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双层停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70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家用双层停车库,包括控制模块,还包括立柱、载车板以及升降驱动装置,各所述立柱的横截面都呈工字型或匚字形,各所述立柱与所述工字型或所述匚字形的一侧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载车板的长槽,各所述长槽内分别固定连接有挂杆,所述载车板在与各所述立柱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转动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包括从下往上逐渐往对应的所述长槽方向倾斜布置的杆部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在所述杆部上端的钩部,各所述杆部的中部位置和所述载车板之间分别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载车板上还设置有失重传感器。通过设置失重传感器,当载车板出现预设阈值的失重情况时,电动推杆带动挂钩下摆使其勾住挂杆,安全性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双层停车库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尤其是一种家用双层停车库。
技术介绍
许多家庭都会拥有一辆私家车,为方便停车,许多别墅或自建房通常都会设置有私家车库,城市社区住户也通常会购置一个地下车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家庭开始出现拥有第二辆私家车,然而,在别墅或自建房中新建一个私家车库,成本相对较高且可能没有足够的空间,城市社区的地下车位也日趋紧张,不仅价格高昂,而且可能一位难求。现有的立体车库大多是商用立体车库,家用立体车库相对较少,且结构都较为简单,缺少必要的防坠结构,存在加大的安全隐患。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家用双层停车库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安全性相对较高的家用双层停车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用双层停车库,包括控制模块,还包括四个竖直布置且呈方形布置的立柱、同时滑动连接在各所述立柱上的载车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载车板相对于所述立柱滑动的升降驱动装置,各所述立柱的横截面都呈工字型或匚字形,各所述立柱与所述工字型或所述匚字形的一侧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载车板的长槽,各所述长槽内分别固定连接有水平布置且从上向下依次排列的挂杆,所述载车板在与各所述立柱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转动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包括从下往上逐渐往对应的所述长槽方向倾斜布置的杆部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在所述杆部上端的钩部,各所述杆部的中部位置和所述载车板之间分别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载车板上还设置有失重传感器,所述失重传感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和各所述电动推杆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失重传感器包括竖直布置的导向套、穿插在所述导向套内的弹簧、抵顶在所述弹簧上端的配重球以及位于所述配重球上方的感应开关,所述弹簧的上端从所述导向套穿出,所述配重球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套的内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各所述立柱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载车板配合的锁止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液压升降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位于所述载车板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立柱的上端之间都固定连接有上梁,位于所述载车板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立柱的下端之间都固定连接有底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立柱平行布置且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上梁和所述底梁上的丝杆、螺旋套设在所述丝杆上的螺母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的升降电机,所述螺母和所述载车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两条分别与各所述底梁一对一配合的行走轨道,各所述底梁上都设置有与对应的行走轨道配合的行走机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载车板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讯连接的雷达感应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载车板上设置有与车轮配合的限位块和压力传感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失重传感器,当载车板因支撑结构损坏或下降速度太快而出现预设阈值的失重情况时,电动推杆带动挂钩下摆使其勾住挂杆,安全性相对较高。2、本技术采用的失重传感器利用配重球实现机械式检测,准确性相对较高,故障率相对较低。3、通过设置雷达感应装置,可以确保载车板下降时下方有人或物时可以及时停车,安全性相对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家用双层停车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挂钩等部分零部件;图2为本技术中立柱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相互对应的挂钩和挂杆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失重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对应如下:10-立柱;11-长槽;12-挂杆;20-载车板;21-挂钩22-电动推杆;23-限位块;24-压力传感器;30-升降驱动装置;31-丝杆;32-升降电机;40-失重传感器;41-导向套;42-弹簧;43-配重球;44-感应开关;45-筒体;50-上梁;60-下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家用双层停车库,包括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该控制模块为常规的模块,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并根据实际功能需求进行设置获得,并非本实施例的重点,此处不再详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家用双层停车库还包括四个竖直布置且呈方形布置的立柱10、同时滑动连接在各立柱10上的载车板20以及用于驱动载车板20相对于立柱10滑动的升降驱动装置30,当然,各立柱10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与载车板20配合的锁止装置(图中未示出),以便载车板10上升到上极限位置时可以将载车板20相互固定。