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放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346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放线车,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固定有用于提升电缆用的提升机构,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固定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对称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与支撑座固定,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便于提升不同宽度导线盘的移动提升机构,所述移动提升机构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用于驱动导线盘主动放线的转动机构,所述支撑座上表面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有第一主动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便于提升多种不同大小的导线盘,并且便于移动,便于直接将导线盘提升的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放线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放线车
本技术涉及电缆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放线车。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电缆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铝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在生产电缆时,往往需要多根导线绞合而成,而在将导线绞合之前需要将导线从导线盘上进行放线,而现有的放线装置大多只能提升固定大小的导线盘,不能够完成对种不同大小的导线盘的放线工作,并且在使用时需要将导线盘推上装置在进行提升放线,而导线盘非常重,因此这对放线的工作效率影响极大,同时现有的放线装置大多是固定式的,不便于移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放线车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多种不同大小的导线盘,并且能够移动,便于直接将导线盘提升的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放线车。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放线车,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固定有用于提升电缆用的提升机构,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固定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对称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与支撑座固定,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便于提升不同宽度导线盘的移动提升机构,所述移动提升机构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用于驱动导线盘主动放线的转动机构,所述支撑座上表面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双向螺杆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支撑柱、第一固定槽、第一螺杆、第二电机、第一螺纹套筒和第一提升杆,所述支撑座顶部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螺杆的顶部穿过支撑柱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筒,所述第一螺纹套筒远离第一固定槽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提升杆,所述第一提升杆的两端对称固定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移动提升机构包括L型提升柱、第二固定槽、第二螺杆、第三电机、第二螺纹套筒和第二提升杆,所述支撑座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L型提升柱,所述L型提升柱靠近支撑座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L型提升柱分别通过螺纹孔与双向螺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所述L型提升柱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L型提升柱的顶部固定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二螺杆的顶部穿过L型提升柱与第三电机输出端固定,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筒,所述第二螺纹套筒远离第二固定槽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提升杆,所述第二提升杆远离第二螺纹套筒的一端开设有滑动孔,两个所述第二提升杆通过滑动孔与第一提升杆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滑动套、转动块、固定条、第四电机、第二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环,所述第二提升杆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的外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滑动套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所述滑动套的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远离滑动套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提升杆靠近第一电机一端的第二提升杆的上的滑动套的顶部固定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提升杆上靠近第四电机一侧的转动块的外壁固定有从动齿轮环,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环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与L型提升柱的底部均对称固定有自锁万向轮。优选的,所述支撑座靠近L型提升柱一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L型提升柱靠近支撑座的一端固定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滑动槽滑动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放线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放线车:本技术使用时,将导线盘滚动至两个L型提升柱中间,通过驱动第一电机,进而带动第一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双向螺杆转动,使得两个L型提升柱相对移动,使得两个固定条位于提升导线盘的合适位置,进而驱动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使得第一螺杆和第一螺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提升杆与第二提升杆沿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移动,使得第一提升柱与第二提升杆调整至提升导线盘的合理位置,进而移动滑动套,使得转动机构沿第二提升杆滑动,将转动机构移动至提升导线盘的合适位置,最终使得两个固定条位于导线盘的线轮两侧,进而通过安装孔将固定条与导线盘固定,进而驱动第二电机与第三电机,使得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提升杆与第二提升杆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导线盘向上移动至合适高度,进而驱动第四电机,进而带动第二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环转动,进而带动转动块和固定条转动,最终使得导线盘转动,达到主动放线的效果。本技术能够根据不同导线盘的大小调整自身L型提升柱以及转动机构的相对位置,便于完成多种大小不同的导线盘的放线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提升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移动提升机构和转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号:1、支撑座;2、提升机构;21、支撑柱;22、第一固定槽;23、第一螺杆;24、第二电机;25、第一螺纹套筒;26、第一提升杆;27、限位块;3、支撑块;4、双向螺杆;5、移动提升机构;51、L型提升柱;52、第二固定槽;53、第二螺杆;54、第三电机;55、第二螺纹套筒;56、第二提升杆;6、转动机构;61、滑动套;62、转动块;63、固定条;64、第四电机;65、第二主动齿轮;66、从动齿轮环;67、限位螺栓;7、第一电机;8、第一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10、自锁万向轮;11、连接块;12、滑动槽;13、滑动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所示,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放线车,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顶部固定有用于提升电缆用的提升机构2,所述支撑座1的一侧固定有支撑块3,所述支撑块3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4,所述双向螺杆4的两端通过轴承对称转动连接有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的一侧与支撑座1固定,所述双向螺杆4的两端螺纹连接有便于提升不同宽度导线盘的移动提升机构5,所述移动提升机构5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用于驱动导线盘主动放线的转动机构6,所述支撑座1上表面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输出端固定有第一主动齿轮8,所述双向螺杆4靠近第一电机7的一端固定有从动齿轮9,所述第一主动齿轮8与从动齿轮9啮合连接。参照图2所示,所述提升机构2包括支撑柱21、第一固定槽22、第一螺杆23、第二电机24、第一螺纹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放线车,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顶部固定有用于提升电缆用的提升机构(2),所述支撑座(1)的一侧固定有支撑块(3),所述支撑块(3)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4),所述双向螺杆(4)的两端通过轴承对称转动连接有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的一侧与支撑座(1)固定,所述双向螺杆(4)的两端螺纹连接有便于提升不同宽度导线盘的移动提升机构(5),所述移动提升机构(5)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用于驱动导线盘主动放线的转动机构(6),所述支撑座(1)上表面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输出端固定有第一主动齿轮(8),所述双向螺杆(4)靠近第一电机(7)的一端固定有从动齿轮(9),所述第一主动齿轮(8)与从动齿轮(9)啮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放线车,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顶部固定有用于提升电缆用的提升机构(2),所述支撑座(1)的一侧固定有支撑块(3),所述支撑块(3)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4),所述双向螺杆(4)的两端通过轴承对称转动连接有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的一侧与支撑座(1)固定,所述双向螺杆(4)的两端螺纹连接有便于提升不同宽度导线盘的移动提升机构(5),所述移动提升机构(5)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用于驱动导线盘主动放线的转动机构(6),所述支撑座(1)上表面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输出端固定有第一主动齿轮(8),所述双向螺杆(4)靠近第一电机(7)的一端固定有从动齿轮(9),所述第一主动齿轮(8)与从动齿轮(9)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放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2)包括支撑柱(21)、第一固定槽(22)、第一螺杆(23)、第二电机(24)、第一螺纹套筒(25)和第一提升杆(26),所述支撑座(1)顶部固定有支撑柱(21),所述支撑柱(2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槽(22),所述第一固定槽(22)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23),所述支撑柱(21)的顶部固定有第二电机(24),所述第一螺杆(23)的顶部穿过支撑柱(21)与第二电机(24)的输出端固定,所述第一螺杆(2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筒(25),所述第一螺纹套筒(25)远离第一固定槽(22)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提升杆(26),所述第一提升杆(26)的两端对称固定有限位块(27),所述移动提升机构(5)包括L型提升柱(51)、第二固定槽(52)、第二螺杆(53)、第三电机(54)、第二螺纹套筒(55)和第二提升杆(56),所述支撑座(1)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L型提升柱(51),所述L型提升柱(51)靠近支撑座(1)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L型提升柱(51)通过螺纹孔分别与双向螺杆(4)的两端螺纹连接,所述L型提升柱(5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龙阮文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奇琸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