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耐热聚乳酸制品的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91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耐热聚乳酸制品的加工模具,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的相对应之间且位于支撑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中部两端均设置有液压伸缩杆,支撑底座的上端中部设置有与塑型块相匹配的塑型模具,塑型模具与支撑底座之间设置有导热座,导热座的一侧且位于进油管的下方设置有回流管,导热腔靠近回流管的一端设置有隔块,塑型模具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与导热腔连接的连接管,塑型模具的下端中部设置有与回流管连接的直流管。有益效果:保证塑型模具始终处于受热状态,保证模塑成型的效果和效率,提高聚乳酸制品模塑成型的效果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耐热聚乳酸制品的加工模具
本技术涉及聚乳酸制品加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耐热聚乳酸制品的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聚乳酸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基及可再生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如玉米、木薯等)所提出的淀粉原料制成。淀粉原料经由糖化得到葡萄糖,再由葡萄糖及一定的菌种发酵制成高纯度的乳酸,再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这对保护环境非常有利,是公认的环境友好材料。在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加工模具对聚乳酸制品进行模塑成型,但是目前的直接通过预热后的模具进行使用,由于模具的温度丢失较快,影响聚乳酸制品最终成型的效果和效率,成品次品率高。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生产耐热聚乳酸制品的加工模具,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生产耐热聚乳酸制品的加工模具,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一和所述支撑板二的相对应之间且位于所述支撑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板一的一侧中部设置有控制箱,所述固定板的中部两端均设置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支撑板一和所述支撑板二的中部之间且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与所述液压伸缩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一和所述支撑板二的相对应一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升降板的两端与所述滑槽相配合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下端中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端中部设置有塑型块,所述支撑底座的上端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塑型块相匹配的塑型模具,所述塑型模具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设置有导热座,所述导热座的内部设置有导热腔,所述导热座的一侧上端设置有与供热机构连接的进油管,所述导热座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进油管的下方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导热腔靠近所述回流管的一端设置有隔块,所述塑型模具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导热腔连接的连接管,所述塑型模具的下端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回流管连接的直流管。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格栅。进一步的,所述液压伸缩杆通过连接板与所述升降板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两端侧壁均为燕尾型结构,所述升降板的两端两侧均为与所述燕尾型结构相对应的凸块。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均穿插所述升降板的两端的滑动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座的外部套设有隔热罩。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耐热聚乳酸制品的加工模具,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支撑底座进行支撑稳定,且通过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进行支撑,使得之间连接的固定板提供液压伸缩杆对升降板进行伸缩升降,带动升降板进行升降,从而带动塑型块进行升降冲击,将塑型模具与塑型块进行升降支撑,便于进行塑型,通过滑动杆和滑槽的设计,使得升降板及底端内的塑型块升降更加稳定,提高了塑型的效果与效率,通过塑型模具上的导热座一侧上部水平固定连通安装有进油管,下方安装有回流管,回流管与外部导流管固定连通,将导热油通过进油管注入到导热腔内提供导热源,通入导热油后始终在导热座对塑型模具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果,保证塑型模具始终处于受热状态,保证模塑成型的效果和效率,提高聚乳酸制品模塑成型的效果和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生产耐热聚乳酸制品的加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生产耐热聚乳酸制品的加工模具的导热座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生产耐热聚乳酸制品的加工模具的连接管示意图。图中:1、支撑底座;2、支撑板一;3、支撑板二;4、固定板;5、控制箱;6、液压伸缩杆;7、升降板;8、滑槽;9、安装板;10、塑型块;11、塑型模具;12、导热座;13、导热腔;14、进油管;15、回流管;16、隔块;17、连接管;18、直流管;19、滑动杆;20、隔热罩。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耐热聚乳酸制品的加工模具。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生产耐热聚乳酸制品的加工模具,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板一2和支撑板二3,所述支撑板一2和所述支撑板二3的相对应之间且位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4,所述支撑板一2的一侧中部设置有控制箱5,所述固定板4的中部两端均设置有液压伸缩杆6,所述支撑板一2和所述支撑板二3的中部之间且位于所述固定板4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板7,所述升降板7与所述液压伸缩杆6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一2和所述支撑板二3的相对应一侧均设置有滑槽8,所述升降板7的两端与所述滑槽8相配合连接,所述升降板7的下端中部设置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下端中部设置有塑型块10,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塑型块10相匹配的塑型模具11,所述塑型模具11与所述支撑底座1之间设置有导热座12,所述导热座12的内部设置有导热腔13,所述导热座12的一侧上端设置有与供热机构连接的进油管14,所述导热座12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进油管14的下方设置有回流管15,所述导热腔13靠近所述回流管15的一端设置有隔块16,所述塑型模具11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导热腔13连接的连接管17,所述塑型模具11的下端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回流管15连接的直流管18。实施例二:如图1-3所示,所述控制箱5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格栅。所述液压伸缩杆6通过连接板与所述升降板7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升降板7固定连接。所述滑槽8的两端侧壁均为燕尾型结构,所述升降板7的两端两侧均为与所述燕尾型结构相对应的凸块。如图1-3所示,所述固定板4的与所述支撑底座1之间设置有滑动杆19,所述滑动杆19均穿插所述升降板7的两端的滑动通孔。所述导热座12的外部套设有隔热罩20。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底座1进行支撑稳定,且通过支撑板一2和支撑板二3进行支撑,使得之间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产耐热聚乳酸制品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板一(2)和支撑板二(3),所述支撑板一(2)和所述支撑板二(3)的相对应之间且位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4),所述支撑板一(2)的一侧中部设置有控制箱(5),所述固定板(4)的中部两端均设置有液压伸缩杆(6),所述支撑板一(2)和所述支撑板二(3)的中部之间且位于所述固定板(4)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板(7),所述升降板(7)与所述液压伸缩杆(6)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一(2)和所述支撑板二(3)的相对应一侧均设置有滑槽(8),所述升降板(7)的两端与所述滑槽(8)相配合连接,所述升降板(7)的下端中部设置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下端中部设置有塑型块(10),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塑型块(10)相匹配的塑型模具(11),所述塑型模具(11)与所述支撑底座(1)之间设置有导热座(12),所述导热座(12)的内部设置有导热腔(13),所述导热座(12)的一侧上端设置有与供热机构连接的进油管(14),所述导热座(12)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进油管(14)的下方设置有回流管(15),所述导热腔(13)靠近所述回流管(15)的一端设置有隔块(16),所述塑型模具(11)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导热腔(13)连接的连接管(17),所述塑型模具(11)的下端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回流管(15)连接的直流管(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耐热聚乳酸制品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板一(2)和支撑板二(3),所述支撑板一(2)和所述支撑板二(3)的相对应之间且位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4),所述支撑板一(2)的一侧中部设置有控制箱(5),所述固定板(4)的中部两端均设置有液压伸缩杆(6),所述支撑板一(2)和所述支撑板二(3)的中部之间且位于所述固定板(4)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板(7),所述升降板(7)与所述液压伸缩杆(6)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一(2)和所述支撑板二(3)的相对应一侧均设置有滑槽(8),所述升降板(7)的两端与所述滑槽(8)相配合连接,所述升降板(7)的下端中部设置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下端中部设置有塑型块(10),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塑型块(10)相匹配的塑型模具(11),所述塑型模具(11)与所述支撑底座(1)之间设置有导热座(12),所述导热座(12)的内部设置有导热腔(13),所述导热座(12)的一侧上端设置有与供热机构连接的进油管(14),所述导热座(12)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进油管(14)的下方设置有回流管(15),所述导热腔(13)靠近所述回流管(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河
申请(专利权)人:佰信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