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628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涉及继电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供电端、继电器、继电器控制电路、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所述的供电端分别同继电器、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电性连接,且所述电流电压检测端和继电器检测电路均电性连接在继电器上;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在继电器上,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继电器检测电路和电流电压检测端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继电器的通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能够对当前输入电压、电流和功率进行检测和计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控制
,更具体的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的器件,该器件的各个工作范围会一一标注在继电器的铭牌上,以方便使用者。在充电电源
中,控制中心会根据客户的操作进行指令响应,在充电电路中,一般是通过继电器对充电电路的开关进行控制。但是,普通的固态继电器内部没有电流流量检测功能,不能反应出充电电路中实际工作电流的数值,对于当前的输入电流、电压以及功率无从知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该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能够对当前输入电压、电流和功率进行检测和计算。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供电端、继电器、继电器控制电路、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所述的供电端分别同继电器、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电性连接,且所述电流电压检测端和继电器检测电路均电性连接在继电器上;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在继电器上,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继电器检测电路和电流电压检测端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继电器的通断。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电流电压检测端包括锰铜电阻MT1、电阻R6、电阻R7、电容C11、电容C12以及两个检测输出端口;所述的锰铜电阻MT1并联在供电端与继电器的检测端口之间,两个检测输出端口用于对锰铜电阻MT1两端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测;其中一个检测输出接端口与供电端设置有电阻R7,且该检测输出端口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电容C12;另一个检测输出端口与继电器的检测端口之间设置有电阻R6,且该检测输出端口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电容C11。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8、电阻R17、NPN型三极管Q1、二极管D1、电阻R16、电容C20以及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电阻R18连接在控制信号输入端与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7连接在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所述的继电器上具有第一控制端口RA1和第二控制端口RB1,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同第二控制端口RB1相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1设置在第一控制端口RA1与第二控制端口RB1之间,且二极管D1的正极端与第二控制端口RB1相连接;所述电阻R16设置在供电端VDD与第一控制端口RA1之间,供电端VDD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电容C20。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NPN型三极管Q1的型号为LMBTA06LT1G。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继电器检测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4、二极管D4、电容C33、电阻R33以及检测信号端口;所述的光电耦合器U4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其中一个输入端连接至继电器,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至供电端,所述二极管D4连接在两个输入端之间;所述光电耦合器的一个输出端接地,电容C33连接在两个输出端之间,另一个输出端连接至检测信号端口,且电阻R33设置于光电耦合器U4的另一个输出端与供电端VCPU之间。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供电端与光电耦合器U4的另一个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多个相串联的电阻。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光电耦合器的型号为ORPC-817SC。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继电器的型号为HF115F-I。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用户使用充电设备时,根据检测锰铜电阻MT1两端电压电流进行自动计算出当前输入电压、电流以及功率,还可以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因此能够对当前输入电压、电流和功率进行检测和计算,方便于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的结构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的数据处理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具体的,包括供电端201、继电器202、继电器控制电路203、电流电压检测端204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205,其中供电端201包括交流进线和插座等装置,本实施例中不详细说明;所述的供电端201分别同继电器202、电流电压检测端204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205电性连接,且所述电流电压检测端204和继电器检测电路205均电性连接在继电器202上;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203连接在继电器上,继电器控制电路203用于根据继电器检测电路205和电流电压检测端204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继电器的通断。需要说明的是,继电器检测电路205用于对继电器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测,继电器控制电路203和继电器检测电路205连接在同一个芯片上,其具体的实施例将在下文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继电器、继电器控制电路203、电流电压检测端204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205均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为第一继电器301、第一继电器控制电路302、第一电流电压检测端303以及第一继电器检测电路304,另一组为第二继电器401、第二继电器控制电路402、第二电流电压检测端403以及第二继电器检测电路404,由于两组电路结构基本相同,因此本实施例中仅以一组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电流电压检测端303包括锰铜电阻MT1、电阻R6、电阻R7、电容C11、电容C12以及两个检测输出端口;所述的锰铜电阻MT1并联在供电端201与继电器的检测端口之间,两个检测输出端口用于对锰铜电阻MT1两端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测;其中一个检测输出接端口与供电端201设置有电阻R7,且该检测输出端口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电容C12;另一个检测输出端口与继电器的检测端口之间设置有电阻R6,且该检测输出端口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电容C11,本实施例中,两个检测输出端口分别为I1P和I1N。继续参照图2所示,针对第一继电器控制电路302,本技术提供了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8、电阻R17、NPN型三极管Q1、二极管D1、电阻R16、电容C20以及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电阻R18连接在控制信号输入端与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7连接在NPN型三极管Q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端、继电器、继电器控制电路、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n所述的供电端分别同继电器、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电性连接,且所述电流电压检测端和继电器检测电路均电性连接在继电器上;/n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在继电器上,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继电器检测电路和电流电压检测端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继电器的通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端、继电器、继电器控制电路、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
所述的供电端分别同继电器、电流电压检测端以及继电器检测电路电性连接,且所述电流电压检测端和继电器检测电路均电性连接在继电器上;
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在继电器上,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继电器检测电路和电流电压检测端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继电器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流电压检测端包括锰铜电阻MT1、电阻R6、电阻R7、电容C11、电容C12以及两个检测输出端口;
所述的锰铜电阻MT1并联在供电端与继电器的检测端口之间,两个检测输出端口用于对锰铜电阻MT1两端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测;
其中一个检测输出接端口与供电端设置有电阻R7,且该检测输出端口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电容C12;
另一个检测输出端口与继电器的检测端口之间设置有电阻R6,且该检测输出端口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电容C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检测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8、电阻R17、NPN型三极管Q1、二极管D1、电阻R16、电容C20以及控制信号输入端;
所述电阻R18连接在控制信号输入端与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7连接在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
所述的继电器上具有第一控制端口RA1和第二控制端口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洲古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日辉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