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05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运输车,车体、连接部件和电力运输方舱,电力运输方舱包括舱体和舱门,还包括位于舱体的内部的发电机;陈列架,设置于发电机和舱门之间;油箱,设置于陈列架且与发电机相连通;控制箱,设置于陈列架且与发电机电连接;由于舱体的内部集成有发电机,并且油箱和控制箱都放置在陈列架上,通过陈列架设置在发电机和舱门之间;打开舱门就可以直接操作发电机、油箱和控制箱,在展开救援时能够方便且迅速的进行电力操作,为外部的用电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并且电力运输方舱和车体可拆卸,方便运输到车辆无法前进的救援地点,适用范围更广,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运输车
本技术涉及于运输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运输车。
技术介绍
目前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电力保障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目前的电力保障是由电力方舱来保障。但是目前的电力方舱具备以下两种供电方式:外接市电和蓄电池。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采用外接市电为整车设备供电;当市电出现异常时,自动切换到蓄电池供电。蓄电池供电时只要求为主要的通信设备进行供电。但是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有时是处在偏远的山区环境,无法用市电供应,而单纯以蓄电池供电无法满足各种救援设备的用电需求。而且目前的电力方舱和运输车是一体的,电力方舱无法拆卸,而部分救援地点路况复杂导致运输车无法进入,给救援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电力运输方舱的电力运输车,该电力运输方舱的舱体结构和设备内部布局能够方便展开救援并稳定提供电力保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力运输车,包括车体;连接部件;电力运输方舱,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电力运输方舱包括舱体、舱门、发电机、陈列架、油箱和控制箱;所述发电机、陈列架、油箱和控制箱均位于所述舱体的内部,所述陈列架设置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舱门之间;所述油箱设置于所述陈列架且与所述发电机相连通;所述控制箱设置于所述陈列架且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可选的,连接部件包括L形勾臂和直线推杆,其中:L形勾臂的一端勾住舱体朝向车头的端面、另一端背离车头并铰接车体;直线推杆的固定端铰接车体,直线推杆的活动端铰接L形勾臂。可选的,连接部件还包括直线滑杆和滚轮,直线滑杆固定于舱体的底部,直线滑杆的一端朝向车头;滚轮可转动连接于车体,直线滑杆滑动连接滚轮的外圆周面。可选的,连接部件还包括防护轮,防护轮可转动连接于方舱底部背离车头的端部。可选的,电力运输车还包括扶梯总成,扶梯总成包括第一梯身、第二梯身和限位部件,第一梯身固定于舱体的一侧板,第一梯身的一端朝向舱体的顶板、另一端朝向舱体的底板,第二梯身的一端和第一梯身的另一端铰接,限位部件包括限位夹,限位夹固定设置在第一梯身上,第二梯身可操作性地夹设于限位夹内。可选的,舱门的一端与舱体铰接、另一端与舱体可拆卸连接。可选的,舱门包括上门板和下门板,上门板的一端与舱体的顶板铰接,下门板的一端与舱体的底板铰接,上门板的另一端与下门板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可选的,舱门还包括踏板,踏板的一端与下门板的另一端铰接。可选的,陈列架包括:若干纵梁,若干纵梁相互平行,每一个纵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舱体的顶板和舱体的底板,若干纵梁在发电机和舱门之间至少排成两排;若干支撑板,支撑板平行于舱体的底板,每一个支撑板朝向舱体的底板的端面固定有至少一横梁;横梁与纵梁相连接。可选的,陈列架有两个,舱门有两个,两个舱门相对设置于舱体的两侧,一个陈列架设置于发电机和一个舱门之间,另一个陈列架设置于发电机和另一个舱门之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运输车,由于车体上通过连接部件可拆卸连接有电力保障方舱,方舱的舱体的内部集成有发电机,并且油箱和控制箱都放置在陈列架上,通过陈列架设置在发电机和舱门之间;打开舱门就可以直接操作发电机、油箱和控制箱,在展开救援时能够方便且迅速的进行电力操作,为外部的用电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方便救援的展开,具备很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运输车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运输车拆去电力运输方舱的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力运输方舱的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力运输方舱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电力运输方舱的后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电力运输方舱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电力运输方舱的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扶梯总成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将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来。