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堆场及拼装场地架空的便捷式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114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堆场及拼装场地架空的便捷式转换装置,包括若干预埋钢板,若干转换柱,主梁,若干次梁,若干连接组件;若干连接组件间隔性的设置在主梁上;次梁的一端与若干预埋钢板一一对应并进行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若干连接组件一一对应并通过连接组件与主梁进行连接;次梁将受力转换至主梁上;主梁竖向固定在转换柱上并将次梁所传输的受力转换至转换柱上;转换柱对应固定在钢混结构柱上并将主梁所传输的受力转换至钢混结构柱上,本方案通过将次梁的受力依次通过主梁,转换柱转换至地下室的混凝土结构柱上,实现了高效的传导荷载,增大了次梁的承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堆场及拼装场地架空的便捷式转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堆场及拼装场地架空的便捷式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在钢结构日益扩大的使用需求及复杂多变的外观造型的双重准则下,钢结构施工环境日趋复杂,钢构件重量、吊装机械自重逐步增大,也对机械运输道路及拼装场地的承载力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地下室顶板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大型钢结构施工时的场地布置区域,一定程度的阻碍了复杂环境下大型乃至超大型钢结构施工的发展。为了解决顶板承载力不足的问题,通常采用回顶的方法,在钢结构堆场及拼装区域对应顶板受力范围的地下室使用钢管支撑架或碗口架,利用顶撑架体进行力的传导,将顶板受力层层削弱,传递至底板,从而达到增大顶板承载力的目的。而此种方式无法直接高效传导顶板荷载,同时造成了大量人工材料及时间的浪费。由此可见,现急需一种高效的结构来代替传统顶板回顶为本领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于现有技术存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堆场及拼装场地架空的便捷式转换装置,其实现了高效的传导荷载,增大了次梁的承载力,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结构堆场及拼装场地架空的便捷式转换装置,包括若干预埋钢板,所述若干预埋钢板间隔性的设置在混凝土侧墙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转换柱,主梁,若干次梁,若干连接组件;所述若干连接组件间隔性的设置在主梁上;所述若干次梁竖向设置;所述若干次梁均匀分布;所述次梁的一端与若干预埋钢板一一对应并进行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若干连接组件一一对应并通过连接组件与主梁进行连接;所述次梁将受力转换至主梁上;所述主梁横向固定在转换柱上并将次梁所传输的受力转换至转换柱上;所述转换柱对应固定在钢混结构柱上并将主梁所传输的受力转换至钢混结构柱上。进一步地,所述转换柱为预制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主梁上下均设有翼缘板;所述上下翼缘板与主梁进行配合连接构成对称结构,两侧的中间均形成安置槽。进一步地,所述两侧的安置槽内每间隔一段距离设有一腹板;所述腹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主梁的上下翼缘板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次梁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接板组件与腹板一一对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板和若干螺栓;所述两个连接板上均设有若干螺孔;所述两个连接板的一端分别放置在腹板的两侧并通过螺栓与腹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放置在次梁的两侧并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本方案提供的钢结构堆场及拼装场地架空的便捷式转换装置,其通过将次梁的受力依次通过主梁,转换柱转换至地下室的混凝土结构柱上,实现了高效的传导荷载,增大了次梁的承载力。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转换钢平台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转换钢平台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转换钢平台的连接组件结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方案提供的钢结构堆场及拼装场地架空的便捷式转换装置,参见图1-图2,其包括转若干个转换柱5,主梁7,若干次梁4和若干连接板组件。主梁7搁置于转换柱5上,若干次梁4为排列式均匀排布;次梁4的一端与混凝土墙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梁7通过连接板组件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架空钢梁的效果,达到将顶板荷载高效分别传递至地下室混钢结构柱的目的。