载车板20和立柱10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以及锁止装置的具体结构都与常规的升降式家用立体停车设备中所采用的结构相同,并非本实施例的重点,此处也不再详述。各立柱10的横截面都呈工字型或匚字形,且各立柱10与工字型或匚字形的一侧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朝向载车板20的长槽11,即长槽11不并需要特意进行加工,而是横截面为工字型或匚字形的立柱10上自然形成的。在本实施例中以立柱10的横截面为匚字形为例进行说明。各长槽11内分别固定连接有水平布置且从上向下依次排列的挂杆12,具体的挂杆12穿插在立柱10上。载车板20在与各立柱10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转动连接有挂钩21,挂钩21包括从下往上逐渐往对应的长槽11方向倾斜布置的杆部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在杆部上端的钩部,同时,各挂钩21的杆部的中部位置和载车板20之间分别连接有电动推杆22,具体的,电动推杆22的机壳转动连接在载车板20上,电动推杆22的推杆转动连接在对应的杆部上,这样可通过电动推杆22驱动挂钩21摆动,使其往长槽11方向移动或往远离长槽11的方向移动。此外,载车板20上还设置有失重传感器40(参见图4),当然,失重传感器40、升降驱动装置30和各电动推杆22分别与控制模块通讯连接,以便控制模块能够控制失重传感器40、升降驱动装置30和各电动推杆22的工作时序。当载车板20因锁止装置损坏或下降速度太快而出现预设阈值的失重情况时,控制模块控制电动推杆22带动挂钩21下摆使其勾住挂杆12形成钩锁状态,以防止载车板20继续下坠;需要解除钩锁状态时,可通过升降驱动装置30驱动载车板20往上移动一小段距离,然后通过电动推杆22使得挂钩21从对应的长槽中脱离。失重传感器40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获得,为了提高始终传感器40的准确度并降低其故障率,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失重传感器40包括竖直布置的导向套41、穿插在导向套41内的弹簧42、抵顶在弹簧42上端的配重球43以及位于配重球43上方的感应开关44,其中,弹簧42的下端与导向套41固定连接,而弹簧42的上端无论是否冲到配重球43的压力都会从导向套41穿出,以避免配重球直接撞击导向套41,当然,配重球43的直径大于导向套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双层停车库,包括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竖直布置且呈方形布置的立柱、同时滑动连接在各所述立柱上的载车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载车板相对于所述立柱滑动的升降驱动装置,各所述立柱的横截面都呈工字型或匚字形,各所述立柱与所述工字型或所述匚字形的一侧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载车板的长槽,各所述长槽内分别固定连接有水平布置且从上向下依次排列的挂杆,所述载车板在与各所述立柱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转动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包括从下往上逐渐往对应的所述长槽方向倾斜布置的杆部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在所述杆部上端的钩部,各所述杆部的中部位置和所述载车板之间分别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载车板上还设置有失重传感器,所述失重传感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和各所述电动推杆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双层停车库,包括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竖直布置且呈方形布置的立柱、同时滑动连接在各所述立柱上的载车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载车板相对于所述立柱滑动的升降驱动装置,各所述立柱的横截面都呈工字型或匚字形,各所述立柱与所述工字型或所述匚字形的一侧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载车板的长槽,各所述长槽内分别固定连接有水平布置且从上向下依次排列的挂杆,所述载车板在与各所述立柱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转动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包括从下往上逐渐往对应的所述长槽方向倾斜布置的杆部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在所述杆部上端的钩部,各所述杆部的中部位置和所述载车板之间分别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载车板上还设置有失重传感器,所述失重传感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和各所述电动推杆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双层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失重传感器包括竖直布置的导向套、穿插在所述导向套内的弹簧、抵顶在所述弹簧上端的配重球以及位于所述配重球上方的感应开关,所述弹簧的上端从所述导向套穿出,所述配重球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套的内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双层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立柱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力帅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泰力衡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