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式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94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卡式连接器,适于配设至一电路板,用以将一卡片定位于该电路板上,并将该卡片电性连接至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卡式连接器包括:    一导引框架,配设于该电路板的一第一面,用以导引及容纳一卡片;    一连接插槽,配设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一面,用以电性及结构性地连接该卡片的一末端;    一第一绝缘薄膜,配置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一面,且该第一绝缘薄膜是位于该导引框架及该电路板之间;以及    一导电薄膜,配置于该第一绝缘薄膜上,且该导电薄膜是位于该导引框架及该电路板之间,而该导电薄膜更直接接触该导引框架,且该导电薄膜更连接至该电路板的一接地垫。(*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connector),特别是涉及一种卡式连接器(card connector)。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进入到我们的工作及生活当中,特别是计算机的出现,更是对我们影响甚巨。目前常见的个人计算机(PC)的类型包括桌上型计算机及可携式计算机,而可携式计算机的类型更包括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 PC)、掌上型计算机(Pocket PC)及平板计算机(Tablet PC)等。就笔记型计算机而言,为了减少笔记型计算机的体积及重量,许多计算机周边均是以外接的方式连接至笔记型计算机,所以笔记型计算机通常配备许多连接接口来连接各种不同的计算机周边。目前常见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的连接接口例如有PC card、USB及IEEE 1394等,其中PC card的前身为PCMCIA(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个人计算机记忆卡国际协会)。依照PC card的功能的不同,PCcard的类型包括网络卡、数据卡、声卡与记忆卡等。因此,为了让各种不同功能的PC card能够连接笔记型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通常会配备一个PC card规格的卡式连接器,让PC card能够插入其中,并经由此卡式连接器来连接至笔记型计算机,使得PC Card与笔记型计算机之间的讯号传递可藉由卡式连接器来达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体或多或少都带有静电,所以当使用者将PC Card规格的卡片用手插入至或抽出自笔记型计算机的卡式连接器时,使用者便将其所携带的许多静电电荷依序经由手指及卡片的金属外壳,而传递至接触卡片的卡式连接器。然而,当卡式连接器上的静电电荷累积至一定数量时,将会在卡式连接器及电路板之间产生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的现象,如此极容易造成笔记型计算机的讯号传输的不稳定,所以卡式连接器的金属制的导引框架是连接至电路板的接地端,藉以解决上述的静电放电的问题。就现有习知技术而言,卡式连接器的导引框架仅是利用其两侧的两个接地垫片来接触电路板的接地垫,并经由两个金属螺丝分别将这两个接地垫片锁固至电路板,使得卡式连接器的金属制的导引框架能够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接地端。然而,在面对瞬间较多的静电电荷积存于导引框架的情况下,这样的接地方式仍无法及时地经由导引框架的两侧的接地垫片来将瞬间过多的静电电荷传递至电路板的接地端,因而导致卡式连接器及电路板之间的静电放电现象仍有可能会发生,进而降低具有卡式连接器的笔记型计算机的电路板通过静电放电测试的成功率。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卡式连接器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卡式连接器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卡式连接器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卡式连接器,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卡式连接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卡式连接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卡式连接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适于配设在一电子装置的内部,用以将一卡片定位及电性连接至此电子装置,同时可以提升具有此卡式连接器的电子装置通过静电放电测试的成功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卡式连接器,适于配设至一电路板,用以将一卡片定位于该电路板上,并将该卡片电性连接至该电路板,该卡式连接器包括一导引框架,配设于该电路板的一第一面,用以导引及容纳一卡片;一连接插槽,配设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一面,用以电性及结构性地连接该卡片的一末端;一第一绝缘薄膜,配置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一面,且该第一绝缘薄膜是位于该导引框架及该电路板之间;以及一导电薄膜,配置于该第一绝缘薄膜上,且该导电薄膜是位于该导引框架及该电路板之间,而该导电薄膜更直接接触该导引框架,且该导电薄膜更连接至该电路板的一接地垫。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卡式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导引框架更包括至少一接地垫片及至少一导电螺丝,而该接地垫片是一体成型于该导引框架,并经由该导电螺丝而将该接地垫片锁固至该电路板,且该接地垫片更接触该电路板的该接地垫。前述的卡式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电路板的该接地垫是位于该电路板的相对于该第一面的一第二面,使得该导电薄膜是自该电路板的该第一面,而延伸至该电路板的该第二面,并连接该接地垫。前述的卡式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导电薄膜的材质包括铝。前述的卡式连接器,其更包括一第二绝缘薄膜,其配置于该导电薄膜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卡式连接器,其适于配设至一电路板,用以将一卡片定位于电路板上,并且将卡片电性连接至电路板。此卡式连接器包括一导引框架、一连接插槽、一绝缘薄膜与一导电薄膜。导引框架是配设于电路板的一第一面,用以导引及容纳一卡片。连接插槽是配设于电路板的第一面,用以电性及结构性地连接卡片的一末端。绝缘薄膜是配置于电路板的第一面,且绝缘薄膜是位于导引框架及电路板之间。导电薄膜是配置于绝缘薄膜上,且导电薄膜是位于导引框架及电路板之间,而导电薄膜更直接接触导引框架,且导电薄膜更连接至电路板的一接地垫。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其中导引框架更包括至少一接地垫片及至少一导电螺丝,而接地垫片是一体成型于导引框架,并经由导电螺丝而将接地垫片锁固至电路板,且接地垫片更接触电路板的接地垫。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其中电路板的接地垫是可位于电路板的相对于第一面的一第二面,使得导电薄膜是可自电路板的第一面,而延伸至电路板的第二面,以连接至接地垫。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乃是藉由增加一导电薄膜于第一绝缘薄膜上,使得导电薄膜位于导引框架与电路板之间,且可经由导电薄膜而将累积于卡片或导引框架的瞬间过多的静电电荷传递至电路板的接地端。因此,相较习知的卡式连接器,由于上述的连接到电路板的接地垫的导电薄膜具有较大的接地面积,故可将瞬间过多的静电电荷传递至电路板的接地端,因而降低卡式连接器的导引框架与电路板之间产生静电放电的现象,进而增加具有卡式连接器的电子装置(即电路板)通过静电放电测试的成功率。经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卡式连接器,是适于配设至一电路板,用以将一卡片定位及电性连接至电路板,该卡式连接器包括一导引框架、一连接插槽、一绝缘薄膜与一导电薄膜。导引框架是配设于电路板上,用以导引及容纳一卡片。连接插槽是配设于电路板上,用以电性及结构性地连接卡片的末端。绝缘薄膜是配置于电路板上,并位于导引框架及电路板之间。导电薄膜是配置于绝缘薄膜上,且位于导引框架及电路板之间,并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一接地垫。在上述的卡式连接器中,插入卡式连接器的卡片的静电电荷将可经由导引框架及导电薄膜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国
申请(专利权)人:华宇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