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板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1150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板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道路板,道路板具有通用的固定尺寸,解决了道路板多次使用,适配性的问题,在道路板上设置有四个吊装孔和吊筋,解决了道路板难以移动的问题,将道路板内部的钢筋设置为双层且互相交叉的形式,并采用钢筋绑扎连接各个钢筋,解决了道路板强度不足的问题;还公开了一种道路板的施工方法,将吊筋和钢筋浇筑在混凝土中,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板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道路板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于环境复杂,通常会有的重量级货车出入施工现场,因此会在施工现场铺设临时道路。在现有技术中,我国建筑工程现场临时道路大多使用一次性现浇混凝土,导致后期恢复原状地貌时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临时道路上施工车辆重量较大,所以临时道路的强度有特殊的要求。在现有的临时道路中,道路板之间都会通过凹凸榫,钢筋或钢管等方式连接,拆装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道路板及其施工方法,道路板具有通用的固定尺寸,解决了道路板多次使用,适配性的问题,且在道路板上设置有四个吊装孔和吊筋,解决了道路板难以移动的问题,将道路板内部的钢筋设置为双层且互相交叉的形式,并采用钢筋绑扎连接各个钢筋,解决了道路板强度不足的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道路板,所述道路板为具有固定尺寸的长方体混凝土结构;所述道路板上设置有吊装孔和位于所述吊装孔内部的吊筋,所述吊装孔和吊筋设置有四个,且分布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板为具有固定尺寸的长方体混凝土结构;/n所述道路板上设置有吊装孔和位于所述吊装孔内部的吊筋,所述吊装孔和吊筋设置有四个,且分布与所述道路板四个角的对应位置;/n所述道路板内部包括有钢筋和钢筋绑扎,所述钢筋设置有多个,多个钢筋之间以双层,且互相交叉的形式分布,所述钢筋绑扎用于固定连接互相交叉的钢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板为具有固定尺寸的长方体混凝土结构;
所述道路板上设置有吊装孔和位于所述吊装孔内部的吊筋,所述吊装孔和吊筋设置有四个,且分布与所述道路板四个角的对应位置;
所述道路板内部包括有钢筋和钢筋绑扎,所述钢筋设置有多个,多个钢筋之间以双层,且互相交叉的形式分布,所述钢筋绑扎用于固定连接互相交叉的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板的尺寸为:2m*6m*0.2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包括有第一钢筋,长度为6.3米;第二钢筋,长度为5.94米;第三钢筋,长度为2.3米;第四钢筋,长度为1.94米;所述道路板在长宽高方向两边各设置长度为0.03米的保护层;所述钢筋构成双层钢筋骨架,所述第三钢筋和所述第四钢筋沿2m边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沿6m边方向设置;所述第三钢筋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筋的下方,且第三钢筋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0.18米,以形成下层钢筋骨架;所述第四钢筋设置在所述第二钢筋的上方,已形成上层钢筋骨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板,其特征在于,在每层2m边方向上,间隔一根钢筋,且在每层6m方向上以间隔一根或两根钢筋的方式对上下层钢筋进行箍筋绑扎,箍筋长0.33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板,其特征在于,同种所述钢筋之间的间隔为0.15米,所述第一钢筋设置有14根,所述第二钢筋设置有14根,所述第三钢筋设置有40根,所述第四钢筋设置有40根。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凤东巩立青王义东侯文婷卢璐丁庆吉王伟王占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