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合模限位器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17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合模限位器的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定模座、定模、动模、合模油缸,定模座上侧与定模下侧焊接连接,定模上侧与动模下侧相贴合,动模上侧与合模油缸下侧活动卡合,在检测时固定框内部固定的固定块推动固定弹簧带动推动推挤器向右延展将缝隙流下来的原料进行阻拦,同时检测器的外壳内部通过弹板将滑块向上推动,随后切割片会将上侧流下来冷却成薄膜的原料进行切割,提高了接触片与顶出柱的接触灵敏度,防止了塑料薄膜造成设备停止运行的问题,刮除刀向右侧移动,移动后的刮除刀贴合在顶出柱外侧对顶出柱外侧流下来的原料进行阻拦,同时韧性块会带动刮除刀同时贴合顶出柱,提高了对顶出柱外侧的清理能力,降低了原料挤入的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合模限位器的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用于注塑合模的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到一种具有合模限位器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合模限位器是用于对合模时检测顶出机构是否完全退出定模的装置,通过检测能够防止顶出机构在未完全退出情况下动模合模对模具造成挤压,尤其是在注塑模具中,顶出机构未完全退出会造成注塑部件缺失,降低了产品生产的成品率,通过合模限位器能够达到顶出机构完全退出后才进行合模的目的,但是由于目前的合模限位器采用的是接触式电信号检测,顶出机构长时间使用后顶出柱与定模之间磨损会产生缝隙,在注塑的过程中会导致熔融原料挤入缝隙,冷却后的原料会形成塑料薄膜阻断检测片与顶出柱之间的电连接,导致动模无法接受到信号继续合模,降低了生产的效率,同时还会对顶出机构退出时间造成误判,造成顶出机构卡顿时难以被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在注塑的过程中会导致熔融原料挤入缝隙,冷却后的原料会形成塑料薄膜阻断检测片与顶出柱之间的电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合模限位器的注塑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合模限位器的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定模座(1)、定模(2)、动模(3)、合模油缸(4),所述定模座(1)上侧与定模(2)下侧焊接连接,所述定模(2)上侧与动模(3)下侧相贴合,所述动模(3)上侧与合模油缸(4)下侧活动卡合,其特征在于:/n所述定模(2)包括顶出缸(21)、模型框(22)、顶出柱(23)、导向柱(24),所述顶出缸(21)上侧与模型框(22)下侧相贴合,所述模型框(22)上侧与动模(3)下侧相贴合,所述顶出柱(23)与模型框(22)中部内部间隙配合,所述导向柱(24)与模型框(22)上侧嵌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合模限位器的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定模座(1)、定模(2)、动模(3)、合模油缸(4),所述定模座(1)上侧与定模(2)下侧焊接连接,所述定模(2)上侧与动模(3)下侧相贴合,所述动模(3)上侧与合模油缸(4)下侧活动卡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模(2)包括顶出缸(21)、模型框(22)、顶出柱(23)、导向柱(24),所述顶出缸(21)上侧与模型框(22)下侧相贴合,所述模型框(22)上侧与动模(3)下侧相贴合,所述顶出柱(23)与模型框(22)中部内部间隙配合,所述导向柱(24)与模型框(22)上侧嵌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合模限位器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框(22)包括导向孔(221)、合模限位器(222)、底框(223)、注塑柱(224),所述导向孔(221)与导向柱(24)外侧嵌固连接,所述合模限位器(222)与导向孔(221)外侧相贴合,所述底框(223)与导向孔(221)外侧相贴合,所述注塑柱(224)与底框(223)上侧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合模限位器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限位器(222)包括固定框(22a)、固定块(22b)、弹簧(22c)、推挤器(22d)、检测器(22e),所述固定框(22a)右侧与导向孔(221)外侧间隙配合,所述固定块(22b)左侧与固定框(22a)右侧焊接连接,所述弹簧(22c)嵌固连接在推挤器(22d)下侧与固定块(22b)上侧之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建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