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VC-O管件制备前的管材多段式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013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PVC‑O管件制备前的管材多段式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管件内部且用于对管件内部进行加热的内层加热机构、可拆卸连接在管件外部且用于对管件外部进行加热的外层加热机构以及与用于驱动管件沿内层加热机构和外层加热机构平动的牵引机构。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加热均匀,并通过内层和外层的多段式加热结构以及配合控制机构形成分段的温控调节,从而根据对管件不同阶段的加热温度要求进行加热操作,温控效果好,有效的提高了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PVC-O管件制备前的管材多段式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PVC-O管件制备前的管材多段式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PVC-O管材是在PVC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上通过双向拉伸对材料的分子进行重新排列,使材料(管壁)形成网状结构,能够承受发源于材料机体微细裂纹或管壁表面划痕的脆性破坏,使管材的强度、韧性和抗开裂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双轴取向聚氯乙烯(PVC-O)管材是通过特殊的取向加工工艺制造的管材,这一加工工艺是把采用挤出方法生产的PVC-U管材进行轴向拉伸和径向拉伸,使管材中的PVC长链分子在双轴向规整排列,获得高强度、高韧性、高抗冲、抗疲劳的新型PVC管材,性能远优于普通PVC-U管材。开发PVC-O管材,可以大大节约原材料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管件制备前需对管件进行加热,然而现有的加热设备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且不能对管件不同部位所需的加热温度进行适应性调节,加热效果差,严重影响管件后期加工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VC-O管件制备前的管材多段式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加热设备对管件加热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PVC-O管件制备前的管材多段式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管件内部且用于对管件内部进行加热的内层加热机构、可拆卸连接在管件外部且用于对管件外部进行加热的外层加热机构以及与用于驱动管件沿内层加热机构和外层加热机构平动的牵引机构;内层加热机构和外层加热机构均通信连接有控制机构;内层加热机构包括依次连接且呈一体式结构的多个内层加热筒以及位于内层加热筒内的内部油浴加热层,内层加热筒位于管件内部,内层加热筒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且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机构通信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加热效果好,加热均匀,通过内层加热机构和外层加热机构分别对管件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分层加热,并通过内层和外层的多段式加热结构以及配合控制机构形成分段的温控调节,从而根据对管件不同阶段的加热温度要求进行加热操作,使用性能好,温控效果好,有效的提高了加热效果,且加热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可靠,有助于提高管件的成型质量。进一步,外层加热机构包括依次连接且呈分体式结构的多个外层加热筒以及位于外层加热筒内的外部油浴加热层,外层加热筒包覆在管件外壁上,外层加热筒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且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机构通信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外层加热机构的结构设定形成对管件外壁的多段式调节加热形式,有效的实现对管件外壁不同节段的不同温度的加热,提高对管件外壁的加热效果。进一步,外层加热筒包括呈半圆形结构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一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槽,第二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板,第一筒体的卡板与第二筒体的卡槽卡接配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的结构设置,使得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可拆卸,从而便于外层加热筒的拆装,方便可靠,操作性能好。进一步,外层加热筒的外壁以及内层加热筒内壁均设置有用于降温的冷却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冷却机构的设定,对管件外壁上的温度进行控制,避免温度过高影响管件后期成型质量。进一步,冷却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层加热筒外壁或内层加热筒内壁上的冷却筒以及分别开设有冷却筒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循环冷却水有进水口进入经过冷却筒对管件外壁和内壁进行温冷后由出水口排出,冷却后再次由进水口进入从而形成冷却水的循环使用,节约能耗,降低成本。进一步,牵引机构包括设置在该加热装置端部两侧的牵引轮,且牵引轮分别与管件的端部两侧相接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牵引轮带动管件平直移动,稳定可靠。进一步,牵引轮上设置有调节弹簧。