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和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75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和用电设备,电池包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浸液检测模块;浸液检测模块包括电路板、导电单元、检测单元和处理单元;导电单元设置于电路板上,且导电单元包括第一导电子单元和第二导电子单元,第一导电子单元和第二导电子单元延伸至外壳底部;当电池包浸液时,第一导电子单元与第二导电子单元通过浸入的液体连通;检测单元包括电压信号接收端和检测信号输出端;处理单元包括检测信号接收端;电压信号接收端与导电单元电连接,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检测信号接收端电连接;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检测信号确定电池包是否浸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浸液检测不准确且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池包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锂电池根据不同的工艺分为圆柱电池、软包电池、方形铝壳电池等,成组过程中需要采用连接片将单颗电芯成组为不同电压不同容量的电池包。由于电池包防水等级设计或长期使用会导致电池包进水,涉及到系统安全,现在市面上乘用车基本采用不平衡电桥法检测电池外壳与电池包正极或负极电压判断绝缘是否失效。现有大部分应用是采用湿度传感器来进行浸液检测判断,由于湿度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环境湿度变化,若电池包内湿度较大,在传感器表面产生凝露状态就会触发浸液检测故障,无法区分凝露及真正浸液状态,从前期使用效果看存在湿度传感器本身失效、凝露等状态出现误报的现象、湿度传感器本身成本比较高以及对于湿度传感器贴装工艺及环境要求比较高的问题,造成浸液检测不准确,并且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和用电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浸液检测不准确且成本高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浸液检测模块;所述浸液检测模块包括电路板、导电单元、检测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导电单元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导电单元包括第一导电子单元和第二导电子单元,所述第一导电子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电子单元延伸至所述外壳底部;当所述电池包浸液时,所述第一导电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导电子单元通过浸入的液体连通;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压信号接收端和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检测信号接收端;所述电压信号接收端与所述导电单元电连接,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检测信号接收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检测信号确定所述电池包是否浸液。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子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电子单元之间无电接触导通。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压采样电路,所述检测信号包括电压采样信号。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中预设有采样电压信号与浸液状态对应关系;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电压采样信号确定浸液状态。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比较器,所述比较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参考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为所述电压信号接收端,所述输出端为所述检测信号接收端。可选的,所述浸液检测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电阻;所述电阻与所述导电单元串联设置,或者,所述电阻与所述导电单元并联设置;所述电阻用于调节所述参考输入端的参考输入信号。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子单元包括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表面;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抗氧化性大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抗氧化性;所述第二导电子单元包括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所述第四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层表面;所述第四金属层的抗氧化性大于所述第三金属层的的抗氧化性。可选的,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报警模块通讯连接;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电池包浸液后,向所述报警模块发送报警信号,以使所述报警模块报警。可选的,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电池管理模块和多个电芯,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用于控制多个所述电芯充电或者放电;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通讯连接,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电池包浸液后,向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发送浸液信息,以使所述电池管理模块根据所述浸液信号控制所述电芯停止充电,或者控制所述电芯停止放电。可选的,所述电路板中设置有镂空结构,所述第一导电子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电子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镂空结构的两侧。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浸液检测模块;浸液检测模块包括电路板、导电单元、检测单元和处理单元;导电单元设置于电路板上,且导电单元包括第一导电子单元和第二导电子单元,第一导电子单元和第二导电子单元延伸至外壳底部;当电池包浸液时,第一导电子单元与第二导电子单元通过浸入的液体连通;检测单元包括电压信号接收端和检测信号输出端;处理单元包括检测信号接收端;电压信号接收端与导电单元电连接,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检测信号接收端电连接;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检测信号确定电池包是否浸液。本技术通过电池包外壳内设置的浸液检测模块检测电池包是否浸液,以较低的成本避免了电池包内部进水故障误报以及由于传感器本身问题导致的误报的问题,提高了电池管理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整车系统的价格竞争优势,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浸液检测不准确且成本高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种电池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又一种电池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又一种电池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完整地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一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应用于检测电池包浸液的情况,如图1所示,电池包产生装置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于外壳1内的浸液检测模块2;浸液检测模块2包括电路板21、导电单元22、检测单元23和处理单元24;导电单元22设置于电路板21上,且导电单元22包括第一导电子单元221和第二导电子单元222,第一导电子单元221和第二导电子单元222延伸至外壳1底部;当电池包浸液时,第一导电子单元221与第二导电子单元222通过浸入的液体3连通;检测单元23包括电压信号接收端和检测信号输出端;处理单元24包括检测信号接收端;电压信号接收端与导电单元22电连接,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检测信号接收端电连接;处理单元24用于根据检测信号确定所述电池包是否浸液。示例性的,电路板21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导电单元22可以焊接设置于PCB电路板上。导电单元21包括第一子导电单元221和第二子导电单元222,且第一子导电单元221和第二子导电单元222延伸至外壳1的底部。由于电池包浸液首先浸入电池包底部,因此,在电池包非浸液情况下,第一子导电单元221和第二子导电单元222非连通设置,此时电压信号接收端接收到的电压信号为供电组件提供的初始电压信号,检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检测信号为该初始电压信号对应的检测信号,此时处理单元24根据该检测信号确定电池包未浸液;在电池包浸液情况下,浸入的液体连通第一导电子单元221和第二导电子单元222,第一导电子单元2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浸液检测模块;/n所述浸液检测模块包括电路板、导电单元、检测单元和处理单元;/n所述导电单元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导电单元包括第一导电子单元和第二导电子单元,所述第一导电子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电子单元延伸至所述外壳底部;当所述电池包浸液时,所述第一导电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导电子单元通过浸入的液体连通;/n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压信号接收端和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检测信号接收端;所述电压信号接收端与所述导电单元电连接,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检测信号接收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检测信号确定所述电池包是否浸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浸液检测模块;
所述浸液检测模块包括电路板、导电单元、检测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导电单元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导电单元包括第一导电子单元和第二导电子单元,所述第一导电子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电子单元延伸至所述外壳底部;当所述电池包浸液时,所述第一导电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导电子单元通过浸入的液体连通;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压信号接收端和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检测信号接收端;所述电压信号接收端与所述导电单元电连接,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检测信号接收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检测信号确定所述电池包是否浸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子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电子单元之间无电接触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压采样电路,所述检测信号包括电压采样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中预设有采样电压信号与浸液状态对应关系;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电压采样信号确定浸液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比较器,所述比较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参考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为所述电压信号接收端,所述输出端为所述检测信号接收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液检测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依林司马惠泉葛石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牛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