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载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401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领域,尤其是一种弹载电池系统,包括第一物理段和第二物理段,所述第一物理段包括有驱动供电单元和动力供电单元,所述第二物理段包括有发射供电单元和仪表供电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锂电池:安全、环保、性能优异、循环寿命长,采用分级管理策略,系统配置灵活、可靠,便于拓展升级,可以自动快速完成电池维护,安全性、可靠性高,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品质管理,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性能和整体能量转换效率,且便于安装和维护,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在电池生产、使用、回收过程中不产生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具备能量密度高、重量轻、维护简单、可反复充电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载电池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弹载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弹箭远程精确打击技术的发展,弹箭上有大量用于飞行控制的电子设备,为了能够给弹箭上的电子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量,传统的弹载电池多使用铅酸电池、锂/亚硫酰氯、锌银电池等一次性电池,此类电池因不能充电、平台电压低、能量密度低、维护周期频繁等问题一直制约弹箭装备的快速发展问题,一种弹载电池具备能量密度高、重量轻、维护简单、可反复充电使用可有效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弹载电池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载电池系统,包括第一物理段和第二物理段,所述第一物理段包括有驱动供电单元和动力供电单元,所述第二物理段包括有发射供电单元和仪表供电单元,所述动力供电单元包括有第一电池模组、采集从控模块、主控模块、动力供电模块和动力设备,所述驱动供电单元包括第一DC/DC模块和驱动供电模块,所述发射供电单元包括第二电池模组、BMS、发射供电模块和发射设备,所述仪表供电单元包括第二DC/DC模块、供电电压模块和仪表设备。优选的,所述动力供电模块采用三元聚合物电池,组合方式120S1P-17.5Ah电池组输出电压432V。优选的,所述发射供电模块采用三元聚合物电池,组合方式21S1P-17.5Ah电池组输出电压75.6V。优选的,所述动力供电单元连接有第一外置充电桩,第一外置充电桩输出电压为500VDC。优选的,所述发射供电单元连接有第二外置充电桩,第二外置充电桩的输出电压为80VDC。优选的,所述动力供电单元电芯摆放方式:设置有第一电池箱,电池箱每层摆放60PCS,共2层,所述发射供电单元电芯摆放方式:设置有第二电池箱,第二电池箱每层21PCS,共1层。本技术中,所述一种弹载电池系统,采用新型锂电池,具有超长的循环寿命,良好的安全性能,较好的高/低温性能、能量密度高和高转化效率的优点,是未来军事弹箭装备产品电源的主要发展方向,具有可靠性高、响应快速、可大倍率放电、充放电循环寿命长、模块化程度高、性价比高等特点;弹载电池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电池模组和电压升压模块化设计,易于安装、运输、维护和系统扩容,该弹载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安全无污染的锂离子电池以一定的串并联方式进行组合连接,同时配置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高性能的DC升压模块,温度控制等;本技术采用的锂电池:安全、环保、性能优异、循环寿命长,采用分级管理策略,系统配置灵活、可靠,便于拓展升级,能够实时监控电池系统的电压、电流、温度等运行参数,同时还具备电池动态均衡管理策略,可以自动快速完成电池维护,安全性、可靠性高,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品质管理,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性能和整体能量转换效率,且便于安装和维护,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在电池生产、使用、回收过程中不产生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具备能量密度高、重量轻、维护简单、可反复充电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弹载电池系统的第一物理段工作方案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