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PVC-O管件制备前的管材多段式加热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加热效果好,加热均匀,通过内层加热机构和外层加热机构分别对管件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分层加热,并通过内层和外层的多段式加热结构以及配合控制机构形成分段的温控调节,从而根据对管件不同阶段的加热温度要求进行加热操作,使用性能好,温控效果好,有效的提高了加热效果,且加热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可靠,有助于提高管件的成型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外层加热筒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3中所示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内层加热机构,2-外层加热机构,3-牵引机构,10-内层加热筒,11-内部油浴加热层,20-外层加热筒,21-外部油浴加热层,201-第一筒体,202-第二筒体,203-卡板,204-卡槽,30-冷却筒,31-进水口,32-出水口,33-牵引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PVC-O管件制备前的管材多段式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管件内部且用于对管件内部进行加热的内层加热机构1、可拆卸连接在管件外部且用于对管件外部进行加热的外层加热机构2以及与用于驱动管件沿内层加热机构1和外层加热机构2平动的牵引机构3;内层加热机构1和外层加热机构2均通信连接有控制机构;内层加热机构1包括依次连接且呈一体式结构的多个内层加热筒10以及位于内层加热筒10内的内部油浴加热层11,内层加热筒10位于管件内部,内层加热筒10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且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机构通信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加热效果好,加热均匀,通过内层加热机构1和外层加热机构2分别对管件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分层加热,并通过内层和外层的多段式加热结构以及配合控制机构形成分段的温控调节,从而根据对管件不同阶段的加热温度要求进行加热操作,使用性能好,温控效果好,有效的提高了加热效果,且加热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可靠,有助于提高管件的成型质量。所述控制机构采用型号为STM的单片机。外层加热机构2包括依次连接且呈分体式结构的多个外层加热筒20以及位于外层加热筒20内的外部油浴加热层21,外层加热筒20包覆在管件外壁上,外层加热筒20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且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机构通信连接。通过对外层加热机构2的结构设定形成对管件外壁的多段式调节加热形式,有效的实现对管件外壁不同节段的不同温度的加热,提高对管件外壁的加热效果。如图3所示,外层加热筒20包括呈半圆形结构的第一筒体201和第二筒体202,第一筒体2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槽203,第二筒体2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板204,所述第一筒体201的卡板204与第二筒体202的卡槽203卡接配合。通过第一筒体201与第二筒体202的结构设置,使得第一筒体201和第二筒体202之间可拆卸,从而便于外层加热筒20的拆装,方便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PVC-O管件制备前的管材多段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管件内部且用于对管件内部进行加热的内层加热机构(1)、可拆卸连接在管件外部且用于对管件外部进行加热的外层加热机构(2)以及与用于驱动管件沿所述内层加热机构(1)和外层加热机构(2)平动的牵引机构(3);所述内层加热机构(1)和所述外层加热机构(2)均通信连接有控制机构;/n所述内层加热机构(1)包括依次连接且呈一体式结构的多个内层加热筒(10)以及位于所述内层加热筒(10)内的内部油浴加热层(11),所述内层加热筒(10)位于管件内部,所述内层加热筒(10)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机构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PVC-O管件制备前的管材多段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管件内部且用于对管件内部进行加热的内层加热机构(1)、可拆卸连接在管件外部且用于对管件外部进行加热的外层加热机构(2)以及与用于驱动管件沿所述内层加热机构(1)和外层加热机构(2)平动的牵引机构(3);所述内层加热机构(1)和所述外层加热机构(2)均通信连接有控制机构;
所述内层加热机构(1)包括依次连接且呈一体式结构的多个内层加热筒(10)以及位于所述内层加热筒(10)内的内部油浴加热层(11),所述内层加热筒(10)位于管件内部,所述内层加热筒(10)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机构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VC-O管件制备前的管材多段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加热机构(2)包括依次连接且呈分体式结构的多个外层加热筒(20)以及位于所述外层加热筒(20)内的外部油浴加热层(21),所述外层加热筒(20)包覆在管件外壁上,所述外层加热筒(20)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机构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PVC-O管件制备前的管材多段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加热筒(20)包括呈半圆形结构的第一筒体(201)和第二筒体(20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中欧阳司晨赵天宝徐慧远陈宝书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天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