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156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门和车辆,所述车门包括:窗框上边梁,所述窗框上边梁包括内板和加强板,所述内板具有朝向外侧敞开的安装开口,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开口内,且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安装开口的内壁相连。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通过对内板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使本申请的内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内板不仅具有较小的结构宽度,减小A柱盲区,且内板的焊接面的宽度不会减少,可保证窗框上边梁的安装稳定性,提升车门的竞争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和车辆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门和具有该车门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汽车的车门窗框上边梁的扭转强度降低,且窗框上边梁的整体宽度较大,极易导致A柱盲区的视野大大减小,使得产品的盲区性能较低,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门,该车门的窗框上边梁的结构强度大,且整体的宽度尺寸小,使得车辆的A柱盲区小,视野更加开阔。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包括:窗框上边梁,所述窗框上边梁包括内板和加强板,所述内板具有朝向外侧敞开的安装开口,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开口内,且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安装开口的内壁相连。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通过对内板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使本申请的内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内板不仅具有较小的结构宽度,减小A柱盲区,且内板的焊接面的宽度不会减少,可保证窗框上边梁的安装稳定性,提升车门的竞争性能。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安装开口的开口宽度为L,满足:L≤40mm。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内板的截面构造为“U”形,且所述内板的上侧和下侧至少部分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安装开口,所述加强板的上侧与所述安装开口的上内壁相连,且所述加强板的下侧与所述安装开口的下内壁相连。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内板包括依次相连的上侧段、连接段和下侧段,所述上侧段的自由端与所述下侧段的自由端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安装开口,所述上侧段的下表面与所述加强板的上侧相连,所述下侧段的上表面与所述加强板的下侧相连。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上侧段包括第一段、中间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所述中间段和所述第二段依次相连且任意相邻两个互成弯折形,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加强板的上侧相连,所述第二段背离所述中间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相连。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加强板的上侧设有上翻边,所述上翻边与所述第一段面面贴合,所述加强板的下侧设有下翻边,所述下翻边与所述下侧段面面贴合。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中间段和所述第二段均与所述加强板间隔开。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第一段、所述中间段、所述第二段、所述连接段和所述下侧段中任意相邻两个之间设有弧形过渡段。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加强板间隔开设置。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车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车门。所述车辆和上述的车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车门100,窗框上边梁1,内板10,上侧段11,第一段111,中间段112,第二段113,连接段12,下侧段13,安装开口14,加强板20,上翻边21,下翻边22,主体板23,弧形过渡段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100,该车门100的窗框上边梁1的扭转强度大,且窗框上边梁1的宽度小,利于减小A柱盲区,提高车门100的结构性能,提升产品竞争性。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100,包括:窗框上边梁1。其中,如图2所示,窗框上边梁1包括内板10和加强板20,内板10形成为窗框上边梁1的主体结构,内板10具有朝向外侧敞开的安装开口14,加强板20安装于安装开口14内,且加强板20与安装开口14的内壁相连,这样,加强板20能够对内板10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且内板10与加强板20可互相支撑,利于提升窗框上边梁1的扭转性能,以提高窗框上边梁1的整体结构强度。也就是说,内板10至少包括弯折相连且限定出安装开口14的两部分,使得内板10具有较大的整体尺寸,且形成较小的开口宽度,以使内板10对车内人员的视野遮挡较小,同时又能保证内板10具有足够焊接宽度,实现安装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对内板10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使本申请的内板10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内板10不仅具有较小的结构宽度,减小A柱盲区,且内板10的焊接面的宽度不会减少,可保证窗框上边梁1的安装稳定性,提升车门100的竞争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开口14的开口宽度为L,满足:L≤40mm。也就是说,内板10沿竖向的宽度可构造为小于等于40mm,如L=35mm,或者L=37mm,再或者L=39mm。由此,可利于减小内板10以及整个窗框上边梁1对A柱视野的影响,减小A柱盲区,为用户提供更为开阔的视野,提升用户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内板10的截面构造为“U”形,且内板10的上侧和下侧至少部分间隔开以限定出安装开口14,加强板20的上侧与安装开口14的上内壁相连,且加强板20的下侧与安装开口14的下内壁相连。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内板10包括沿上下方向相连且限定出安装开口14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即上侧部分的自由端与下侧部分的自由端的间距为窗框上边梁1的开口宽度,这样,可通过灵活地调整上侧部分的自由端与下侧部分的自由端的间距以使内板10对A柱的视野干扰,提升车门100结构的视野优势。当然,本申请的内板10的截面不限于构造为“U”形,也可构造为“V”形,或其他具有安装开口14的形状,均可实现保证焊接宽度以及减少视野盲区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板10包括依次相连的上侧段11、连接段12和下侧段13,上侧段11的自由端与下侧段13的自由端间隔开以限定出安装开口14,上侧段11的下表面与加强板20的上侧相连,下侧段13的上表面与加强板20的下侧相连。如图2所示,上侧段11、连接段12和下侧段13沿上下方向依次相连,其中,下侧段13整体构造为沿水平方向延伸,连接段1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连接段12的下端与下侧段13相连,上侧段11的下端与连接段12的上端相连且上侧段11朝远离下侧段13的方向延伸,以限定出朝向外侧敞开的安装开口14。其中,上侧段11和下侧段13的外表面均可作为内板10的焊接面,以保证内板10的焊接宽度,不影响内板10的安装强度,且加强板20在上侧段11和下侧段13之间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利于提高内板10的结构强度,避免内板10的上侧段11和下侧段13朝靠近彼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上边梁(1),所述窗框上边梁(1)包括内板(10)和加强板(20),所述内板(10)具有朝向外侧敞开的安装开口(14),所述加强板(20)安装于所述安装开口(14)内,且所述加强板(20)与所述安装开口(14)的内壁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上边梁(1),所述窗框上边梁(1)包括内板(10)和加强板(20),所述内板(10)具有朝向外侧敞开的安装开口(14),所述加强板(20)安装于所述安装开口(14)内,且所述加强板(20)与所述安装开口(14)的内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开口(14)的开口宽度为L,满足:L≤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10)的截面构造为“U”形,且所述内板(10)的上侧和下侧至少部分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安装开口(14),所述加强板(20)的上侧与所述安装开口(14)的上内壁相连,且所述加强板(20)的下侧与所述安装开口(14)的下内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10)包括依次相连的上侧段(11)、连接段(12)和下侧段(13),所述上侧段(11)的自由端与所述下侧段(13)的自由端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安装开口(14),所述上侧段(11)的下表面与所述加强板(20)的上侧相连,所述下侧段(13)的上表面与所述加强板(20)的下侧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