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391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触摸面板,具有下基板、上基板、偏光板。上基板层叠在下基板的上面,偏光板层叠在上基板的上面。在下基板的上面形成有彼此绝缘,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下导电层。在上基板的上面形成有彼此绝缘,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发行排列的多个上导电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中使用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方式的触摸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移动电话或汽车导航装置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功能化和多样化正在进展。伴随着此,在液晶等显示元件的前面安装光透过性、静电电容传感器方式的触摸面板的设备增加。用户通过触摸面板进行背面的显示元件上显示的文字或记号、图案等视觉识别或选择,用手指或专用笔等触摸操作触摸面板,进行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因此,要求视觉识别性优异,容易进行操作的触摸面板。使用图6、图7,说明这样的以往的触摸面板。图6是以往的触摸面板的剖视图,图7是同一分解立体图。须指出的是,为了容易理解结构,放大显示导电层等的尺寸。触摸面板8具有下基板1、上基板4和薄片7。在下基板1的上面,多个下导电层2以规定间隔排列,并且在下导电层2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下电极3。而在上基板4的上面,以规定间隔沿与下导电层2正交的方向排列多个上导电层5,并且在上导电层5的端部分别形成有上电极6。光透过性的下基板1、上基板4是薄膜状。光透过性的下导电层2、上导电层5是带状,由氧化铟锡等形成。光透过性的薄片(sheet)7是薄膜状。在下基板1的上面层叠上基板4,在上基板4的上面层叠薄片7,通过接合层(不图示),它们粘贴在一起,构成触摸面板8。如图6所示,触摸面板8安放在上面安装偏光板9的液晶显示元件10的前面,安装在电子设备中。而且,多个下电极3或上电极6通过连接器或导线(不图示)与设备的电子电路连接(不图示)。-->用户在通过下电极3或上电极6依次向下导电层2和上导电层5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按照液晶显示元件10的显示,用手指或专用笔触摸操作薄片7的上面。操作的地方的下导电层2和上导电层5之间的静电电容变化。电子电路根据该变化检测出操作的地方,切换设备的各种功能。也即,电子电路首先在下导电层2A和上导电层5A之间施加电压,接着在下导电层2A和上导电层5B之间施加电压。这样依次在下导电层2A与各上导电层5之间施加电压。然后,在下导电层2B与上导电层5A之间施加电压,然后在下导电层2B与上导电层5B之间施加电压。这样依次在下导电层2B与各上导电层5之间施加电压。以下,依次切换下导电层2,电子电路对于下导电层2和上导电层5的多个组合依次施加电压。在这样的状态下,例如在下导电层2B与上导电层5B交叉的地方的上方,用户触摸薄片7时,下导电层2B和上导电层5B之间的静电电容变化。电子电路根据该变化检测到操作地方,按照该操作位置,切换设备的功能。这样的触摸面板例如在特表2004-535712号公报中描述。可是,层叠下基板1及其上面的下导电层2、层叠在其上的上基板4和上导电层5、薄片7,构成触摸面板8。这些部件的材料不同,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在室外或荧光灯下等周围特别明亮的状态下使用时,阳光或灯光等的外部光在这些界面反射。结果,不易观察在触摸面板8的背面配置的液晶显示元件10的显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配置在背面的液晶显示元件等的视觉识别性良好,操作容易进行的触摸面板。本专利技术的触摸面板具有下基板、上基板、偏光板。下基板具有第一面和该第一面的背面侧的第二面。上基板具有第三面和该第三面的背面侧的第四面。上基板以第四面层叠在下基板1的第一面,偏光板层叠在上基板的第三面。在下基板的第一面形成有彼此绝缘、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下导电层。在上基板的第三面形成有彼此绝缘、且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上导电层。在该结构中,通过偏光板能把外部光的反射减半。因此,如果使用该触摸面板,用户就容易观察背面的液晶显示元件等的显示,容易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触摸面板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下基板的局部俯视图。图3B是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上基板的局部俯视图。