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局部加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25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频局部加热炉,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腔,且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支架分别位于箱体的底部四角处,其中两组所述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卸料机构,所述卸料机构贯穿箱体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内腔的内部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凹形块,所述凹形块的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端与安装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座为C型设计,且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感应圈、第二感应圈和第三感应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局部加热或全面加热的目的,可快速的达到卸料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频局部加热炉
本技术涉及中频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频局部加热炉。
技术介绍
中频加热炉是一种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中频(300HZ以上至1000HZ)的电源装置,把三相工频交流电,整流后变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变为可调节的中频电流,供给由电容和感应线圈里流过的中频交变电流,在感应圈中产生高密度的磁力线,并切割感应圈里盛放的金属材料,在金属材料中产生很大的涡流。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201145482Y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中频加热炉,包括一个炉体及设置在炉体内的加热管,加热管中部设有通道,所述加热管为并联电连接两组,两根加热管平行设置在炉体内,炉体两端分别设有与两根加热管内的通道对应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与加热管的通道形状相同,所述通道优选为圆柱形通道。上述的这种可同时加热两种规格材料、分开出料的中频炉,可供两台配套设备生产,相当于两台中频加热炉同时加热,投资少,更加节能,也提高了生产率。但是上述的这种中频炉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一、不能达到局部加热或全面加热的调整使用目的;二、不能达到快速卸料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频局部加热炉,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中频局部加热炉,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腔,且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支架分别位于箱体的底部四角处,其中两组所述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卸料机构,所述卸料机构贯穿箱体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内腔的内部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凹形块,所述凹形块的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端与安装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座为C型设计,且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感应圈、第二感应圈和第三感应圈,所述第一感应圈、第二感应圈和第三感应圈由左向右依次等距离安装,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中频电流供电装置、第二中频电流供电装置和第三中频电流供电装置,所述第一中频电流供电装置、第二中频电流供电装置和第三中频电流供电装置由左向右依次等距离安装,且所述第一中频电流供电装置、第二中频电流供电装置和第三中频电流供电装置均通过导线与第一感应圈、第二感应圈和第三感应圈电性连接,所述箱体的右侧开设有进料口,且所述箱体的左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一侧固定焊接有下料板,所述出料口与进料口分别与内腔的两端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待加热的材料从进料口放置在安装座的内部,此时待加热的材料会置于第一感应圈、第二感应圈和第三感应圈的内部,通过打开其中一组或两组感应圈,可达到对材料进行局部加热的目的,也可同时打开三组感应圈,达到对材料进行全面的加热工作,当对材料进行加热完成后,开启卸料机构,卸料机构工作会推动安装座的一端向上移动,因安装座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块和凹形块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在一起,当卸料机构工作时,会使安装座会达到倾斜的状态,材料会自动滑出安装座,通过下料板,达到下料的目的。较佳的,所述下料板为倾斜设计,且所述下料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支脚的下端与地表面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下料板为倾斜设计,可达到快速下料的目的。较佳的,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开设有三组,三组所述导线分别通过三组矩形孔贯穿箱体与三组感应圈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组所述导线分别通过三组矩形孔贯穿箱体与三组感应圈电性连接,便于电性连接时,线路的排列。较佳的,所述矩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板和支架固定连接在一起,可更好的达到对卸料机构的支撑作用。较佳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伺服电缸、丝杠、凹槽和圆杆,所述伺服电缸固定安装在矩形板的上表面,所述凹槽开设在安装座的下表面,所述伺服电缸内的丝杠一端置于凹槽的内部,且丝杠通过圆杆转动安装在凹槽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丝杠通过圆杆转动安装在凹槽的内部,便于达到更加快速卸料的目的。较佳的,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内腔连通,所述丝杠通过通孔贯穿箱体置于凹槽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有的通孔,可便于丝杠的伸缩工作。