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感应线圈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449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频感应线圈安装结构,涉及中频感应线圈技术领域。该中频感应线圈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底座和安装板,安装板位于安装底座的上方,安装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安装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限位槽。该中频感应线圈安装结构,通过将线圈的一端穿过导向框的内部然后绕至导向锟的下方,然后将线圈的位于导向锟下方的一端固定在安装槽的内部的一端,然后通过推动块带动连个滑动杆移动,使两个滑动杆带动导向框和导向锟移动,使线圈通过导向框和导向锟逐渐进入安装槽的内部,当推板带动滑动杆移动至安装槽的外端时,此时线圈通过导向框和导向锟全部嵌入安装槽的内部,从而可快速对线圈进行摆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频感应线圈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中频感应线圈
,具体为一种中频感应线圈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当通过导体环路所包围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环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势,同样,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受电磁感应的作用也产生感应电势,在导体中形成感应电流(涡流),感应电流克服导体本身的电阻而产生焦耳热,用这一热量加热导体本身,使其升温、熔化,达到各种热加工的目的,这就是中频感应加热的原理,在中频感应加热中的三种交流效应为表面效应、临近效应和圆环效应,中频感应在目前广泛应用于锻造前、热挤压,热轧、蓝脆下料等坯料透热,热处理,包括零件的淬火,回火等工艺过程,钎焊,熔炼黑色、有色及稀贵金属,高温烧结钨、钼等难熔金属,粉末冶金等,但是在对中频感应线圈的安装中,一般为了受热均匀,需要手动将线圈等距摆放,导致线圈的安装速度较慢,并且在现有的中频感应线圈的安装中,无法直接对摆放好的线圈自动固定,导致线圈的安装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频感应线圈安装结构,可快速对线圈进行摆放,使线圈的安装速度大大加快,且线圈的均匀摆放可以使热感得到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频感应线圈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底座(1)和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位于安装底座(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8),所述安装板(2)的顶部开设有滑槽(5),所述安装板(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限位槽(4),两个所述限位槽(4)分别位于滑槽(5)的外侧,两个所述限位槽(4)的内部均滑动嵌设有滑动杆(11),两个所述滑动杆(11)的两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16),每两个所述第一弹簧(16)的一端之间和两个滑动杆(1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滚轮(17),两个所述限位槽(4)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滚动槽(15),其中四个所述滚轮(17)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频感应线圈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底座(1)和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位于安装底座(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8),所述安装板(2)的顶部开设有滑槽(5),所述安装板(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限位槽(4),两个所述限位槽(4)分别位于滑槽(5)的外侧,两个所述限位槽(4)的内部均滑动嵌设有滑动杆(11),两个所述滑动杆(11)的两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16),每两个所述第一弹簧(16)的一端之间和两个滑动杆(1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滚轮(17),两个所述限位槽(4)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滚动槽(15),其中四个所述滚轮(17)的一侧分别滑动嵌设于四个滚动槽(15)的内部,两个所述滑动杆(11)的相互靠近的一侧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框(10),所述导向框(10)的前表面靠近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两个所述连接杆(14)的前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2),所述导向板(12)的底部延伸至滑槽(5)的内部并转动嵌设有导向锟(9),所述安装板(2)的前后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片(3),两个所述固定片(3)的内部均滑动贯穿有定位杆(20),所述安装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湘宇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