若干转换柱5用于支撑主梁7。若干转换柱5均匀分布并分别搁置在混钢结构柱顶端的位置,并优选通过固定锚栓进行固定连接。这里转换柱5为预制钢结构,可根据现场的混钢结构柱的结构进行设计,以便能够很好的对主梁进行支撑。主梁7横向焊接在转换柱5上,上下均设有翼缘板10,上下翼缘板10与主梁7进行配合连接构成对称结构,两侧的中间均形成安置槽。在两侧的安置槽内每相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一块腹板12,腹板1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主梁上下的翼缘板10进行固定连接。这里间隔的距离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主梁7,上下翼缘板10和腹板12相互配合连接构成“工”字形结构。次梁4通过连接板组件将次梁4的一端主梁7进行连接。为保证次梁4与主梁7的进一步牢固,还可通过次梁4的上端和主梁的上翼缘板10之间的焊缝8,将次梁4与主梁7之间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可以更好的提高次梁4的承受力。若干个连接板组件用于将主梁7和若干次梁4进行连接,分别与主梁7上的若干个腹板12一一对应连接;连接板组件包括2个连接板9和若干螺栓。参见图3,2个连接板9上均设有若干连接孔;2个连接板9上的连接孔位置均相对应。将2个连接板9分别放置在腹板12的两侧,并通过螺栓进行紧固,实现连接板组件与主梁7的连接。次梁4一端的设置于2个连接板9之间,通过螺栓将次梁4的一端与连接板9进行固定连接,进而与主梁7进行连接。其中,混凝土墙侧1每间隔一段距离设有一个预埋钢板2,若干次梁4的另一端通过化学锚栓3以焊接的方式与预埋钢板2一一对应固定连接。这里间隔的距离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其次,为保证平台上车辆的平稳行驶,在次梁与次梁间的上部焊接有10mm厚钢板,用于保证平台上车辆平稳行驶,并将力传递至次梁上。本方案次梁4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接组件和焊接双重连接方式与主梁7进行固定连接,另一端采用预埋钢板2和化学锚栓6与混凝土侧墙1进行连接,车辆在次梁4上行驶时,将对次4梁的受力传输至主梁7上。主梁7固定在转换柱5上,将次梁4传输到主梁7上的受力转换至转换柱5上。转换柱5与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柱点位一一对应,将主梁7传输到转换柱5上的受力转换至混凝土结构柱上来承担。下面举例说明其在具体应用时的工作过程:(1)化学锚栓3及预埋钢板2的安装:采用化学锚栓7将预埋钢板2埋入混凝土侧墙7中;(2)转换柱5定位安装:根据地下室混钢结构柱位置对转换柱5进行定位,并用地脚螺栓固定转换柱5;(3)验证主梁7承载力并在通过后进行主梁7安装,下方列出表1,表2和两副简图来举例说明验证主梁7承载力的验证过程:主梁基本参数表1简支梁长L(m)4.2/9.0/9.0X轴塑性发展系数γx1.05恒载标准值Gk(kN/m2)7.8活载标准值Qk(kN/m2)55.625/5.0恒载分项系数γG1.3活载分项系数γQ1.5挠度控制1/250材质Q355钢板荷载转化为线荷载(标准值):0.01x78x9=7.0kN/m活荷载为5.0(kN/m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堆场及拼装场地架空的便捷式转换装置,包括若干预埋钢板,所述若干预埋钢板间隔性的设置在混凝土侧墙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转换柱,主梁,若干次梁,若干连接组件;/n所述若干连接组件间隔性的设置在主梁上;/n所述若干次梁竖向设置;所述若干次梁均匀分布;所述次梁的一端与若干预埋钢板一一对应并进行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若干连接组件一一对应并通过连接组件与主梁进行连接;所述次梁将受力转换至主梁上;/n所述主梁横向固定在转换柱上并将次梁所传输的受力转换至转换柱上;/n所述转换柱对应固定在钢混结构柱上并将主梁所传输的受力转换至钢混结构柱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堆场及拼装场地架空的便捷式转换装置,包括若干预埋钢板,所述若干预埋钢板间隔性的设置在混凝土侧墙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转换柱,主梁,若干次梁,若干连接组件;
所述若干连接组件间隔性的设置在主梁上;
所述若干次梁竖向设置;所述若干次梁均匀分布;所述次梁的一端与若干预埋钢板一一对应并进行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若干连接组件一一对应并通过连接组件与主梁进行连接;所述次梁将受力转换至主梁上;
所述主梁横向固定在转换柱上并将次梁所传输的受力转换至转换柱上;
所述转换柱对应固定在钢混结构柱上并将主梁所传输的受力转换至钢混结构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堆场及拼装场地架空的便捷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柱为预制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堆场及拼装场地架空的便捷式转换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舟杨佳俊李乐钱子茂倪寅俞兆筠王海立曹宏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