较佳的,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的孔径相同,且所述进料口的孔径大于安装座的孔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料口与出料口的孔径均大于安装座的孔径,达到便于材料放置与去除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通过将待加热的材料从进料口放置在安装座的内部,此时待加热的材料会置于第一感应圈、第二感应圈和第三感应圈的内部,通过打开其中一组或两组感应圈,可达到对材料进行局部加热的目的,也可同时打开三组感应圈,达到对材料进行全面的加热工作;第二、当对材料进行加热完成后,开启卸料机构,卸料机构工作会推动安装座的一端向上移动,因安装座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块和凹形块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在一起,当卸料机构工作时,会使安装座会达到倾斜的状态,材料会自动滑出安装座,通过下料板,达到下料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箱体剖视图;图3是图1的右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丝杠与安装座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箱体;2、内腔;3、支架;4、矩形板;5、卸料机构;501、伺服电缸;502、丝杠;503、凹槽;504、圆杆;6、安装座;7、凹形块;8、转轴;9、连接块;10、第一感应圈;11、第二感应圈;12、第三感应圈;13、第一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4、第二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5、第三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6、导线;17、进料口;18、出料口;19、下料板;20、支脚;21、矩形孔;22、连接杆;2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考图1-4,一种中频局部加热炉,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2,且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支架3,所述支架3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支架3分别位于箱体1的底部四角处,其中两组所述支架3之间固定连接有矩形板4,所述矩形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卸料机构5,所述卸料机构5贯穿箱体1固定连接有安装座6,所述内腔2的内部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凹形块7,所述凹形块7的内部通过转轴8转动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的上端与安装座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座6为C型设计,且所述安装座6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感应圈10、第二感应圈11和第三感应圈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频局部加热炉,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2),且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支架(3),所述支架(3)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支架(3)分别位于箱体(1)的底部四角处,其中两组所述支架(3)之间固定连接有矩形板(4),所述矩形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卸料机构(5),所述卸料机构(5)贯穿箱体(1)固定连接有安装座(6),所述内腔(2)的内部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凹形块(7),所述凹形块(7)的内部通过转轴(8)转动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的上端与安装座(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座(6)为C型设计,且所述安装座(6)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感应圈(10)、第二感应圈(11)和第三感应圈(12),所述第一感应圈(10)、第二感应圈(11)和第三感应圈(12)由左向右依次等距离安装,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3)、第二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4)和第三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5),所述第一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3)、第二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4)和第三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5)由左向右依次等距离安装,且所述第一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3)、第二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4)和第三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5)均通过导线(16)与第一感应圈(10)、第二感应圈(11)和第三感应圈(12)电性连接,所述箱体(1)的右侧开设有进料口(17),且所述箱体(1)的左侧开设有出料口(18),所述出料口(18)的一侧固定焊接有下料板(19),所述出料口(18)与进料口(17)分别与内腔(2)的两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频局部加热炉,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2),且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支架(3),所述支架(3)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支架(3)分别位于箱体(1)的底部四角处,其中两组所述支架(3)之间固定连接有矩形板(4),所述矩形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卸料机构(5),所述卸料机构(5)贯穿箱体(1)固定连接有安装座(6),所述内腔(2)的内部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凹形块(7),所述凹形块(7)的内部通过转轴(8)转动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的上端与安装座(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座(6)为C型设计,且所述安装座(6)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感应圈(10)、第二感应圈(11)和第三感应圈(12),所述第一感应圈(10)、第二感应圈(11)和第三感应圈(12)由左向右依次等距离安装,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3)、第二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4)和第三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5),所述第一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3)、第二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4)和第三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5)由左向右依次等距离安装,且所述第一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3)、第二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4)和第三中频电流供电装置(15)均通过导线(16)与第一感应圈(10)、第二感应圈(11)和第三感应圈(12)电性连接,所述箱体(1)的右侧开设有进料口(17),且所述箱体(1)的左侧开设有出料口(18),所述出料口(18)的一侧固定焊接有下料板(19),所述出料口(18)与进料口(17)分别与内腔(2)的两端连通。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利民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湘宇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