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夹持喂入装置的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110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5
提供一种具有夹持喂入装置的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具有立式机台;立式机台的纤维网喂入端安装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包括可以调速、调间距、调角度的上、下夹持喂入装置;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出料端设有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构;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构包括下方的槽针组件、弯针组件;上方的垫网梳片组件;后方的后梁组件,以及中间的沉降片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卧式缝编机构结构紧凑,设备振动小,织品传输阻力小,具有经济实用,生产高效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夹持喂入装置的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织造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夹持喂入装置的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
技术介绍
缝编机作为一种纺织机械,一般分为有纱缝编机和无纱缝编机。其中,纤网型无纱缝编机与有纱缝编机不同的是:无纱线的缝编机虽然没有经纱纱线的传送,但是却能借助纤维网中本身具有的多个方向杂乱交织的自身短纤维,利用缝编机构的牵、穿、勾动作之间的反复交叠穿插和交互作用,自主将杂乱无章的自身短纤维之间进行有规律地反复套结、纠缠、缝编,从而形成更加致密有序,具有一定强度,手感丰满的绒面类缝编布。现有技术下,纤网型无纱缝编机均为卧式缝编设备。工作时,编织机构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完成缝编动作。弊端在于:1、缝编机构的水平往复运动阻力大,缝编作业面积大,设备震动严重;2、在纤维网喂入区域添加辅助机构空间有限;3、缝编机构的水平往复运动,极易因叠层的纤维网喂入时产生堆积和褶皱致使缝编过程中出现断针、针痕等质量缺陷,缝编无纺布的生产质量并不稳定;4、缝编机构水平往复运动,缝编机的平均编织速度无法有效提升,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对此,现提出如下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夹持喂入装置的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采用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和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构相结合,解决卧式缝编机存在的如
技术介绍
所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夹持喂入装置的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立式机台;所述立式机台的纤维网喂入端安装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所述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包括可以分别调速、调夹持间距、调喂料角度的上夹持喂入装置和下夹持喂入装置;所述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的出料端设有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构;所述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构包括立式的设于纤维网下方用于反复钩取纤维的槽针组件和弯针组件,与槽针组件相互交叉位于纤维网的下方还设有沉降片组件;所述槽针组件、弯针组件和沉降片组件之间正上方设有立式的在纤维网上方安装的垫网梳片组件;所述垫网梳片组件等高的水平后方设有立式的固定安装的后梁组件。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上夹持喂入装置包括上主动辊、上从动辊、上传送皮帘以及上伺服电机;所述下夹持喂入装置包括下主动辊、下从动辊、下传送皮帘以及下伺服电机;上、下伺服电机分别驱动上、下主动辊转动;上、下伺服电机接入调速系统;所述调速系统包括电源、开关、伺服驱动器和调速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上夹持喂入装置朝斜下方倾斜传送;所述下夹持喂入装置朝斜下方倾斜传送;所述上夹持喂入装置和下夹持喂入装置传送末端形成的最终夹持喂料倾角为30°~60°;所述上夹持喂入装置和下夹持喂入装置与喂料机架连为一体;所述喂料机架喂料端的架体底端与气缸活塞杆执行末端铰接相连;所述气缸位于下夹持喂入装置传送末端的最前端下方倾斜朝上支撑安装;所述气缸用于调节上夹持喂入装置和下夹持喂入装置传送末端形成的最终夹持喂料倾角。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包括喂料机架;所述喂料机架喂料末端的上方制有竖向倾斜的第一条形孔;所述喂料机架喂料末端的下方制有横向倾斜的第二条形孔;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条形孔用于调节上夹持喂入装置的传动辊高度;所述第二条形孔用于调节下夹持喂入装置的传动辊高度。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和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构之间设有挡板导向组件;所述挡板导向组件包括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与下挡板导向末端形成导向夹角,所述导向夹角朝斜下方倾斜,且导向夹角的倾角为45°;所述导向夹角的导向末端正对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构喂料端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槽针组件的末端固定安装竖直朝上往复运动用于钩取纤维的槽针,所述槽针为竖直梳齿结构;所述槽针的顶端针头挨接沉降片组件中沉降片片体中部下方;所述槽针针体底端与竖直设置的槽针针床固连为一体;所述槽针针床背面中部与槽针针床支架顶部固定相连;所述槽针针床支架底端与竖直往复运动的驱动轴A顶端固连为一体;所述驱动轴A通过轴套A同轴导向适配支撑;所述轴套A外侧与立式机台固连为一体。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弯针组件的末端倾斜固定支撑安装弯针;所述弯针末端具有钝角折弯梳齿结构;所述弯针钝角弯折部斜向上倾斜,且弯针末端朝向并靠近槽针组件中槽针针体中部设置;所述弯针通过斜面式的弯针针床倾斜固定支撑安装;所述弯针针床竖直部的背侧中部与弯针针床支架顶部固定相连;所述弯针针床支架底端与竖直往复运动的驱动轴B顶端固连为一体;所述驱动轴B通过轴套B同轴导向适配支撑;所述轴套B外侧与立式机台固连为一体。