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板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115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板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道路板,道路板具有通用的固定尺寸,解决了道路板多次使用,适配性的问题,在道路板上设置有四个吊装孔和吊筋,解决了道路板难以移动的问题,将道路板内部的钢筋设置为双层且互相交叉的形式,并采用钢筋绑扎连接各个钢筋,解决了道路板强度不足的问题;还公开了一种道路板的施工方法,将吊筋和钢筋浇筑在混凝土中,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板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道路板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于环境复杂,通常会有的重量级货车出入施工现场,因此会在施工现场铺设临时道路。在现有技术中,我国建筑工程现场临时道路大多使用一次性现浇混凝土,导致后期恢复原状地貌时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临时道路上施工车辆重量较大,所以临时道路的强度有特殊的要求。在现有的临时道路中,道路板之间都会通过凹凸榫,钢筋或钢管等方式连接,拆装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道路板及其施工方法,道路板具有通用的固定尺寸,解决了道路板多次使用,适配性的问题,且在道路板上设置有四个吊装孔和吊筋,解决了道路板难以移动的问题,将道路板内部的钢筋设置为双层且互相交叉的形式,并采用钢筋绑扎连接各个钢筋,解决了道路板强度不足的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道路板,所述道路板为具有固定尺寸的长方体混凝土结构;所述道路板上设置有吊装孔和位于所述吊装孔内部的吊筋,所述吊装孔和吊筋设置有四个,且分布与所述道路板四个角的对应位置;所述道路板内部包括有钢筋和钢筋绑扎,所述钢筋设置有多个,多个钢筋之间以双层,且互相交叉的形式分布,所述钢筋绑扎用于固定连接互相交叉的钢筋。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道路板的尺寸为:2m*6m*0.25m。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筋包括有第一钢筋,长度为6.3米;第二钢筋,长度为5.94米;第三钢筋,长度为2.3米;第四钢筋,长度为1.94米;所述道路板在长宽高方向两边各设置长度为0.03米的保护层;所述钢筋构成双层钢筋骨架,所述第三钢筋和所述第四钢筋沿2m边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沿6m边方向设置;所述第三钢筋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筋的下方,且第三钢筋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0.18米,以形成下层钢筋骨架;所述第四钢筋设置在所述第二钢筋的上方,已形成上层钢筋骨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每层2m边方向上,间隔一根钢筋,且在每层6m方向上以间隔一根或两根钢筋的方式对上下层钢筋进行箍筋绑扎,箍筋长0.33米。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同种所述钢筋之间的间隔为0.15米,所述第一钢筋设置有14根,所述第二钢筋设置有14根,所述第三钢筋设置有40根,所述第四钢筋设置有40根。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筋包括有弯折部和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设置在两个所述弯折部中间。且所述弯曲部弯曲半径为0.04米,弯折部的长度和高度为0.1米。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孔距离所述6米边外侧0.04米,距离所述2米边外侧1.24米,且所述吊装孔的直径0.1米,深度0.1米。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道路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底模放置,对所述道路板的制作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并将底模固定安装在所述制作场地,所述底模采用钢模版进行拼装,并对所述底模进行打磨和刷油;S2:钢筋绑扎,将所述钢筋按照的预设的安装顺序排列后,在预设的位置,利用箍筋将钢筋绑扎;S3:预埋吊筋,在预设的位置预埋吊筋,且预留吊装孔;S4:侧模安装,将侧模固定安装在底模上,且侧模之间使用对拉螺丝连接;S5: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浇筑到底模和侧模围成的模板中,形成道路板的形状;S6:养生拆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湿润养生,使混凝土保持湿润,且当所述道路板的强度达到2.5MPa后,再进行拆模。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混凝土进行湿润养生,具体为:在拆模之前,对混凝土的保湿进行15天,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后,再进行移运、堆放和安装。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强度为采用强度为C30的混凝土浇筑所述道路板。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道路板设定为通用的固定的尺寸,使道路板具有适配性,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场景;通过在在道路板设置四个吊装孔和吊筋,增加了移动道路板的效率,使用吊车即可实现道路板的移动和改装;通过将钢筋设置为双层且相互交叉的形式,采用钢筋绑扎连接各个钢筋,提高了道路板的强度;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卯榫企口,简化了道路板的拆装过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道路板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吊筋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层钢筋骨架的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层钢筋骨架的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道路板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00、道路板;110、吊装孔;120、吊筋;121、弯折部;122、弯曲部;131、第一钢筋;132、第二钢筋;133、第三钢筋;134、第四钢筋;135、钢筋绑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道路板100,如图1所示,道路板100为具有高适配性固定尺寸的长方体混凝土结构,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道路板100的尺寸为2M*6M*0.25M。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装配式道路板100大多用于正式公路,板宽占整幅或半幅路(4.5M-12M),板厚达300MM左右,板间连接设企口卯榫,一般采用双向预应力,路面板承载力大,但造价昂贵,且适配性差,因此将道路板100改进为2M*6M*0.25M的结构,减小尺寸,增加适配性,且取消了企口卯榫和双向预应力,减少了生产成本,且简便了更改道路板100的流程,提高了更改效率。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1和图2所示,在道路板100上还设置有吊装孔110和吊筋120,吊装孔110为在道路板100表面向内部延伸的孔洞结构,且在吊装孔110的内部还设置有吊筋120,吊筋120与道路板100内部的钢筋固定连接。每块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板为具有固定尺寸的长方体混凝土结构;/n所述道路板上设置有吊装孔和位于所述吊装孔内部的吊筋,所述吊装孔和吊筋设置有四个,且分布与所述道路板四个角的对应位置;/n所述道路板内部包括有钢筋和钢筋绑扎,所述钢筋设置有多个,多个钢筋之间以双层,且互相交叉的形式分布,所述钢筋绑扎用于固定连接互相交叉的钢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板为具有固定尺寸的长方体混凝土结构;
所述道路板上设置有吊装孔和位于所述吊装孔内部的吊筋,所述吊装孔和吊筋设置有四个,且分布与所述道路板四个角的对应位置;
所述道路板内部包括有钢筋和钢筋绑扎,所述钢筋设置有多个,多个钢筋之间以双层,且互相交叉的形式分布,所述钢筋绑扎用于固定连接互相交叉的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板的尺寸为:2m*6m*0.2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包括有第一钢筋,长度为6.3米;第二钢筋,长度为5.94米;第三钢筋,长度为2.3米;第四钢筋,长度为1.94米;所述道路板在长宽高方向两边各设置长度为0.03米的保护层;所述钢筋构成双层钢筋骨架,所述第三钢筋和所述第四钢筋沿2m边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沿6m边方向设置;所述第三钢筋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筋的下方,且第三钢筋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0.18米,以形成下层钢筋骨架;所述第四钢筋设置在所述第二钢筋的上方,已形成上层钢筋骨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板,其特征在于,在每层2m边方向上,间隔一根钢筋,且在每层6m方向上以间隔一根或两根钢筋的方式对上下层钢筋进行箍筋绑扎,箍筋长0.33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板,其特征在于,同种所述钢筋之间的间隔为0.15米,所述第一钢筋设置有14根,所述第二钢筋设置有14根,所述第三钢筋设置有40根,所述第四钢筋设置有40根。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凤东巩立青王义东侯文婷卢璐丁庆吉王伟王占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