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码充电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61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扫码充电电源,涉及充电电源技术领域;包括供电电路、MCU主控电路、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控制键电路、MODULE模块电路以及SIM卡电路;所述的供电电路分别连接至MCU主控电路和MODULE模块电路,用于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所述的控制键电路连接在MCU主控电路和MODULE模块电路之间;所述的SIM卡电路电性连接在MODULE模块电路上;所述的MCU主控电路包括有具有运算处理能力的芯片U1,所述的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在MCU主控电路的芯片U1上,该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端、继电器、继电器控制电路、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扫码充电电源可以对当前输入电压、电流和功率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扫码充电电源
本技术涉及充电电源
,更具体的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扫码充电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共享经济得以越来越多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出现,共享汽车、共享自行车、共享充电器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虽然共享经济没有创造新的价值,但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共享经济更好的调配了社会闲置资源,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间接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当前移动电子产品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出现很多种类,因产品自带电池容量有限就会经常需求充电,于是公共场所就出现了一种扫二维码提供充电功能,但现有技术中无法将当前的输入电压、电流以及功率在移动设备上显示,使用者只能够看到移动设备的剩余电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扫码充电电源,该扫码充电电源可以对当前输入电压、电流和功率进行检测。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扫码充电电源,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供电电路、MCU主控电路、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控制键电路、MODULE模块电路以及SIM卡电路;所述的供电电路分别连接至MCU主控电路和MODULE模块电路,用于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所述的控制键电路连接在MCU主控电路和MODULE模块电路之间;所述的SIM卡电路电性连接在MODULE模块电路上;所述的MCU主控电路包括有具有运算处理能力的芯片U1,所述的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在MCU主控电路的芯片U1上,该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端、继电器、继电器控制电路、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所述的供电端分别同继电器、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电性连接,且所述电流电压检测端和继电器检测电路均电性连接在继电器上;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均电性连接在芯片U1上,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在继电器上,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继电器检测电路和电流电压检测端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继电器的通断。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电流电压检测端包括锰铜电阻MT1、电阻R6、电阻R7、电容C11、电容C12以及两个检测输出端口;所述的锰铜电阻MT1并联在供电端与继电器的检测端口之间,两个检测输出端口用于对锰铜电阻MT1两端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测;其中一个检测输出接端口与供电端设置有电阻R7,且该检测输出端口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电容C12;另一个检测输出端口与继电器的检测端口之间设置有电阻R6,且该检测输出端口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电容C11。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8、电阻R17、NPN型三极管Q1、二极管D1、电阻R16、电容C20以及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电阻R18连接在控制信号输入端与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7连接在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所述的继电器上具有第一控制端口RA1和第二控制端口RB1,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同第二控制端口RB1相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1设置在第一控制端口RA1与第二控制端口RB1之间,且二极管D1的正极端与第二控制端口RB1相连接;所述电阻R16设置在供电端VDD与第一控制端口RA1之间,供电端VDD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电容C20。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NPN型三极管Q1的型号为LMBTA06LT1G。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继电器检测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4、二极管D4、电容C33、电阻R33以及检测信号端口;所述的光电耦合器U4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其中一个输入端连接至继电器,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至供电端,所述二极管D4连接在两个输入端之间;所述光电耦合器的一个输出端接地,电容C33连接在两个输出端之间,另一个输出端连接至检测信号端口,且电阻R33设置于光电耦合器U4的另一个输出端与供电端VCPU之间。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光电耦合器的型号为ORPC-817SC。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芯片U1的型号为QS1211B。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MODULE模块电路包括有芯片J3-A,该芯片J3-A的型号为L501。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扫码充电电源还包括指示灯电路,且指示灯电路由网络指示灯电路、电能脉冲指示灯电路以及状态指示灯电路组成。