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67302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100)具备:一个光源(10),其具有划分为能够独立地发光的多个区段(12S)的发光层(12);以及控制部(20),其通过进行从多个区段(12S)中选择发光的区段(12S)的控制和所选择的区段(12S)的亮度及发光的时机的至少一方的控制,来使发光层(12)以不同的发光状态发光。光状态发光。光状态发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灯具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车辆用灯具,公知有尾灯、停车灯、转向灯那样的多个功能灯一体化而成的组合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59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上述那样的车辆用灯具中,要求灯具整体的紧凑化以及轻型化。
[0008]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紧凑化以及轻型化的车辆用灯具。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具备:一个光源,其具有划分为能够独立地发光的多个区段的发光层;以及控制部,其通过进行从多个上述区段中选择发光的上述区段的控制和所选择的上述区段的亮度及发光的时机的至少一方的控制,来使上述发光层以不同的发光状态发光。
[0011]另外,优选上述发光层使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来形成。
[0012]另外,优选上述光源配置在车辆的沿后部窗的外周的区域,多个上述区段划分为沿上述后部窗的外周延伸的方向即外周方向排列。
[0013]另外,优选上述光源具有向上述发光层供给电力的电极,上述电极具有外周侧电极,该外周侧电极以沿上述外周方向延伸的状态配置在比上述发光层更靠上述后部窗的外周侧。
[0014]另外,优选上述电极具有与上述区段对应地配置的区段电极,上述区段电极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朝向上述外周侧电极延伸出而与该外周侧电极连接。
[0015]另外,优选上述发光层具有沿与上述外周方向交叉的方向并排配置有两个上述区段的区域,上述区段电极包括与上述区域的两个上述区段中的一方的上述区段对应地配置的第一区段电极、以及与另一方的上述区段对应地配置的第二区段电极,上述第一区段电极的上述连接部配置在上述第一区段电极中的上述外周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上述第二区段电极的上述连接部配置在上述第二区段电极中的上述外周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
[0016]另外,优选上述后部窗具有车辆的色彩从外周朝向内侧而逐渐变淡的分级区域,上述发光层与上述分级区域对应地形成为,发光量从上述后部窗的外周朝向内侧而逐渐变少。
[0017]另外,优选还具备遮光部,从车辆的驾驶席侧观察时,该遮光部覆盖上述光源中形
成有上述发光层的区域。
[0018]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9]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能够实现紧凑化以及轻型化的车辆用灯具。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1]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一例的主视图。
[0022]图3是表示车辆用灯具的一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0023]图4是表示从图3中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4]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一个发光区域的图。
[0025]图6是表示控制部的一例的框图。
[0026]图7是表示发光层的发光状态的一例的图。
[0027]图8是表示发光层的发光状态的一例的图。
[0028]图9是表示发光层的发光状态的一例的图。
[0029]图10是表示发光层的发光状态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基于附图对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人员能够置换而且容易置换的构成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上下、左右各方向是车辆用前照灯搭载在车辆上的车辆搭载状态的方向,表示从驾驶席观察车辆的行进方向的情况下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与铅锤方向平行,左右方向为水平方向。
[0031]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M的一例的立体图,表示从后方观察车辆M的状态。车辆M具备车体1、行驶装置2、以及车辆用灯具100。
[0032]车体1支撑于行驶装置2,且具有后部门3。后部门3例如使用钢板、铝板等形成。在后部门3设有后部窗4。后部窗4例如使用玻璃等形成。后部门3和后部窗4例如是组装分别独立地形成的构件而成的结构。后部窗4例如是角部带有圆形的矩形状。后部窗4在外周部分、也就是车辆搭载状态下的左边、右边以及下边形成有分级区域5。在从车辆后方观察的情况下,分级区域5形成为,车体1的色彩从后部窗4的外周部朝向内侧逐渐变淡。
[0033]车辆用灯具100粘贴在后部窗4的车窗侧的表面4a。车辆用灯具100配置在车辆M的沿后部窗4的外周的区域。例如,车辆用灯具100配置在沿后部窗4的下边4b的区域,具有沿下边4b延伸的形状。车辆用灯具100成为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从下边4b向左边4c及右边4d侧弯曲的形状。
[0034]车辆用灯具100具有与头灯的点亮连动而点亮的尾灯、与制动装置的工作连动而点亮的停车灯、为了示出车辆M的行进方向而点亮的后转向信号灯、在车辆M的门开锁时等点亮的欢迎灯等多个功能。
[0035]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0的一例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车辆用灯具100的一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从图3中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2至图4所示,车辆用灯具100具备光源10、控制部20、以及遮光部30。
[0036]光源10具有基体部11、发光层12、以及电极13。基体部11为板状,支撑发光层12及电极13。基体部11具有沿后部窗4的下边4b、左边4c、右边4d的形状。发光层12例如使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来形成。
[0037]发光层12形成为沿后部窗4的外周的帯状的区域。发光层12具有多个单位发光层12T。单位发光层12T例如形成为三角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圆形状、椭圆形状、其它多边形状等其它形状。
[0038]发光层12与后部窗4的分级区域5对应地形成为,发光量从后部窗4的外周朝向内侧而逐渐变少。该情况下,发光层12形成为,例如单位发光层12T的面积从后部窗4的外周部朝向内侧而逐渐变小。另外,发光层12形成为,例如相邻的单位发光层12T彼此的间隔从后部窗4的外局部朝向内侧而逐渐变大。由此,发光层12与分级区域5对应地形成为,光量从后部窗4的外周部朝向内侧而逐渐变少,因此提高外观性。
[0039]发光层12具有多个发光区域12R。多个发光区域12R以沿后部窗4的外周延伸的方向(以下表述为“外周方向”)排列成一列的状态配置。各发光区域12R划分成能够独立地发光的多个区段12S。这样,发光层12以多个发光区域12R包括多个区段12S的方式划分区段12S。各区段12S设定在包括多个单位发光层12T的范围。
[0040]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发光区域12R分别具有两个区段12S。各发光区域12R的两个区段12S沿与外周方向交叉的方向并排配置。各发光区域12R的两个区段12S的形状以及面积也可以不同。以下,存在将两个区段12S中的靠近后部窗4的外周的一侧的区段12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具备:一个光源,其具有划分为能够独立地发光的多个区段的发光层;以及控制部,其通过进行从多个上述区段中选择发光的上述区段的控制和所选择的上述区段的亮度及发光的时机的至少一方的控制,来使上述发光层以不同的发光状态发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层使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来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配置在车辆的沿后部窗的外周的区域,多个上述区段划分为沿上述后部窗的外周延伸的方向即外周方向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具有向上述发光层供给电力的电极,上述电极具有外周侧电极,该外周侧电极以沿上述外周方向延伸的状态配置在比上述发光层更靠上述后部窗的外周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具有与上述区段对应地配置的区段电极,上述区段电极具有连接部,该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谷绫子中川正崇图师裕也
申请(专利权)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