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驾驶室开门提醒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59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地铁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地铁驾驶室开门提醒设备,包括:门框,门框的内部安装有两组轨道结构,两组轨道结构之间安装有门结构,门结构的左壁面安装有门限位结构,门框以及门结构之间安装有两组辅助动力结构,门结构的前壁面安装有两组安装座结构,门限位结构以及两组安装座结构的前壁面安装有两组开门报警结构;轨道结构包括:两个轨道以及四个轨道滑块;两个轨道安装在门框的上壁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辅助动力结构来对车厢连接门进行辅助开合和封锁,这样就大大的保证了连接门不会被轻易打开,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报警结构来对门的开合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这样就能保证驾驶室内驾驶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驾驶室开门提醒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设备
,具体是一种地铁驾驶室开门提醒设备。
技术介绍
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基本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线路一般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地铁是涵盖了城市地区各种地下与地上的路权专有、高密度、高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除了地下铁以外,也包括高架铁路或路面上铺设的铁路。因此,地铁是路权专有的、无平交,这也是地铁区别于轻轨交通系统的根本性的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地铁是英国伦敦的大都会地铁。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交通设备,其安全性是需要全力保证,在地铁驾驶室和乘客车厢之间的连接门是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地铁驾驶室开门提醒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驾驶室开门提醒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驾驶室开门提醒设备,包括:门框,所述门框的内部安装有两组轨道结构,两组所述轨道结构之间安装有门结构,所述门结构的左壁面安装有门限位结构,所述门框以及门结构之间安装有两组辅助动力结构,所述门结构的前壁面安装有两组安装座结构,所述门限位结构以及两组安装座结构的前壁面安装有两组开门报警结构;所述轨道结构包括:两个轨道以及四个轨道滑块;两个所述轨道安装在门框的上壁面,四个所述轨道滑块分别安装在两个轨道的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结构包括:四个门座以及门;四个所述门座分别安装在轨道滑块的上壁面,所述门安装在四个门座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限位结构包括:若干门限位板以及门限位柱;若干所述门限位板分别安装在门的左壁面,所述门限位柱安装在若干门限位板的左壁面。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助动力结构包括:动力座、第一动力套管、第二动力套管、第三动力套管以及连接板;所述动力座安装在门框的左壁面,所述第一动力套管安装在动力座的左壁面,所述第二动力套管套装在第一动力套管的内部,所述第三动力套管套装在第二动力套管的内部,所述连接板安装在门以及第三动力套管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座结构包括:安装底板以及两个安装螺栓;所述安装底板通过两个安装螺栓安装在门的前壁面。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门报警结构包括:光电发射器、光电接收器以及导线;所述光电发射器安装在门限位柱的前壁面,所述光电接收器安装在安装底板的前壁面,所述导线安装在光电发射器的左壁面。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的前、后两个壁面皆安装有把手。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轨道的内部形状为燕尾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辅助动力结构来对车厢连接门进行辅助开合和封锁,这样就大大的保证了连接门不会被轻易打开,并且本专利技术通过报警结构来对门的开合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这样就能保证驾驶室内驾驶员的安全。