弹载电池系统的第二物理段工作方案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弹载电池系统的第一物理段电池模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弹载电池系统的第二物理段电池模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弹载电池系统,包括第一物理段和第二物理段,所述第一物理段包括有驱动供电单元和动力供电单元,所述第二物理段包括有发射供电单元和仪表供电单元,所述动力供电单元包括有第一电池模组、采集从控模块、主控模块、动力供电模块和动力设备,所述驱动供电单元包括第一DC/DC模块和驱动供电模块,由动力供电单元输出电压通过DC/DC模块降压至40V为驱动单元提供电力;驱动供电单元需要能量为:0.5Ah;DC/DC重量≈2.0Kg,所述发射供电单元包括第二电池模组、BMS、发射供电模块和发射设备,所述仪表供电单元包括第二DC/DC模块、供电电压模块和仪表设备,驱动供电通过DC/DC电源模块将80V电压降压至28V。驱动供电单元功率≈504W,工作5min,耗电量为:504W/28V*5min/60s≈1.5Ah;依照DC/DC模块转换效率89%,实际需求容量≈1.685Ah;DC/DC重量≈1.0Kg。本技术中,所述动力供电模块采用三元聚合物电池,组合方式120S1P-17.5Ah电池组输出电压432V,采用三元体系聚合物电芯12070178-3.6V-17.5Ah-15C,组合方式:120S1P(为了减轻整体重量,电池组采用一个整电池包(内部2-3个电池组),动力电池组所需能量:100*2.5/60=4.2KWh;电池组所需能量合计:电池串联数目=500V/4.2≈120串,电池组额定电压=3.6*120S=432V,需要电池容量≥4200/432≈10Ah;按照三元电池在15C放电倍率时的功率保持率按70%计算,电池容量=10/0.6≈17.5Ah,电池组参数为432V17.5Ah,工作电压范围360V~498V;电池包重量:电芯0.33Kg*120个+BMS1Kg≈40.6Kg。本技术中,所述发射供电模块采用三元聚合物电池,组合方式21S1P-17.5Ah电池组输出电压75.6V,采用三元体系聚合物电芯12070178-3.6V-17.5Ah-15C,组合方式:21S1P发射供电采用三元聚合物电池,组合方式21S1P电池组参数75.6V-17.5Ah,工作电压范围75.6V-84V;依据发射供电要求功率4000W/80V*5min/60s≈4.17Ah;电池包重量:电芯0.33Kg*21个+BMS0.5Kg≈7.43Kg。本技术中,所述动力供电单元连接有第一外置充电桩,第一外置充电桩输出电压为500VDC。本技术中,所述发射供电单元连接有第二外置充电桩,第二外置充电桩的输出电压为80VDC。本技术中,所述动力供电单元电芯摆放方式:设置有第一电池箱,电池箱每层摆放60PCS,共2层,所述发射供电单元电芯摆放方式:设置有第二电池箱,第二电池箱每层21PCS,共1层。本技术中,BMS能够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了解当前电池的使用环境、可使用能量和电池的健康状态,提供给储能系统控制器是否正常运行的重要依据。其具有以下功能特点:模拟量测量功能:能实时测量电池组电压,充放电电流、温度和单体电池端电压等参数,并通过计算实时给出单体电池的SOC值。确保电池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保证电池使用寿命要求和满足对单体电池、电池组的运行优化控制的要求来确定电池管理系统的具体测量值及测量采样周期、采样精度等;均衡:电池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物理段和第二物理段,所述第一物理段包括有驱动供电单元和动力供电单元,所述第二物理段包括有发射供电单元和仪表供电单元,所述动力供电单元包括有第一电池模组、采集从控模块、主控模块、动力供电模块和动力设备,所述驱动供电单元包括第一DC/DC模块和驱动供电模块,所述发射供电单元包括第二电池模组、BMS、发射供电模块和发射设备,所述仪表供电单元包括第二DC/DC模块、供电电压模块和仪表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物理段和第二物理段,所述第一物理段包括有驱动供电单元和动力供电单元,所述第二物理段包括有发射供电单元和仪表供电单元,所述动力供电单元包括有第一电池模组、采集从控模块、主控模块、动力供电模块和动力设备,所述驱动供电单元包括第一DC/DC模块和驱动供电模块,所述发射供电单元包括第二电池模组、BMS、发射供电模块和发射设备,所述仪表供电单元包括第二DC/DC模块、供电电压模块和仪表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供电模块采用三元聚合物电池,组合方式120S1P-17.5Ah电池组输出电压432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载电池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素渊范淑瑞杜光照蓝圣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悠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