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17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露水冷凝发生的触摸面板。触摸面板(200)包括第一透明基板(21)和第二透明基板(22)。在第一透明基板(21)的一主面(21a)上形成第一导电膜(23)。在第二透明基板(22)的一主面(22a)上形成作为防止露水冷凝部的防止水蒸气透过层(40)。在该防止水蒸气透过层(40)上形成第二透明导电膜(24)。触摸面板(200)以区域边界部(26)作为边界,具有可视区域部(26a)和非可视区域部(26b)。防止水蒸气透过层(40)至少设置在可视区域部(26a)上。在非可视区域部(26b),即触摸面板(200)的外框部分上,利用粘接层(31)来粘接固定第一透明基板(21)和第二透明基板(22),使第一透明导电膜(23)和第二个透明层电膜(24)维持规定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在各种电子机器的输入操作部上的触摸面板,例如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显示面上,与显示内容对应,能够以笔或者手指通过按压操作来进行规定信号的输入操作的触摸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便携式机器或者安装有菜单选择功能的电子机器上,与显示内容对应,使笔或者手指通过按压操作来进行规定信号的输入操作的触摸面板正在日渐增加。就这种触摸面板而言,公知有若干种类型。下面,利用附图来说明使用最多的电阻膜模拟方式的触摸面板。其中,为了容易理解触摸面板的构成和结构,在图中放大其厚度方向的尺寸来表示。图6为现有触摸面板的截面图。触摸面板100具有第一透明基板1,在其一主面1a上,利用飞溅法等而形成有由搀杂锡的氧化铟(以下称为ITO)等构成的第一透明导电膜3,其膜厚例如大约为200。作为第一透明基板1的材料,使用玻璃板或者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树脂片。或者使用透明性良好的双轴延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等高分子薄膜。而且,在触摸面板100的第一透明导电膜3上,在区域边界部6的内侧(即可视区域部)6a上,以规定间距设置有由绝缘性环氧树脂等制成的微小尺寸的点隔板5。其中,对于第一透明基板1来说,当其为如薄膜等那种富有挠性的材料的情况下,可将支撑用的聚碳酸酯树脂或者丙烯酸树脂等树脂片或者玻璃板粘贴在另一主面1b上。而且,在触摸面板100的操作侧配置有供笔或者手指进行按压操作的第二透明基板2。通常,第二透明基板2由透明性良好的双轴延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碳酸酯、环烯系薄膜构成。在第二透明基板2的一主面2a上,通过飞溅法等而形成有由ITO等构成的第二透明导电膜4,其膜厚例如大约为200。在可视区域部6a中,第二透明导电膜4保持规定的间隔与第一透明导电膜3相对维持。为了维持这种状态,第一透明基板1和第二透明基板2的区域边界部6的外侧(即非可视区域部6b),例如粘接成镜框形状。为了供笔或者手指按压操作,在第二透明基板的另一主面2b上设置有由丙烯酸系树脂制成的铅笔硬度为3H的硬涂层7。硬涂层7可以防止笔或者手指在操作时产生伤痕等。在非可视区域部6b上,按规定图形而形成有将电压供给至透明导电膜3、4用的线路和电极(以下称为线路和电极图形)8、12,内涂层保护膜9、13,外涂层保护膜10、14,以及粘接第一透明基板1和第二透明基板2用的粘接层11。其中,线路和电极图形8、12利用使银粉在树脂中分散的导电性涂料的印刷干燥膜而形成,保护膜9、13和保护膜10、14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不需要线路和电极图形8与线路和电极图形12电气连接的地方的绝缘性而设置的。其中,在图6中表示的是在第一透明基板1的一主面1a的全部表面上形成透明导电膜3,而在第二透明基板2的一主面2a的全部表面上形成透明导电膜4。因此,在线路和电极图形8、12的下部,分别配置内涂层保护膜9、13。但是,如果按规定的图形蚀刻透明导电膜3、4,也可以使线路和电极图形8、12中的不需要线路等电气连接的部分不与透明导电膜3、4重叠,从而就不必设置内涂层保护膜9、13。一般地,构成镜框状的非可视区域部6b是层积保护膜9、10、13、14,线路和电极图形8、12,和粘接层11等而构成。因此,可视区域部6a的第一透明导电膜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4的间隔为80~300μm左右。此外,可视区域部6a的第一透明导电膜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4的间隔,由于第一透明基板1或者第二透明基板2的挠曲等,而部分地存在80μm以下的部分,也存在300μm以上的部分,因此比较凹凸。而且,触摸面板100具有用于将导出信号从第一透明导电膜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4传递至外部电路而粘接固定的挠性线路板(以下称为FPC)15,其尾部与机器的外部电路(图中没有示出)连接而放置在各种电子机器上。