2、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通过辅助动力结构以及报警结构进行联动使用,通过与二者相匹配的控制器进行联动控制,这样就可以保证门在外力的作用下,也不会轻易打开,这样就能进一步的驾驶室内驾驶员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门框;2、轨道;3、轨道滑块;4、门座;5、门;6、门限位板;7、门限位柱;8、动力座;9、第一动力套管;10、第二动力套管;11、第三动力套管;12、连接板;13、安装底板;14、安装螺栓;15、光电发射器;16、光电接收器;17、导线;18、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地铁驾驶室开门提醒设备,包括:门框,门框的内部安装有两组轨道结构,两组轨道结构之间安装有门结构,门结构的左壁面安装有门限位结构,门框以及门结构之间安装有两组辅助动力结构,门结构的前壁面安装有两组安装座结构,门限位结构以及两组安装座结构的前壁面安装有两组开门报警结构;轨道结构包括:两个轨道以及四个轨道滑块;两个轨道安装在门框的上壁面,四个轨道滑块分别安装在两个轨道的内部。其中,门结构包括:四个门座以及门;四个门座分别安装在轨道滑块的上壁面,门安装在四个门座之间。门限位结构包括:若干门限位板以及门限位柱;若干门限位板分别安装在门的左壁面,门限位柱安装在若干门限位板的左壁面。辅助动力结构包括:动力座、第一动力套管、第二动力套管、第三动力套管以及连接板;动力座安装在门框的左壁面,第一动力套管安装在动力座的左壁面,第二动力套管套装在第一动力套管的内部,第三动力套管套装在第二动力套管的内部,连接板安装在门以及第三动力套管之间。安装座结构包括:安装底板以及两个安装螺栓;安装底板通过两个安装螺栓安装在门的前壁面。开门报警结构包括:光电发射器、光电接收器以及导线;光电发射器安装在门限位柱的前壁面,光电接收器安装在安装底板的前壁面,导线安装在光电发射器的左壁面。门的前、后两个壁面皆安装有把手。轨道的内部形状为燕尾槽。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及编码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在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时候,首先是将本专利技术整体直接安装在驾驶室和乘客车厢之间,本专利技术由现有的折页式的门优化为拉伸式的门,这样就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门在使用过程中占据的空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光电发射器15、光电接收器16皆采用基恩士PR-MB30P3的光电传感器,在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时候,首先是操作人员在通过无线磁卡直接向光电发射器15以及光电接收器16传递信息,获得开门的权限,此时向光电发射器15以及光电接收器16停工作,并且将开门的信号通过与之相匹配的控制器传递到辅助动力结构,这是辅助动力结构会将内部的液压液直接抽回,操作人员就可以直接用手拉动把手18,这样就会让门5通过四个门座4在轨道2以及轨道滑块3上进行滑动,此时就完成了开门的动作,当操作人员再次拉动把手18就会直接带动门5通过四个门座4在轨道2以及轨道滑块3上进行滑动,当门5的左壁面碰撞到若干门限位板6的时候,光电接收器16也会收到光电发射器15发射出来的信号,此时就将关门的信号直接传递到与之相匹配的控制器中,然后辅助动力结构也会收到关门的信号,会将液压液充满第一动力套管9、第二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驾驶室开门提醒设备,包括:门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1)的内部安装有两组轨道结构,两组所述轨道结构之间安装有门结构,所述门结构的左壁面安装有门限位结构,所述门框(1)以及门结构之间安装有两组辅助动力结构,所述门结构的前壁面安装有两组安装座结构,所述门限位结构以及两组安装座结构的前壁面安装有两组开门报警结构;/n所述轨道结构包括:两个轨道(2)以及四个轨道滑块(3);/n两个所述轨道(2)安装在门框(1)的上壁面,四个所述轨道滑块(3)分别安装在两个轨道(2)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驾驶室开门提醒设备,包括:门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1)的内部安装有两组轨道结构,两组所述轨道结构之间安装有门结构,所述门结构的左壁面安装有门限位结构,所述门框(1)以及门结构之间安装有两组辅助动力结构,所述门结构的前壁面安装有两组安装座结构,所述门限位结构以及两组安装座结构的前壁面安装有两组开门报警结构;
所述轨道结构包括:两个轨道(2)以及四个轨道滑块(3);
两个所述轨道(2)安装在门框(1)的上壁面,四个所述轨道滑块(3)分别安装在两个轨道(2)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驾驶室开门提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结构包括:四个门座(4)以及门(5);
四个所述门座(4)分别安装在轨道滑块(3)的上壁面,所述门(5)安装在四个门座(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驾驶室开门提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位结构包括:若干门限位板(6)以及门限位柱(7);
若干所述门限位板(6)分别安装在门(5)的左壁面,所述门限位柱(7)安装在若干门限位板(6)的左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驾驶室开门提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动力结构包括:动力座(8)、第一动力套管(9)、第二动力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毛庐文创旅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