图3C是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局部俯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和设备的电子电路的连接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触摸面板的剖视图。图6是以往的触摸面板的剖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触摸面板的剖视图,图2是同一分解立体图。图3A、图3B分别是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下基板、上基板的局部俯视图,图3C是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局部俯视图。须指出的是,为了容易理解结构,放大显示导电层等的尺寸。触摸面板20具有下基板11、上基板14和偏光板19。在下电极11的上面(第一面),以规定间隔沿第一方向排列多个下导电层12,并且在下导电层12的端部分别设置下电极13。也即,下导电层12彼此绝缘。而在上基板14的上面(第三面),以规定间隔沿与下导电层12正交的方向排列多个上导电层15,并且在上导电层15的端部分别形成上电极16。也即,上导电层15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排列,彼此绝缘。而且,上基板14在其下面(第四面)层叠在下基板11的上面(第一面)。光透过性的下基板11、上基板14由聚醚砜或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薄膜形成。光透过性的下导电层12、上导电层15由氧化铟锡或氧化锡形成。下电极13、上电极16由银或碳等形成。如图2、图3A所示,大致方形的多个导电部17连接为带状,形成下-->导电层12。此外,在下导电层12彼此之间形成大致方形的多个空隙部17A。而如图2、图3所示,大致方形的多个导电部18连接为带状,形成上导电层15。此外,在上导电层15之间形成大致方形的多个空隙部18A。下基板11和上基板14如图1、图3C所示,导电部17与空隙部18A、导电部18与空隙部17A分别相互重叠,位于上下并层叠。在这样的位置关系下,下基板11与上基板14通过丙烯酸或橡胶等的接合层(不图示)等粘贴在一起。偏光板19层叠、粘贴在上基板14的上面(第三面)上。例如吸附碘或染料,并延伸、定向的聚乙烯醇等的上下面,层叠把聚合了降冰片烯等的环烯类聚合体的薄膜延伸的可挠性的相位差层,形成偏光板19。该相位差层具有双折射性,对透过光赋予1/4波长的相位差。这样构成触摸面板20。如图1所示,在上面安装偏光板31的液晶显示元件32的前面空出0.2~0.5mm的间隙配置触摸面板20,并安装在电子设备上。而且,如图4所示,多个下电极13或上电极16通过连接器或导线40与设备的电子电路41连接。用户在通过下电极13或上电极16向下导电层12的每一个和上导电层15的每一个依次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按照液晶显示元件32的显示,用手指或专用笔等触摸操作偏光板19的上面。该操作的地方的下导电层12和上导电层15各自的静电电容变化。电子电路41根据该变化检测出操作的地方,切换设备的各种功能。也即,在向下导体层12和上导体层15施加了电压的状态下,用户触摸偏光板19时,例如上导电层15B、下导电层12A、12B各自的静电电容变化。电子电路41根据该变化检测出操作的地方,按照该操作位置,切换设备的功能。须指出的是,下导电层12和上导电层15在导电部17重叠空隙部18A,在导电部重叠空隙部17A,并且位于上下地层叠而使上基板14与下基板11粘贴在一起。此外,电子电路41不是通过下导电层12和上导电层15之间的电容变化,而根据操作的地方附近的下导电层12和上导电层15各自的电容变化,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面板,包括:    下基板,其具有第一面和所述第一面的背面侧的第二面,在所述第一面形成有彼此绝缘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下导电层;    上基板,其具有第三面和所述第三面的背面侧的第四面,以所述第四面层叠在所述下基板的所述第一面,并且在所述第三面形成有彼此绝缘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上导电层;和    偏光板,其层叠在所述上基板的所述第三面。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4-11 2007-1036321.一种触摸面板,包括:下基板,其具有第一面和所述第一面的背面侧的第二面,在所述第一面形成有彼此绝缘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下导电层;上基板,其具有第三面和所述第三面的背面侧的第四面,以所述第四面层叠在所述下基板的所述第一面,并且在所述第三面形成有彼此绝缘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上导电层;和偏光板,其层叠在所述上基板的所述第三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下相位差板,其设置在所述下基板的所述第二面上;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立畠直树松本贤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