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笼形骨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353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笼形骨架结构,所述车身笼形骨架结构包括:侧围总成,所述侧围总成包括A柱总成、顶边梁总成、B柱总成、C柱总成、门槛梁总成、后轮罩支撑梁总成,所述A柱总成、所述顶边梁总成、所述C柱总成、所述门槛梁总成和所述后轮罩支撑梁总成均由内部中空且型腔内设有加强筋的铝型材拼接成总体框架,所述B柱总成包括B柱内板、B柱外板,所述B柱内板和所述B柱外板均由钢板构成,且通过点焊连接,所述B柱总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顶边梁总成和所述门槛梁总成可拆卸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重量轻,整体刚度性能好,碰撞安全性能优。碰撞安全性能优。碰撞安全性能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笼形骨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笼形骨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车身的重要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消耗,但目前汽车车身骨架主要采用薄钢板焊接后组成,重量较大,零件数量多,结构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笼形骨架结构,所述车身笼形骨架结构整体刚度性能好,碰撞安全性能优,重量轻。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包括:侧围总成,所述侧围总成包括A柱总成、顶边梁总成、B柱总成、C柱总成、门槛梁总成、后轮罩支撑梁总成,所述A柱总成、所述顶边梁总成、所述C柱总成、所述门槛梁总成和所述后轮罩支撑梁总成均由内部中空且型腔内设有加强筋的铝型材拼接成总体框架,所述B柱总成包括B柱内板、B柱外板,所述B柱内板和所述B柱外板均由钢板构成,且通过点焊连接,所述B柱总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顶边梁总成和所述门槛梁总成可拆卸连接。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通过将A柱总成、顶边梁总成、C柱总成、门槛梁总成和后轮罩支撑梁总成均由内部中空且型腔内设有加强筋的铝型材拼接成总体框架,使得车身笼形骨架结构整体重量轻,整体刚度性能好,碰撞安全性能优。此外,B柱总成由钢板构成的B柱内板和B柱外板组成,且与顶边梁总成和门槛梁总成可拆卸连接,使得B柱总成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进一步地提升了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安全系数。
[0006]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边梁总成包括顶边梁本体和B柱上连接板,所述顶边梁本体包括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和设置于空心管体内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将空心管体的内腔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空腔,所述B柱总成的顶部和所述顶边梁本体的第一侧壁铆接,所述B柱上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B柱内板和所述顶边梁本体的第二侧壁螺栓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间隔开。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槛梁总成包括门槛梁本体,所述门槛梁本体包括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和设置于空心管体内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将空心管体的内腔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空腔,所述B柱内板和所述门槛梁本体的第三侧壁铆接,所述B柱外板和所述门槛梁本体的第四侧壁铆接,其中,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间隔开。
[0009]可选地,所述B柱总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顶边梁总成和所述门槛梁总成通过铆钉配合结构胶连接。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笼形骨架结构还包括下部总成,所述下部总
成包括前舱总成,所述前舱总成由内部中空且型腔内设有加强筋的铝型材拼接成总体框架,所述前舱总成包括:防撞梁、吸能盒、前纵梁、前加强梁,所述吸能盒设于所述防撞梁和所述前纵梁之间,所述前纵梁在由前向后的方向上依次包括前纵梁前段、前纵梁中段和前纵梁后段,所述前加强梁穿设在所述前纵梁后段内,且至少部分的所述前纵梁后段和至少部分的所述前加强梁向下拉弯。
[0011]具体地,所述前舱总成还包括前挡板下横梁和前挡板加强梁,所述前挡板下横梁和所述前挡板加强梁均由内部中空且型腔内设有加强筋的铝型材构成,所述前挡板下横梁内形成有上型腔和下型腔,所述前挡板加强梁设于所述上型腔和/或所述下型腔内。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笼形骨架结构还包括下部总成,所述下部总成包括前地板总成,所述前地板总成由内部中空且型腔内设有加强筋的铝型材拼接成总体框架,所述前地板总成包括:门槛内梁、中通道纵梁、前座椅前横梁、前座椅后横梁、中通道纵梁后段,所述门槛内梁和所述中通道纵梁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中通道纵梁设于两个所述门槛内梁之间,所述前座椅前横梁横向穿过所述中通道纵梁,所述前座椅前横梁的两端和所述前座椅后横梁的两端均与两个所述门槛内梁抵接,两个所述中通道纵梁的前端均与前挡板下横梁抵接,两个所述中通道纵梁的后端均与所述前座椅后横梁抵接。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笼形骨架结构还包括下部总成,所述下部总成包括后地板总成,所述后地板总成包括后纵梁总成,所述后纵梁总成包括:后纵梁前段、后纵梁后段和后纵梁前段加强梁,所述后纵梁前段和所述后纵梁后段通过后纵梁下封板相连,所述后纵梁前段和所述后纵梁后段之间呈钝角,所述后纵梁前段和后地板前横梁之间呈钝角。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笼形骨架结构还包括顶盖总成,所述顶盖总成包括顶盖本体和顶盖后部连接板,所述顶盖本体和所述顶盖后部连接板之间通过点焊连接。
