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951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制作方法,将涤纶短纤维、低熔点短纤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开松、梳理、铺网,按照所需重量铺叠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纤维层,将复合用无纺布和纤维层贴合在一起后,喂入无纱缝编机,将复合用无纺布与纤维层编织固结在一起,经过拉幅烘箱加热定型,形成具有均匀高强力的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比普通无纱缝编无纺布纵向强力高14%~20%,横向强力提高21%~30%,纵横向的强力比趋近于1:1;同时,表面纹路清晰,更加耐磨,生产得到的汽车顶棚质量更优;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汽车顶棚无纺布面料在大尺寸汽车顶棚,尤其是商业车顶棚模压过程中容易破裂的难题,提升了汽车内饰产品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短,在缝编机上一次成型,生产过程采用原液着色纤维,低熔点纤维作为粘合材料,没有添加化学物品,VOC等环保指标低于国家的要求范围。低于国家的要求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内饰无纺布制造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无纺布在汽车内饰应用中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汽车厂商对汽车内饰无纺布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占汽车内饰面料比重最大的顶棚面料,不仅仅要求顶棚面料的美观性,还要求顶棚面料具备轻质、布面均匀、易成型、抗撕裂等特性。
[0003]其中,对于商用、乘用车的应用:商用、乘用车的顶棚尺寸都较大,顶棚在压模过程中,周边突起部位的面料承受的拉力更大,这就导致针对无纺布其纤网经加固而成布的过程中,纵向和横向纤维强力分布不均匀,强力比差值较大,非常容易出现撕破或者顶破的现象,从而影响车辆内饰品的质量。对此,现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制作方法,解决目前对无纺布其纤网经加固而成布的过程中,纵向和横向纤维强力分布不均匀,强力比差值较大,非常容易出现撕破或者顶破的一系列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一;将涤纶短纤维、低熔点短纤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开松、梳理、铺网,按照所需重量铺叠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纤维层;
[0007]步骤二;将复合用无纺布放置在铺叠好的纤维层上方架子上;
[0008]步骤三;将复合用无纺布和纤维层在编织口前方贴合在一起后,同时喂入无纱缝编机,无纱缝编机中的槽针往复运动,钩取纤维层中的纤维,纤维穿过复合用无纺布,与弯针和梳网垫片相互配合在纤维网表面沿着幅宽方向形成多条连续的线圈,线圈将复合用无纺布与纤维层编织固结在一起,成为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
[0009]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通过拉幅烘箱加热定型;
[0010]步骤五:将上述得到的具有均匀高强力的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按照对应的汽车顶棚内饰尺寸裁切、包装、入库。
[0011]进一步的,步骤一中的涤纶短纤维为93wt%

97wt%的有色纤维,该有色纤维为原液着色纤维、纤度2D

4D、长度64

76mm;低熔点短纤维为3wt%

7wt%、纤度3D

4D、长度51

65mm;
[0012]进一步的,步骤二中的复合用无纺布采用的是纺粘无纺布,原材料为丙纶,平方米重量为40克;
[0013]进一步的,步骤三中复合技术采用的是无纺布的无纱缝编固结技术,即钩取自身纤维网中的纤维作为缝编纱进行缝编固结,没有使用单独的缝编纱线。缝编纤维在纤维层
表面沿着长度方向形成连续的编链线圈,沿着横向表面组成多条编链组织,在复合用无纺布背面形成矩阵式纤维编织点。缝编机运转速度800

