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调控纱线结构的纺纱方法及假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19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调控纱线结构的纺纱方法及假捻装置,属于纺纱加工技术领域,主要采用机电装置带动旋转装置高速运行,张力装置依靠自重调节接触行为并约束纱线运动,纺纱时纱线经过旋转装置与张力装置的间隙之间,旋转装置高速旋转产生的横向摩擦力对纤维排列结构施以调控,同时对纱线进行加热,降低了纤维模量,使纤维得到充分转移。该假捻装置结构简单、合理且生产效率高,使得所纺纱线具有手感柔软、强力有所提高、毛羽显著减少、条干稳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调控纱线结构的纺纱方法及假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调控纱线结构的纺纱方法及假捻装置。
技术介绍
细纱工序是整个纺纱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该环节生产的纱线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织造效率和成品质量。传统环锭纱技术所得纱线,因具有较高的强力、均匀的纱线条干和良好的手感等,而被作为目前最主要的纱线生产技术。然而传统环锭纱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即伴随加捻作用的进行,所得细纱的残余扭矩较大,从而严重影响最终织物的性能,而假捻装置的应用可以得到低扭矩环锭单纱,对于实现低捻高强纱具有明显的作用效果。多年来,研究人员为减少或消除纱线的残余扭矩开发出了多种平衡扭矩的假捻装置。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973846U,公开日2018.10.16,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单锭机械旋转式环锭纺假捻装置及细纱机,包括旋转件、轴承和假捻腔,旋转件上设置有轴孔,轴承嵌置于轴孔内,假捻腔固定于轴承内,假捻腔包括假捻腔体和设置于假捻腔体内的假捻通孔,假捻通孔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成喇叭口状,其还包括导纱钩,导纱钩固定于旋转件上,且导纱钩的钩孔与假捻通孔的顶端相对。该假捻装置生产效率高,能量消耗小,获得的纱线的柔软性好,但是该假捻装置结构复杂,且设有专门的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驱动和控制假捻元件运动。这样会使得投资运行成本较高,因而,并不适于产业化应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616480A,公开日2019.12.27,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转轮盘结构的假捻集聚纺纱装置,该专利所提供的圆盘转轮结构的假捻装置位于前罗拉的输出侧、引出罗拉的喂入侧,且该假捻装置带有导纱器,导纱器设置在假捻点的前侧、或者后侧、或者前后二侧纤维须条经过的的纺纱通道上,虽然导纱器具有对纺纱通道空间的限制,可抑制纤维须条边界纤维的发散,但是在纺纱过程中会导致纤维须条与导纱器产生额外的摩擦以及碰撞,从而引起纱线条干恶化。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839453B,公开日2017.04.05,专利技术名称为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的装置,该专利技术采用旋转轮盘作为假捻元件,旋转轮盘外周摩擦驱动纱条回转产生假捻,其特征在于在前罗拉钳口下游设置至少一个假捻轮盘,一个轮盘的外周与前上罗拉或前下罗拉压力接触,前上罗拉或前下罗拉表面摩擦驱动轮盘旋转,轮盘轴线与罗拉轴线之间呈一个夹角α,从前罗拉钳口输出的纱条至少与一个轮盘外周具有假捻接触段。其多轮盘组合方式会增加纱条的假捻接触段以及采用与纱条接触段部分带有螺旋线槽的轮盘会增加轮盘对纱条切向的摩擦驱动力,而且消除或减轻纱条与轮盘之间不利的滑动摩擦,这些都能使纱条中纤维的结构发生有利的改变,对改善假捻结构和成纱质量与性能是非常有利的,然而该方法在前罗拉摩擦驱动轮盘旋转时,其轮盘外周的合成材料在长期的使用中,会由于摩擦导致材质的损耗,材质的损耗会使得前罗拉驱动轮盘时无法正常旋转,这样不但导致功率增加,产能降低,还严重影响了纺纱质量。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278369B,公开日2016.09.07,专利技术名称为单锭圆盘式环锭纺假捻装置及工艺方法,其包括在环锭纺细纱机上安装一个旋转圆盘式假捻装置与一根分隔棒。采用一个旋转圆盘形成两个加捻点对前罗拉输出的纺纱段进行假捻,分隔棒安装在两个假捻点之间,使纤维束与纺纱假捻圆盘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紧密结合,起到分离两个假捻点与增加纺纱段与圆盘之间的压力的作用,该专利技术虽能够减小纺纱加捻三角区的大小,提高纺纱三角区的纱条捻度,从而增加纺纱加捻三角区的纤维束的强度,但是分隔棒的加入以及分隔棒与原纺纱段之间的空间位置、分隔棒将纺纱段下压的深度参数不易控制等必然会导致纺纱段与圆盘之间的压力不匀、纺纱张力增大,从而容易出现断头现象。上述几种假捻装置仅对纱线扭矩平衡起作用,都不能显著减少毛羽。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采用旋转装置与张力装置对纺纱段的纱线进行假捻,旋转装置依靠高速旋转产生的横向摩擦力对纱线施以双向假捻,且旋转装置的旋转台为电加热陶瓷片,在施加假捻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纤维模量,使纤维得到充分转移,并起到了加热定捻的作用;张力装置用于对纤维进行约束,使纤维集聚,减少纱线毛羽,根据纱线支数和运动状态可自适应调节。