[0015]具体地,所述顶盖总成还包括:前顶横梁,所述前顶横梁位于所述顶盖本体的前端,所述前顶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侧围总成的前端相连,所述前顶横梁的前后两侧分别用于前风挡玻璃的安装以及天窗加强板的安装;后顶横梁,所述后顶横梁位于所述顶盖后部连接板的后端,所述后顶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侧围总成的后端相连,其上还形成有后背门铰链安装点,其中,所述前顶横梁和/或所述后顶横梁采用铝型材挤压成型件,前顶横梁为三个腔体的封闭截面。
[001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爆炸图;
[0019]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侧视图;
[0021]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侧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B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C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C柱总成的截面图;
[0025]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A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B柱总成与顶边梁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顶边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顶边梁本体的截面图;
[0029]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门槛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门槛梁总成的截面图;
[0031]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门槛梁总成与B柱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0032]图1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的前门洞内上止口和前门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笼形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总成,所述侧围总成包括A柱总成、顶边梁总成、B柱总成、C柱总成、门槛梁总成、后轮罩支撑梁总成,所述A柱总成、所述顶边梁总成、所述C柱总成、所述门槛梁总成和所述后轮罩支撑梁总成均由内部中空且型腔内设有加强筋的铝型材拼接成总体框架,所述B柱总成包括B柱内板、B柱外板,所述B柱内板和所述B柱外板均由钢板构成,且通过点焊连接,所述B柱总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顶边梁总成和所述门槛梁总成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边梁总成包括顶边梁本体和B柱上连接板,所述顶边梁本体包括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和设置于空心管体内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将空心管体的内腔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空腔,所述B柱总成的顶部和所述顶边梁本体的第一侧壁铆接,所述B柱上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B柱内板和所述顶边梁本体的第二侧壁螺栓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间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总成包括门槛梁本体,所述门槛梁本体包括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和设置于空心管体内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将空心管体的内腔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空腔,所述B柱内板和所述门槛梁本体的第三侧壁铆接,所述B柱外板和所述门槛梁本体的第四侧壁铆接,其中,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间隔开。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总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顶边梁总成和所述门槛梁总成通过铆钉配合结构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笼形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部总成,所述下部总成包括前舱总成,所述前舱总成由内部中空且型腔内设有加强筋的铝型材拼接成总体框架,所述前舱总成包括:防撞梁、吸能盒、前纵梁、前加强梁,所述吸能盒设于所述防撞梁和所述前纵梁之间,所述前纵梁在由前向后的方向上依次包括前纵梁前段、前纵梁中段和前纵梁后段,所述前加强梁穿设在所述前纵梁后段内,且至少部分的所述前纵梁后段和至少部分的所述前加强梁向下拉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绍勇孙玉洲欧阳伟刚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