是倾斜输送机的主视图。图6是控制框图。图7是表示倾斜输送机搬运第2容器的情况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多个支承部件支承尺寸大的第2容器的情况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多个支承部件支承尺寸小的第2容器的情况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相对于第2容器装载物品的情况的图。图11是表示相对于第2容器装载物品的情况的图。图12是表示相对于第2容器装载物品的情况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物品移载设备10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物品移载设备100进行从第1容器C1向第2容器C2移载物品W的移载作业。第1容器C1及第2容器C2分别相当于支承物品W的“第1支承体”及“第2支承体”。如图2所示,第2容器C2具有底部CB、一对长壁部CL、一对短壁部CS,前述底部CB具有载置物品W的矩形的载置面S,前述一对长壁部CL分别从载置面S的一对长边立起,前述一对短壁部CS分别从载置面S的一对短边立起。这样,第2容器C2具有载置物品W的矩形的载置面S,并且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容器C2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长方体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容器C1也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长方体状。第2容器C2具有位于载置面S的角的四个角部Sc。另外,本申请中“矩形”包括长方形及正方形。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移载设备100具备搬运第1容器C1的第1搬运装置1、搬运第2容器C2的第2搬运装置2。以下的说明中,将第1容器C1及第2容器C2被搬运的方向设为“搬运方向X”,将搬运方向X的下游侧及上游侧分别设为“下游侧X1”及“上游侧X2”。进而,将铅垂方向观察时与搬运方向X正交的方向设为“搬运宽度方向Y”。此外,将铅垂方向设为“上下方向Z”。第1搬运装置1是沿搬运方向X搬运第1容器C1的装置。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搬运装置1是具有多个第1辊1a的辊式输送机。多个第1辊1a分别具有沿搬运宽度方向Y的旋转轴。多个第1辊1a被以在搬运方向X上相邻的第1辊1a互相离开的方式沿搬运方向X排列。多个第1辊1a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第1框1b。如图1所示,在第1搬运装置1的搬运路径设定有第1作业位置P1。第1搬运装置1从图外的第1搬运源向第1作业位置P1搬运第1容器C1。并且,第1搬运装置1从第1作业位置P1向图外的第1搬运目的地搬运第1容器C1。在借助第1搬运装置1向第1作业位置P1搬运的第1容器C1容纳有一个以上的物品W。例如,在一个第1容器C1容纳有相同种类的多个物品W。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搬运装置1以第1容器C1的载置面的短边沿着搬运方向X的姿势搬运第1容器C1。第2搬运装置2是沿搬运方向X搬运第2容器C2的装置。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搬运装置2是具有多个第2辊2a的辊式输送机。多个第2辊2a分别具有沿搬运宽度方向Y的旋转轴。多个第2辊2a被以在搬运方向X上相邻的第2辊2a互相离开的方式沿搬运方向X排列。多个第2辊2a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第2框2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搬运装置2被相对于第1搬运装置1在搬运宽度方向Y的一侧相邻地配置。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在搬运宽度方向Y上,相对于第2搬运装置2将第1搬运装置1侧设为“宽度方向第1侧Y1”,将其相反侧设为“宽度方向第2侧Y2”。如图1所示,在第2搬运装置2的搬运路径设定有第2作业位置P2。第2搬运装置2从图外的第2搬运源向第2作业位置P2搬运第2容器C2。并且,第2搬运装置2从第2作业位置P2向图外的第2搬运目的地搬运第2容器C2。在借助第2搬运装置2向第1作业位置P2搬运的第2容器C2不容纳物品W,但在被从第2作业位置P2搬运的第2容器C2,容纳有从第1容器C1移载的一种单个或多个物品W、或多种多个物品W。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搬运装置2以第2容器C2的载置面S的短边沿着搬运方向X的姿势、即短壁部CS沿着搬运方向X的姿势搬运第2容器C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搬运装置2具备倾斜输送机21、上游输送机22、下游输送机23。倾斜输送机21被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品移载设备,进行物品的移载作业,其特征在于,/n具备移载装置和支承机构,/n前述移载装置进行将支承于第1支承体的前述物品从该第1支承体取出的第1动作、及将从前述第1支承体取出的前述物品相对于第2支承体装载的第2动作,/n前述支承机构将前述第2支承体在规定位置支承,/n前述第2支承体具有载置前述物品的矩形的载置面,并且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状,/n前述支承机构以使前述第2支承体倾斜的状态支承,使得作为前述载置面的多个角部中的一个的对象角部与其他前述角部相比位于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14 JP 2018-2136601.一种物品移载设备,进行物品的移载作业,其特征在于,
具备移载装置和支承机构,
前述移载装置进行将支承于第1支承体的前述物品从该第1支承体取出的第1动作、及将从前述第1支承体取出的前述物品相对于第2支承体装载的第2动作,
前述支承机构将前述第2支承体在规定位置支承,
前述第2支承体具有载置前述物品的矩形的载置面,并且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状,
前述支承机构以使前述第2支承体倾斜的状态支承,使得作为前述载置面的多个角部中的一个的对象角部与其他前述角部相比位于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移载设备,其特征在于,
前述移载装置根据第1坐标系进行前述第1动作,并且根据不同于前述第1坐标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久保光男田井良一岩井正美权藤卓也味生淳大喜多一好小名山学森清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