900转/分钟,横向排列的线圈组织密度为每英寸18个,针迹为1.6

1.8mm;
[0014]进一步的,步骤四中拉幅定型烘箱的定型温度为90
°‑
140
°
,定型时间为3

5分钟。
[00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0016]1、本专利技术拉幅定型后的产品,面层低熔点纤维融化与其周围的涤纶短纤维粘合在一起,在后续裁剪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线圈脱圈,同时增加表面耐磨性;有助于形成表面纹路清晰、具有高拉伸强力、高撕裂强力、纵横向强力均匀、高耐磨性的汽车顶棚无纺布面料。
[0017]2、本专利技术汽车顶棚无纺布面料,不仅具有高拉伸强力和高撕裂强力,而且纵向强力比普通无纱缝编无纺布纵向强力高14%~20%,横向强力比普通无纱缝编无纺布横向强力高21%~30%。
[0018]3、本专利技术有效改善了汽车顶棚无纺布纵横向强力不均匀差异大的问题,纵横向的强力比趋近于1:1。
[0019]4、采用本专利技术工艺方法制备的无纺布面料,表面纹路更加清晰,耐磨性能更优异。
[0020]5、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丙纶纺粘无纺布,该类无纺布熔点低,在汽车零部件企业模压过程中更易融化,因此与其他材料的贴合性和塑型更好,生产出来的汽车顶棚质量更优,更受社会青睐。
[0021]6、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顶棚无纺布面料在大尺寸汽车顶棚,尤其是商业车顶棚模压过程中的容易破裂问题,有效提高了汽车内饰产品的质量。
[0022]7、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短,在缝编机上一次成型,生产过程采用原液着色纤维,低熔点纤维作为粘合材料,没有添加化学物品,VOC等环保指标低于国家的要求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步骤一:将纤度3D,长度64mm,原液着色米黄色的涤纶短纤维65wt%,原液着色米色的涤纶短纤维32wt%;将纤度3D,长度51mm,白色低熔点短纤维3wt%,称重后充分混合,开松成小的纤维束,通过气压棉箱送入梳理机,经梳理机梳理成单网克重达到19

21克/平方米的纤维网,铺叠成10层的厚度,持续喂入无纱缝编机的编织口;
[0026]步骤二:将平方米克重为40克的白色丙纶纺粘无纺布放置在铺叠好的纤维层上方的架子上;
[0027]步骤三:丙纶纺粘无纺布和纤维层在编织口前方贴合在一起后,同时喂入无纱缝编机,无纱缝编机中的槽针往复运动,钩取纤维网层中的纤维,纤维穿过丙纶纺粘无纺布,与弯针和梳网垫片相互配合在纤维层表面沿着长度方向形成连续的编链线圈,沿着横向表面组成多条编链组织,横向排列的线圈组织密度为每英寸18个,缝编机运转速度800

900转/分钟,针迹为1.6

1.8mm,线圈将丙纶纺粘无纺布与纤维网编织固结在一起,在丙纶纺粘无纺布背面形成矩阵式纤维编织点,成为无纺布复合面料;
[0028]步骤四:将该无纺布复合面料通过拉幅烘箱加热定型,拉幅烘箱加热温度90
°
,定型时间5分钟;形成了表面纹路清晰、具有高拉伸强力、高撕裂强力、纵横向强力均匀、高耐
磨性的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
[0029]步骤五:将具有均匀高强力的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按照对应的汽车顶棚内饰件尺寸裁切、包装、入库。
[0030]实施例2
[0031]步骤一:将纤度4D,长度76mm,原液着色米灰色的涤纶短纤维75wt%,原液着色白色的涤纶短纤维18wt%;将纤度4D,长度65mm,白色低熔点短纤维7wt%,称重后充分混合,开松成小的纤维束,通过气压棉箱送入梳理机,经梳理机梳理成单网克重达到23

26克/平方米的纤维网,铺叠成10层的厚度,持续喂入无纱缝编机的编织口;
[0032]步骤二:将平方米克重为40克的白色丙纶纺粘无纺布放置在铺叠好的纤维网上方的架子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涤纶短纤维、低熔点短纤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开松、梳理、铺网,按照所需重量铺叠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纤维层;步骤二;将复合用无纺布放置在铺叠好的纤维层上方架子上;步骤三;将复合用无纺布和纤维层在编织口前方贴合在一起后,同时喂入无纱缝编机,无纱缝编机中的槽针往复运动,钩取纤维层中的纤维,纤维穿过复合用无纺布,与弯针和梳网垫片相互配合在纤维网表面沿着幅宽方向形成多条连续的线圈,线圈将复合用无纺布与纤维层编织固结在一起,成为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通过拉幅烘箱加热定型;步骤五:将具有均匀高强力的汽车顶棚无纺布面料按照对应的汽车顶棚内饰尺寸裁切、包装、入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顶棚无纺布复合面料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涤纶短纤维为93wt%

97wt%的有色纤维,该有色纤维为原液着色纤维、纤度2D

4D、长度64

76mm;低熔点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王山英许超曾长海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鼎川织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