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稳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70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稳压电路,包括电源稳压电路、脉冲控制电路、第三整流滤波电路以及取样反馈电路;所述电源稳压电路与脉冲控制电路、第三整流滤波电路以及取样反馈电路连接,脉冲控制电路与第三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第三整流滤波电路与取样反馈电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以及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105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取样反馈电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4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5与第三整流滤波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不改变电路模式的情况下,增加较少的元件达到稳压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稳压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到一种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稳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双路输出的开关电源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多,如数字机顶盒电源,传真机电源,打印机电源,取款机电源,通常这些电源对稳压精度的要求是
±
5%,在一路输出有负载电流,而另一路输出无负载电流时,无负载电流的那一路输出电压就会升高超出规格书要求,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在两路输出端都加上假负载,这样会使电源在空载时的功率省耗增大,成为电源工程师设计的难点。用加固定电阻做假负载的方法会使电源产品增加固定的功耗,使整机电源的转换效率下降,在一些对空载功耗有要求的电源产品中被淘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稳压电路,该电路能够在不改变电路模式的情况下,增加较少的元件达到稳压目的。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稳压电路,包括电源稳压电路、脉冲控制电路、第三整流滤波电路以及取样反馈电路;所述电源稳压电路与脉冲控制电路、第三整流滤波电路以及取样反馈电路连接,脉冲控制电路与第三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第三整流滤波电路与取样反馈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稳压电路包括稳压电路以及第二整流滤波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以及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105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取样反馈电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4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5与第三整流滤波电路连接。
[0005]在上述的电路中,所述电源稳压电路还包括EMC滤波电路、第一整流滤波电路、吸收电路以及变压器T1;所述EMC滤波电路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第一整流滤波电路与吸收电路连接,吸收电路与变压器T1连接,变压器T1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第二整流滤波电路与稳压电路连接。
[0006]在上述的电路中,所述脉冲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芯片U1、MOS管Q1以及二极管D3;所述电源芯片U1有VCC、HV、NG、COMP、GND、CS、OTP以及OUT引脚,电源芯片U1的HV引脚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电源芯片U1的OUT引脚以及CS引脚通过MOS管Q1与吸收电路以及变压器T1连接,电源芯片U1的GND引脚与取样反馈电路连接。
[0007]在上述的电路中,所述取样反馈电路包括光电耦合管U2以及稳压芯片U3,所述光电耦合管U2与稳压芯片U3连接,光电耦合管U2以及稳压芯片U3与第三整流滤波电路连接
[0008]在上述的电路中,所述电源芯片U1的型号为LD7575。
[0009]在上述的电路中,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TIP120。
[0010]在上述的电路中,所述稳压芯片U3的型号为TL431。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不改变电路模式的情况下,增加较少的元件达
到稳压目的。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稳压电路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稳压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16]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稳压电路,具体的,该电路包括电源稳压电路10、脉冲控制电路20、第三整流滤波电路30以及取样反馈电路40;所述电源稳压电路10与脉冲控制电路20、第三整流滤波电路30以及取样反馈电路40连接,脉冲控制电路20与第三整流滤波电路30连接,第三整流滤波电路30与取样反馈电路40连接。所述电源稳压电路10包括EMC滤波电路101、第一整流滤波电路102、吸收电路103、变压器T1、第二整流滤波电路105以及稳压电路106;所述EMC滤波电路101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102连接,第一整流滤波电路102与吸收电路103连接,吸收电路103与变压器T1连接,变压器T1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105连接,第二整流滤波电路105与稳压电路106连接;所述稳压电路106包括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三极管Q2以及电源EC6,所述三极管Q2的接收极通过电阻R16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105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取样反馈电路40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4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105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5与第三整流滤波电路30连接。
[0017]所述EMC滤波电路101、第一整流滤波电路102、吸收电路103、变压器T1以及第二整流滤波电路105为比较现有的技术,因此不对EMC滤波电路101、第一整流滤波电路102、吸收电路103、变压器T1以及第二整流滤波电路105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0018]所述脉冲控制电路20包括电源芯片U1、MOS管Q1以及二极管D3,电源芯片U1的型号为LD7575,具有VCC、HV、NG、COMP、GND、CS、OTP以及OUT引脚,电源芯片U1的HV引脚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102连接,电源芯片U1的OUT引脚以及CS引脚通过MOS管Q1与吸收电路103以及变压器T1连接,电源芯片U1的GND引脚与取样反馈电路40连接。
[0019]所述取样反馈电路40包括光电耦合管U2、稳压芯片U3、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4、电感L1以及电解电容EC4,稳压芯片U3的型号为TL431,所述光电耦合管U2与稳压芯片U3连接,光电耦合管U2以及稳压芯片U3与第三整流滤波电路30连接,取样反馈电路40是比较现有的技术,因此不对取样反馈电路40的详细结构连接进行说明。
[0020]电网市电经L,N端口进入后经过EMC滤波电路101中的保险丝F1、防雷击器件RV1、抗浪涌冲击NTC1、容抗CX1以及共模电感LF1后,到达第一整流滤波电路102整流,然后滤波变成直流电,送到变压器T1的输入端。然后高压直流给电源芯片U1提供启动电压,电源芯片U1开始工作并输出连续的脉冲波,通过控制MOS管Q1的导通与截止,此时变压器T1的N1绕组流过脉冲控制电路20到地。变压器T1的N1绕组产生的交变磁场感应到第三整流滤波电路30中的N3绕组,经二极管D4整流,由取样反馈电路40滤波成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稳压电路、脉冲控制电路、第三整流滤波电路以及取样反馈电路;所述电源稳压电路与脉冲控制电路、第三整流滤波电路以及取样反馈电路连接,脉冲控制电路与第三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第三整流滤波电路与取样反馈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稳压电路包括稳压电路以及第二整流滤波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以及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取样反馈电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4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5与第三整流滤波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稳压电路还包括EMC滤波电路、第一整流滤波电路、吸收电路以及变压器T1;所述EMC滤波电路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第一整流滤波电路与吸收电路连接,吸收电路与变压器T1连接,变压器T1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第二整流滤波电路与稳压电路连接。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国辉刘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日辉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