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5G智能微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987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5G智能微电源装置,包括智能微电源主体,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的端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的正面设置有散热窗,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的正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正面相对应散热窗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所述连接板端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提手,所述连接板正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口,所述缓冲垫的正面设置有按摩垫,与现有的5G智能微电源装置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能够提高5G智能微电源装置的整体便捷性、经济性以及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5G智能微电源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源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5G智能微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5G已经慢慢走入人们的生活中,随着5G设备的逐渐增多,5G智能微电源装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现有的5G智能微电源装置设计结构过于简单,由于5G智能微电源装置需要随身携带以更方便的使用,但是现有的5G智能微电源装置在携带时多有不便,不仅携带十分费力,同时人们在携带时不方便做其他事,现有的存在一种背带式微电源装置,其很好的增加了微电源装置的便于携带性,同时使得携带微电源装置的使用者的双手空了出来,十分方便,但是由于微电源装置较重,在长时间的携带过程中十分费力,同时背部与微电源装置紧贴散热透气性较差,使用者的携带舒适性普遍不高,而且现有的微电源装置在使用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排出,不仅降低微电源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携带者的后背过于炎热,出大量的汗,舒适度普遍不高,整体便捷性、舒适性以及实用性普遍较低,因此对于现有5G智能微电源装置的改进,设计一种新型5G智能微电源装置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5G智能微电源装置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5G智能微电源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5G智能微电源装置,包括智能微电源主体,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的端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的正面设置有散热窗,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的正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正面相对应散热窗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所述连接板端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提手,所述连接板正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口,所述缓冲垫的正面设置有按摩垫,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且位于缓冲垫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背带,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且位于缓冲垫左右两侧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背带,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的连接处设置有卡扣,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且位于缓冲垫左右两侧第二背带的上方设置有腰带,所述腰带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扣。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截面呈半圆式结构设计,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智能微电源主体通过导线连接,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散热孔的截面呈四分之一圆设计,且所述散热孔的开口向下设置。优选的,所述防滑垫为天然橡胶材质制作,且所述防滑垫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细小颗粒。优选的,所述缓冲垫的内部相对应开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窗通过通槽与缓冲垫内部的散热腔呈相互连通状态,所述缓冲垫内部的散热腔与散热口呈连通状态。优选的,所述按摩垫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细小凸起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散热窗和散热孔的设计,智能微电源主体在使用时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窗和散热孔能够很好的及时排出,智能微电源主体的内部环境温度得到大幅降低,能够很好的提高智能微电源主体的使用寿命,整体经济性以及实用性较高。2、本技术中,通过连接板的设计,利用连接板正面的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进行连接对智能微电源主体携带,携带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利用腰带对智能微电源主体进行固定,智能微电源主体在携带时更加稳定且省力,整体便捷性以及实用性较高。3、本技术中,通过缓冲垫的设计,缓冲垫设置有散热腔和散热口,很好的将智能微电源主体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隔开并进行排放,同时缓冲垫的正面设置有按摩垫,在对于智能微电源主体进行携带转移时,能够增加携带者的舒适性,整体经济性以及实用性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缓冲垫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智能微电源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智能微电源主体、2-太阳能电池板、3-散热孔、4-防滑垫、5-散热窗、6-连接板、7-通槽、8-提手、9-缓冲垫、10-散热口、11-按摩垫、12-第一背带、13-第二背带、14-卡扣、15-腰带、16-连接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5G智能微电源装置,包括智能微电源主体1,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端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2,太阳能电池板2的截面呈半圆式结构设计,太阳能电池板2与智能微电源主体1通过导线连接,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孔3,散热孔3的截面呈四分之一圆设计,且散热孔3的开口向下设置,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4,防滑垫4为天然橡胶材质制作,且防滑垫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细小颗粒,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散热窗5,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正面相对应散热窗5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7,连接板6端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提手8,连接板6正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缓冲垫9,缓冲垫9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口10,缓冲垫9的内部相对应开设有散热腔,散热窗5通过通槽7与缓冲垫9内部的散热腔呈相互连通状态,缓冲垫9内部的散热腔与散热口10呈连通状态,缓冲垫9的正面设置有按摩垫11,按摩垫1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细小凸起部,连接板6的正面且位于缓冲垫9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背带12,连接板6的正面且位于缓冲垫9左右两侧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背带13,第一背带12与第二背带13的连接处设置有卡扣14,连接板6的正面且位于缓冲垫9左右两侧第二背带13的上方设置有腰带15,腰带15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扣16。本技术工作流程:在使用5G智能微电源装置时,首先将智能微电源主体1通过防滑垫4放置在指定位置,当需要对智能微电源主体1进行转移时,将第一背带12和第二背带13通过卡扣14连接,然后将智能微电源主体1背起,根据自身需求利用卡扣14调节第一背带12和第二背带13的连接长度,然后将腰带15利用连接扣16进行连接,绑在携带者的腰部,即可对智能微电源主体1进行携带并使用,整个操作流程简单便捷,通过散热窗5和散热孔3的设计,智能微电源主体1在使用时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窗5和散热孔3能够很好的及时排出,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内部环境温度得到大幅降低,能够很好的提高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使用寿命,通过连接板6的设计,利用连接板6正面的第一背带12和第二背带13进行连接对智能微电源主体1携带,携带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利用腰带15对智能微电源主体1进行固定,智能微电源主体1在携带时更加稳定且省力,通过缓冲垫9的设计,缓冲垫9设置有散热腔和散热口10,很好的将智能微电源主体1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隔开并进行排放,同时缓冲垫9的正面设置有按摩垫11,在对于智能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5G智能微电源装置,包括智能微电源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端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2),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孔(3),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4),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散热窗(5),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的正面相对应散热窗(5)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7),所述连接板(6)端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提手(8),所述连接板(6)正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缓冲垫(9),所述缓冲垫(9)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口(10),所述缓冲垫(9)的正面设置有按摩垫(11),所述连接板(6)的正面且位于缓冲垫(9)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背带(12),所述连接板(6)的正面且位于缓冲垫(9)左右两侧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背带(13),所述第一背带(12)与第二背带(13)的连接处设置有卡扣(14),所述连接板(6)的正面且位于缓冲垫(9)左右两侧第二背带(13)的上方设置有腰带(15),所述腰带(15)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扣(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5G智能微电源装置,包括智能微电源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端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2),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孔(3),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4),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散热窗(5),所述智能微电源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的正面相对应散热窗(5)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7),所述连接板(6)端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提手(8),所述连接板(6)正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缓冲垫(9),所述缓冲垫(9)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口(10),所述缓冲垫(9)的正面设置有按摩垫(11),所述连接板(6)的正面且位于缓冲垫(9)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背带(12),所述连接板(6)的正面且位于缓冲垫(9)左右两侧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背带(13),所述第一背带(12)与第二背带(13)的连接处设置有卡扣(14),所述连接板(6)的正面且位于缓冲垫(9)左右两侧第二背带(13)的上方设置有腰带(15),所述腰带(15)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扣(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飞陈礼松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浙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