实施例一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电力运输车,包括车体1、连接部件2和电力运输方舱3,电力运输方舱3通过所述连接部件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车体1上。具体来说,连接部件2包括L形勾臂21和直线推杆22,其中L形勾臂21的一端勾住舱体朝向车头的端面、另一端背离车头并铰接车体1;直线推杆22的固定端铰接车体1,直线推杆22的活动端铰接L形勾臂21。直线推杆22推动L形勾臂21翘起,从而推动电力运输方舱3向车尾滑动,当L形勾臂21转过一定的角度后,电力运输方舱3的尾部就会和地面接触,进一步推动L形勾臂21,可以将电力运输方舱3从车体上卸下,从而可以将方舱搬运至车子无法开进去的救援地点,保证救援的顺利进行。进一步的,连接部件2还包括直线滑杆23和滚轮24,直线滑杆23固定于舱体的底部,直线滑杆23的一端朝向车头,另一端朝向车尾;滚轮24可转动连接于车体1,直线滑杆23滑动连接滚轮24的外圆周面。推动电力运输方舱3向车尾滑动的过程中,通过直线滑杆23在滚轮24上滑动,既可以避免电力运输方舱3向车体的两侧偏移,有减小了滑动的摩擦阻力,方便电力运输方舱3的拆卸。更进一步的,连接部件2还包括防护轮25,防护轮25可转动连接于方舱底部背离车头的端部。当L形勾臂21转过一定的角度后,电力运输方舱3的尾部就会和地面接触,为避免电力运输方舱3的尾部就会和地面接触时碰撞发生损坏,同时避免后续装卸过程中电力运输方舱3的尾部发生磨损,设置防护轮25可以使电力运输方舱3在地面上滑动,减小拆卸的阻力。结合图2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力运输方舱3包括舱体31、舱门32、发电机33、陈列架34、油箱35和控制箱36。其中发电机33、陈列架34、油箱35和控制箱36均位于舱体31的内部,可以通过舱体31运输至紧急救援地。具体的,发电机33设置在舱体31的中心,因为发电机33整体较重,在各个部件中占据主要的重量,因此将其设置在舱体31的中心可以保证舱体31的重心位于中间部位,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平稳。而陈列架34设置于发电机33和舱门32之间,陈列架34用于安装油箱35和控制箱36等电力设备。油箱35且与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体;/n连接部件;/n电力运输方舱,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电力运输方舱包括舱体、舱门、发电机、陈列架、油箱和控制箱;所述发电机、陈列架、油箱和控制箱均位于所述舱体的内部,所述陈列架设置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舱门之间;所述油箱设置于所述陈列架且与所述发电机相连通;所述控制箱设置于所述陈列架且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连接部件;
电力运输方舱,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电力运输方舱包括舱体、舱门、发电机、陈列架、油箱和控制箱;所述发电机、陈列架、油箱和控制箱均位于所述舱体的内部,所述陈列架设置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舱门之间;所述油箱设置于所述陈列架且与所述发电机相连通;所述控制箱设置于所述陈列架且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L形勾臂和直线推杆,其中:
所述L形勾臂的一端勾住所述舱体朝向车头的端面、另一端背离车头并铰接所述车体;
所述直线推杆的固定端铰接所述车体,所述直线推杆的活动端铰接所述L形勾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直线滑杆和滚轮,所述直线滑杆固定于所述舱体的底部,所述直线滑杆的一端朝向所述车头;所述滚轮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直线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滚轮的外圆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防护轮,所述防护轮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方舱底部背离车头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扶梯总成,所述扶梯总成包括第一梯身、第二梯身和限位部件,所述第一梯身固定于所述舱体的一侧板,所述第一梯身的一端朝向所述舱体的顶板、另一端朝向所述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中勇刘明辉李臣彭沛万艺峰邓永鑫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六一一应急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