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网络指示灯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L1、电阻R52、电阻R63以及NPN型三极管Q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L1和电阻R52串联在供电端VCPU与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之间,NPN型三极管Q6的基极为NETLIGHT端口,该端口与MODULE模块电路相连接,电阻R63设置在NPN型三极管Q6的基极与接地端之间,NP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电能脉冲指示灯电路包括电阻R50、发光二极管L2、电阻R51以及发光二极管L3,所述电阻R50和发光二极管L2串联在芯片U1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电阻R51和发光二极管L3串联在芯片U1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的状态指示灯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L4、电阻R53、电阻R59、电阻R61、NPN型三极管Q7、发光二极管L5、电阻R54、电阻R60、电阻R62以及NPN型三极管Q8;所述发光二极管L4和电阻R53串联在供电端VCPU与NPN型三极管Q7的集电极之间,芯片U1具有LED-STATUS1端口,该LED-STATUS1端口与NPN型三极管Q7的基极之间设置有电阻R59,NPN型三极管Q7的基极与NPN型三极管Q7的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61,且NPN型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L5和电阻R54串联在供电端VCPU与NPN型三极管Q8的集电极之间,芯片U1具有LED-STATUS2端口,该LED-STATUS2端口与NPN型三极管Q8的基极之间设置有电阻R60,NPN型三极管Q8的基极与NPN型三极管Q8的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62,且NPN型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用户扫描提供特定二维码后会联络上APP软件进行数据通讯后,MCU主控电路会根据用户的操作进行指令响应,当用户提供需要打开充电设备指令时,MCU主控电路会提供信号控制继电器打开充电设备,并指示电路LED提供指示,当用户使用充电设备时,MCU主控电路会根据检测锰铜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进行自动计算出当前输入电压电流和功率后在移动设备APP软件上显示。因此,该扫码充电电源可以对当前输入电压、电流和功率进行检测,并在移动设备上显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扫码充电电源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扫码充电电源的MCU主控电路的结构原理图。图3本技术的一种扫码充电电源的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扫码充电电源的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的结构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扫码充电电源的供电电路的结构原理图。图6为本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码充电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路、MCU主控电路、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控制键电路、MODULE模块电路以及SIM卡电路;/n所述的供电电路分别连接至MCU主控电路和MODULE模块电路,用于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所述的控制键电路连接在MCU主控电路和MODULE模块电路之间;所述的SIM卡电路电性连接在MODULE模块电路上;/n所述的MCU主控电路包括有具有运算处理能力的芯片U1,所述的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在MCU主控电路的芯片U1上,该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端、继电器、继电器控制电路、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所述的供电端分别同继电器、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电性连接,且所述电流电压检测端和继电器检测电路均电性连接在继电器上;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均电性连接在芯片U1上,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在继电器上,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继电器检测电路和电流电压检测端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继电器的通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码充电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路、MCU主控电路、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控制键电路、MODULE模块电路以及SIM卡电路;
所述的供电电路分别连接至MCU主控电路和MODULE模块电路,用于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所述的控制键电路连接在MCU主控电路和MODULE模块电路之间;所述的SIM卡电路电性连接在MODULE模块电路上;
所述的MCU主控电路包括有具有运算处理能力的芯片U1,所述的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在MCU主控电路的芯片U1上,该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端、继电器、继电器控制电路、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所述的供电端分别同继电器、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电性连接,且所述电流电压检测端和继电器检测电路均电性连接在继电器上;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均电性连接在芯片U1上,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在继电器上,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继电器检测电路和电流电压检测端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继电器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码充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流电压检测端包括锰铜电阻MT1、电阻R6、电阻R7、电容C11、电容C12以及两个检测输出端口;
所述的锰铜电阻MT1并联在供电端与继电器的检测端口之间,两个检测输出端口用于对锰铜电阻MT1两端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测;
其中一个检测输出接端口与供电端设置有电阻R7,且该检测输出端口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电容C12;
另一个检测输出端口与继电器的检测端口之间设置有电阻R6,且该检测输出端口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电容C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码充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8、电阻R17、NPN型三极管Q1、二极管D1、电阻R16、电容C20以及控制信号输入端;
所述电阻R18连接在控制信号输入端与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7连接在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
所述的继电器上具有第一控制端口RA1和第二控制端口RB1,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同第二控制端口RB1相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1设置在第一控制端口RA1与第二控制端口RB1之间,且二极管D1的正极端与第二控制端口RB1相连接;
所述电阻R16设置在供电端VDD与第一控制端口RA1之间,供电端VDD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电容C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扫码充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PN型三极管Q1的型号为LMBTA06LT1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码充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继电器检测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4、二极管D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洲古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日辉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