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401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与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该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包括电池连接端、保护单元、充电电源连接端、DC电源模块以及高压模块;所述保护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连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DC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高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高压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管理装置。本申请的取电方式可以自动切换,减少了BMS对锂电池的电量消耗,提高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性和稳定性,同时在没有增加电源模块的情况下增加了供电回路,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与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BMS)与装置。
技术介绍
锂电池优于传统铅酸电池的原因不止在于电芯本体,还在于其全方位监控的电池管理系统。越智能化、可视化、功能越多元化的BMS控制系统,自身能耗会相应的提高。目前大部分的锂电池系统,其BMS管理系统的电源取自电池本身的直流电源。相对于高电压大系统的锂电池系统,BMS的功耗占比微乎其微;但是对于容量小、且短时间备电的小型锂电系统,BMS的功耗占比可能会占系统较大一部分比例。虽然BMS主机可以做休眠处理,但是对于继电器等元器件较多的BMS结构,继电器等功能器件在待机状态时不能断开,而真正大功耗也在于这些元器件上。所以,BMS的功耗对于电池备电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电池非充电待机状态下,如何避免BMS一直消耗电池的自身电量成为人们的研究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与装置,旨在解决锂电池在非充电待机状态下,BMS一直消耗锂电池的自身电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池连接端、保护单元、充电电源连接端、DC(DirectCurrent,直流电)电源模块以及高压模块;所述保护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连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DC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高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高压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可选地,所述电池连接端连接所述高压模块的电池端正极。可选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可选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池连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高压模块的电池端正极。可选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启动按钮,所述启动按钮设置在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之间。可选地,所述保护单元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以及电阻;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电池连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所述第三继电器和所述电阻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电池连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所述第三二极管和所述第四二极管串联连接后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连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可选地,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高压模块的第一电压检测端。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管理装置,包括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电源,所述充电电源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充电电源连接端。可选地,所述充电电源为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PowerSupply,UPS)。可选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连接端用于连接锂电池。可选地,所述连接通过2-BVR16导线连接。本申请通过将充电电源连接端连接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使得BMS可以从充电电源端获得电源,减少了BMS对锂电池的电量消耗。同时,通过将电池连接端连接高压模块的电池端正极,使得BMS也可从锂电池端获得电源。通过双供电回路,使得BMS既可从锂电池端获得电源、也可从充电电源端获得电源,取电方式可以自动切换,减少了BMS对锂电池的电量消耗,提高了系统的功能性和稳定性,同时在没有增加电源模块的情况下增加了供电回路,成本较低。此外,在本申请中,通过在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之间设置启动按钮,使得当BMS下电时,可通过启动按钮的冷启动或者通过UPS端电源的启动电压启动BMS,具有双启动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功能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一方面,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池连接端B+、保护单元10、充电电源连接端P+、DC电源模块20以及高压模块30;所述保护单元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连接端B+,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P+;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P+连接所述DC电源模块20的输入端L;也就是说,DC电源模块20的输入端L连接于保护单元10和充电电源连接端P+之间,而不是连接在电池连接端与保护单元之间。所述DC电源模块20的第一输出端VO+连接所述高压模块30的第一输入端+,所述高压模块30的输出端正极C+连接所述DC电源模块20的输入端L。目前,现有的BMS供电电路存在以下缺点:BMS在待机的状态下仍然需要持续向锂电池取电,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电力损耗,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锂电池的储能容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连接端、保护单元、充电电源连接端、DC电源模块以及高压模块;/n所述保护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连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n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n所述DC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高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高压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连接端、保护单元、充电电源连接端、DC电源模块以及高压模块;
所述保护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连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
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DC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高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高压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连接端连接所述高压模块的电池端正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充电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池连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高压模块的电池端正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启动按钮,所述启动按钮设置在所述第二二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同秦雪林何天龙王克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雄韬锂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