而且,旋转装置的转速可以调节以控制纺纱段的假捻效率,从而达到减少纺纱断头,改善纱线性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调控纱线结构的纺纱方法及假捻装置,其能有效改善纱线质量,使得纱线毛羽显著减少且条干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适应调控纱线结构的纺纱方法,所述纺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粗纱经牵伸机构牵伸后,纱线由前罗拉和前皮辊构成的前钳口输出;S2、从前钳口输出的纱线在输出的过程中,其受到横向水平摩擦力对纤维的排列结构加以调控,同时受到竖直载荷对纤维进行约束;此外还对纱线进行加热;S3、经上述步骤S2处理后的纱线经导纱钩和钢丝圈卷绕在纱锭上。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自适应调控纱线结构的纺纱方法的假捻装置,所述假捻装置设置在前钳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假捻装置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盘、旋转轴以及旋转台,所述旋转台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盘上,所述旋转盘与所述旋转轴固定相连,其中所述旋转台为电加热陶瓷片构成;张力装置,所述张力装置包括张力盘、张力台以及固定轴,所述张力台固定安装在所述张力盘上,所述张力盘与所述固定轴相连,其中所述张力盘正对设置在所述旋转盘上方;电机装置,所述电机装置与所述旋转装置相连,用于带动其水平旋转动作,其中所述旋转装置和张力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装置上;以及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电机装置相连,用于调节所述电机装置的位置分布,其中纱线由所述张力盘和旋转盘之间的缝隙通过。进一步地,所述张力台与所述固定轴构成水平方向的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箱以及电机轴,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箱内,所述电机轴一端与所述电机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轴固定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连接支架以及连接座,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电机箱固定相连,所述连接座通过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连接杆相连,其中所述连接支架沿着所述连接座可竖直、前后调节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陶瓷片对纱线的加热温度为100℃-26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旋转装置对纱线施以双向假捻,接触点向上提高纤维转移,用于收拢加捻三角区纤维须条的宽度并压迫外围纤维向须条内部转移;接触点向下对纤维进行解捻,用于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平衡纱线扭矩。2)本专利技术根据纱支的不同,低支纱线纤维较多,所述张力装置选择固定式,与旋转装置接触时不随之旋转,提高旋转盘的横向搓力,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纺纱三角,增大了纱线中心纤维与外围纤维的张力差,纤维在单纱中的形态和排列分布发生了改变,致使纱线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纤维间结构更加紧密、纤维抱合力增加;高支纱线纤维较少,所述张力装置选择被动旋转式,与旋转装置接触时随之旋转,减少对纱线条干的恶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调控纱线结构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粗纱经牵伸机构牵伸后,纱线由前罗拉和前皮辊构成的前钳口输出;/nS2、从前钳口输出的纱线在输出的过程中,其受到横向水平摩擦力对纤维的排列结构加以调控,同时受到竖直载荷对纤维进行约束;此外还对纱线进行加热;/nS3、经上述步骤S2处理后的纱线经导纱钩和钢丝圈卷绕在纱锭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922 CN 20201100402121.一种自适应调控纱线结构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粗纱经牵伸机构牵伸后,纱线由前罗拉和前皮辊构成的前钳口输出;
S2、从前钳口输出的纱线在输出的过程中,其受到横向水平摩擦力对纤维的排列结构加以调控,同时受到竖直载荷对纤维进行约束;此外还对纱线进行加热;
S3、经上述步骤S2处理后的纱线经导纱钩和钢丝圈卷绕在纱锭上。


2.一种用于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控纱线结构的纺纱方法的假捻装置,其设置在前钳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假捻装置包括:
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盘、旋转轴以及旋转台,所述旋转台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盘上,所述旋转盘与所述旋转轴固定相连,其中所述旋转台为电加热陶瓷片构成;
张力装置,所述张力装置包括张力盘、张力台以及固定轴,所述张力台固定安装在所述张力盘上,所述张力盘与所述固定轴相连,其中所述张力盘正对设置在所述旋转盘上方;
电机装置,所述电机装置与所述旋转装置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可帅范航许多蒋慧敏杨旺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