在FPC15中,在基板薄膜16一侧的表面上具有多个线路图形17,构成为由覆盖层18覆盖各线路图形17的中间部分等的露出不要部分。而且,FPC15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19并通过热压接而与第二透明基板2连接,使FPC15的各线路图形17与线路和电极图形8、12之间电气连接。现有的触摸面板100如上述这样构成。在其使用时,按压操作第二透明基板2上的规定位置,使第二透明基板2部分挠曲。从而部分地使其与该操作位置相对应的透明导电膜3、4彼此的位置接触,通过FPC15能够检测出该接触位置。其中,就与本申请专利技术相关的已有技术而言,在日本专利特许公开、特开平6-28098号公报、特开2002-328779号公报中有所揭示。现有的触摸面板是在第二透明基板2上使用高分子薄膜制成的材料所构成的。因此,第二透明基板2一侧的水蒸气透过性高,若在高温高湿气氛下长时间放置,则在触摸面板的内部空间(即第一透明基板1和第二透明基板2之间)所构成区域内的空气层也成为高温高湿的气氛。然后,若将该触摸面板快速移动至低温低湿的气氛下,则在触摸面板内会产生露水冷凝的不良情况。其中,在第二透明基板2的一主面2a一侧构成的第二透明导电膜4是由作为无机化合物的ITO所构成。因此,具有防止水蒸气透过的功能。但是,由于其膜厚根据光线透过率和电阻值的关系为200左右,所以根据JIS K 7129或者摩根法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3g/(m2·天)。例如,当进行在温度为60℃、湿度为90%的高温高湿环境下放置触摸面板240小时后,快速地移动至温度为25℃、温度为60%的常温常湿环境内的严格环境负荷试验时,在触摸面板的内部会发生露水冷凝现象。其厚度在ITO制成的触摸面板中是难以可靠地防止水分浸入或者防止露水冷凝的。通常,对于使用触摸面板的环境来说,在实际应用中较少出现环境快速产生较大变化的可能性。但是,因为这种严格的环境试验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触摸面板的寿命和可靠性,所以这些试验结果仍是极为重要的。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难以产生内部露水冷凝现象的触摸面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触摸面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两个透明基板的至少任何一个是由树脂片或者高分子薄膜制成,在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主面上形成有第一透明导电膜,在第二透明基板的一主面上形成有第二透明导电膜。第一透明导电膜和第二透明导电膜以规定的距离相对配置。此外,第一透明导电膜和第二透明导电膜相对的区域具有可视区域部和非可视区域部两个区域。非可视区域部被粘接固定,在可视区域部中,在第一透明导电膜和第二透明导电膜中至少一方的可视区域部上设置有防止露水冷凝部。通过设置防止露水冷凝部,可以防止由湿度条件变化而引起的露水冷凝发生。例如,即使改变环境条件将本专利技术的触摸面板从高温高湿气氛环境下快速移动至低温低湿气氛环境下,也能够防止在触摸面板的内部产生露水冷凝。此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触摸面板来说,作为防止露水冷凝部,在基板的外侧或者基板与配置在基板上的透明导电膜之间,设置有由无机化合物构成的防止水蒸气透过层,而能够实现防止水分浸入到由树脂片或者高分子薄膜构成的透明基板。就这种结构而言,由于在树脂片或者高分子薄膜制的基板上,设置与配置在基板上的透明导电膜不同的专用防止水蒸气透过层,而能够抑制树脂片或者高分子薄膜制成的透明基板的水蒸气透过性,因此,即使在高温多湿环境气氛下,水蒸气也难以流入触摸面板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主面和另一主面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两个透明基板中的至少一方是由树脂片或者高分子薄膜制成的,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主面侧形成有第一透明导电膜,而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一主面侧形成有第二 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和第二透明导电膜以规定的距离相对配置,且具有可视区域部和非可视区域部两个区域,在所述非可视区域部而被粘接固定,在所述可视区域部中,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一主面侧和另一主面侧的任何一方上设置有防止露水冷凝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西朗村上哲郎藤井树之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