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垫网梳片组件末端具有垫网梳片;所述垫网梳片下端具有弧形面梳齿结构;所述垫网梳片下端的弧形面梳齿位于槽针组件的槽针、弯针组件的弯针之间间隙处设有的沉降片组件的沉降片正上方设置;所述垫网梳片固定在竖直朝下的垫网梳片针床下端;所述垫网梳片针床上端与立式机台朝下安装的支撑轴下端固定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沉降片组件具有沉降片,所述沉降片为耙爪结构,耙爪结构的顶端开有针槽,所述槽针组件的槽针从针槽中穿过后插入上方纤维网以钩取纤维;沉降片的耙爪弯折方向与弯针组件中弯针的弯折方向相反,且沉降片的耙爪弯折最高点恰好与垫网梳片组件中垫网梳片下端最低点相切;所述沉降片底端固定在竖直设置的沉降片针床顶端一侧,所述沉降片针床底端与立式机台上端面的立式支架顶部固定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后梁组件具有后梁;所述后梁水平设置并为表面光滑的导向结构;所述后梁位于垫网梳片组件中垫网梳片正后方沿着缝编后无纺布运行方向设置;所述后梁后侧顶端与立式结构的后梁板座下端固定;所述后梁板座上端与立式机台顶端下侧固定;远离后梁位于后梁传输方向的水平方向设有导布辊;导布辊下水平方向设有张力辊;所述缝编后无纺布从后梁下水平方向远离后梁经导布辊、张力辊导出后卷收成卷;所述导布辊和张力辊表面为麻面结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夹持喂料,能够在缝编前对纤维网进行压缩叠加,以便增加缝编致密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调速器调节上伺服电机和下伺服电机的速度差,例如将上伺服电机速度调节至大于下伺服电机速度,从而实现不同厚度层纤维网缝编,始终能够保证将最上层纤维网与最下层纤维网能够同步送入缝编区,防止褶皱质量缺陷的出现,提高缝编质量,稳定生产品质。3、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分别调节上夹持喂入装置、下夹持喂入装置传动辊的安装高度从而调夹持间距,实现不同厚度纤维网的夹持传输输送,解决不同厚度缝编无纺布产品生产的适应性调节问题。4、本专利技术气缸,一方面用于整体抬升调节喂料角度,另一方面用于设备停机维修时,抬升喂料机构后,用于充分暴露缝编机构,方便对缝编机构的维修;解决缝编设备的最佳喂料角度调节和方便维修技术问题。5、本专利技术通过交叉协同往复运动的槽针和弯针钩住纤维束的钩丝作用,通过垫网梳片将纤维网垫入槽针针槽的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夹持喂入装置的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立式机台(10);所述立式机台(10)的纤维网(8)喂入端安装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所述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包括可以分别调速、调夹持间距、调喂料角度的上夹持喂入装置(13)和下夹持喂入装置(14);所述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的出料端设有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构;所述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构包括立式的设于纤维网(8)下方用于反复钩取纤维的槽针组件(1)、弯针组件(2),与槽针组件(1)相互交叉位于纤维网(8)的下方还设有沉降片组件(3);所述槽针组件(1)、弯针组件(2)和沉降片组件(3)之间正上方设有立式的且在纤维网(8)上方安装的垫网梳片组件(4);所述垫网梳片组件(4)等高的水平后方设有立式的固定安装的后梁组件(5)。/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夹持喂入装置的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立式机台(10);所述立式机台(10)的纤维网(8)喂入端安装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所述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包括可以分别调速、调夹持间距、调喂料角度的上夹持喂入装置(13)和下夹持喂入装置(14);所述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的出料端设有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构;所述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构包括立式的设于纤维网(8)下方用于反复钩取纤维的槽针组件(1)、弯针组件(2),与槽针组件(1)相互交叉位于纤维网(8)的下方还设有沉降片组件(3);所述槽针组件(1)、弯针组件(2)和沉降片组件(3)之间正上方设有立式的且在纤维网(8)上方安装的垫网梳片组件(4);所述垫网梳片组件(4)等高的水平后方设有立式的固定安装的后梁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夹持喂入装置的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喂入装置(13)包括上主动辊(13-1)、上从动辊(13-2)、上传送皮帘以及上伺服电机;所述下夹持喂入装置(14)包括下主动辊(14-1)、下从动辊(14-2)、下传送皮帘以及下伺服电机;上、下伺服电机分别驱动上、下主动辊转动;上、下伺服电机接入调速系统;所述调速系统包括电源、开关、伺服驱动器和调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夹持喂入装置的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喂入装置(13)朝斜下方倾斜传送;所述下夹持喂入装置(14)朝斜下方倾斜传送;所述上夹持喂入装置(13)和下夹持喂入装置(14)传送末端形成的最终夹持喂料倾角为30°~60°;所述上夹持喂入装置(13)和下夹持喂入装置(14)与喂料机架(18)连为一体;所述喂料机架(18)喂料端的架体底端与气缸(15)活塞杆执行末端铰接相连;所述气缸(15)位于下夹持喂入装置(14)传送末端的最前端下方倾斜朝上支撑安装;所述气缸(15)用于调节上夹持喂入装置(13)和下夹持喂入装置(14)传送末端形成的最终夹持喂料倾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夹持喂入装置的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包括喂料机架(18);所述喂料机架(18)喂料末端的上方制有竖向倾斜的第一条形孔(18-1);所述喂料机架(18)喂料末端的下方制有横向倾斜的第二条形孔(18-2);第一条形孔(18-1)和第二条形孔(18-2)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条形孔(18-1)用于调节上夹持喂入装置(13)的传动辊高度;所述第二条形孔(18-2)用于调节下夹持喂入装置(14)的传动辊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夹持喂入装置的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式纤网喂入装置和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构之间设有挡板导向组件;所述挡板导向组件包括上挡板(6)和下挡板(7);所述上挡板(6)与下挡板(7)导向末端形成导向夹角,所述导向夹角朝斜下方倾斜,且导向夹角的倾角为45°;所述导向夹角的导向末端正对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编机构喂料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夹持喂入装置的直立式纤网型无纱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屠晓东许超曾长海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鼎川织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