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162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其结构设有运行装置、总箱、侧控箱、膜腔、推落架,运行装置固定位于总箱顶部一侧位置,侧控箱安装于总箱顶部另一侧,膜腔位于侧控箱与运行装置之间,推落架连接在总箱上方且活动配合,热熔料对活动体产生推力,而向注射区前端口移动,通过兜提簧向力向囊传导挤力,由力向囊自身的高弹力性质,其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向力相辅作用于兜提簧,而利于兜提簧兜接着韧芽块进行幅度变化,缓冲韧芽块受到的力,让韧芽块能更好的进行摆向,顶折端控制中变囊的摆折范围,摆力瓣感受外界的挤压力,随整体形变而变换,韧芽块在摆力瓣的弹性反撑顶力下,能更好的产生反向摆变,利于后铰块与注射区腔壁边近距离触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用于注塑合模的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
技术介绍
注塑合模设备是生产生活中塑料制品的重要制造设备,其是将热熔状态的塑料流体,利用注塑机上的加压装置,压入成型模具中,再由模具中的内循环冷却水迅速将成型塑料件冷却,而后脱模,从而完成塑料工件的制造。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存在以下不足:注塑头在注射完毕之后,冷却水浇灌模腔中的成型塑件,由于注塑枪与模腔未远离,其顶头端残留的热熔料受到瞬时的冷却低温,而迅速收缩,容易凝结粘附在腔壁上,使得继续使用时,新的热熔料流通受阻,影响注塑合模的效率。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其结构设有运行装置、总箱、侧控箱、膜腔、推落架,所述运行装置固定位于总箱顶部一侧位置,所述侧控箱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其结构设有运行装置(1)、总箱(2)、侧控箱(3)、膜腔(4)、推落架(5),所述运行装置(1)固定位于总箱(2)顶部一侧位置,所述侧控箱(3)安装于总箱(2)顶部另一侧,所述膜腔(4)位于侧控箱(3)与运行装置(1)之间,所述推落架(5)连接在总箱(2)上方且活动配合,其特征在于:/n所述运行装置(1)设有注塑装置(11)、推进箱(12)、箱内室(13)、入料斗(14),所述推进箱(12)嵌入连接在箱内室(13)内部后侧位置,所述注塑装置(11)嵌入活动于箱内室(13)中,所述入料斗(14)贯通连接于箱内室(13)顶部,所述入料斗(14)与注塑装置(11)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其结构设有运行装置(1)、总箱(2)、侧控箱(3)、膜腔(4)、推落架(5),所述运行装置(1)固定位于总箱(2)顶部一侧位置,所述侧控箱(3)安装于总箱(2)顶部另一侧,所述膜腔(4)位于侧控箱(3)与运行装置(1)之间,所述推落架(5)连接在总箱(2)上方且活动配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装置(1)设有注塑装置(11)、推进箱(12)、箱内室(13)、入料斗(14),所述推进箱(12)嵌入连接在箱内室(13)内部后侧位置,所述注塑装置(11)嵌入活动于箱内室(13)中,所述入料斗(14)贯通连接于箱内室(13)顶部,所述入料斗(14)与注塑装置(11)相配合,所述推进箱(12)与注塑装置(11)末端相连接且活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装置(11)设有注射区(111)、料室(112)、通料口(113)、螺杆(114),所述料室(112)与注射区(111)为一体化结构且贯通设置在其后侧,所述通料口(113)贯通设在料室(112)的顶端,所述螺杆(114)嵌入连接在料室(11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区(111)设有活动体(a1)、扯簧(a2)、壁内室(a3)、导杆(a4),所述活动体(a1)末端嵌入于活动于壁内室(a3)内部,所述导杆(a4)位于壁内室(a3)内部,所述活动体(a1)与导杆(a4)滑动配合,所述扯簧(a2)嵌入活动在壁内室(a3)中,所述扯簧(a2)与活动体(a1)相连接且活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建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