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73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薄膜/玻璃结构的触摸面板(8)中的上侧电极部件(1)的透明绝缘薄膜(11)在整个周边具有向上的倾斜端面(11a)。又,薄膜/薄膜结构的触摸面板(8A)中的上侧电极部件(1)的透明绝缘薄膜(11)及下侧电极部件(2)的透明绝缘薄膜(22)在整个周边具有向上的倾斜端面(11a、22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搬运作业时或上架时不会发生透明绝缘薄膜的剥离,且在由机械进行的上架时机械停止次数也少的触摸面板
技术介绍
以往有下述触摸面板,其配置在连接于计算机上的LCD(液晶显示器)或CRT(阴极射线管)等的显示画面上,根据透视的显示画面上显示的指示以手指或笔等从上按压,从而可将按压处的显示画面中的位置输入计算机。在最一般的透明电极类型(电阻膜方式)的触摸面板中,有检测矩阵形的特定坐标的类型的数字(矩阵)方式、可检测任意坐标的类型的模拟方式2种类型,数字方式设为菜单输入,模拟方式设为图形或手写文字输入,为不同的使用方法。又,数字方式、模拟方式的任何一种,都可采取薄膜/玻璃结构或薄膜/薄膜结构。在此所谓薄膜/玻璃结构的触摸面板,如图13所示,是指设置有在透明绝缘薄膜111的下表面上具有透明电极的上侧电极部件101、在玻璃板121的上表面上具有透明电极的下侧电极部件102,并且利用粘接剂或双面胶带104等使上侧电极部件101与下侧电极部件102在其周缘部接合。另外,在各图上,省略了透明电极,为了清楚表现薄膜材料及玻璃材料的叠层状态而简化表示。又,所谓薄膜/薄膜结构的触摸面板,是指设置有在透明绝缘薄膜111的下表面上具有透明电极的上侧电极部件101、在透明绝缘薄膜122的上表面上具有透明电极的下侧电极部件102,并且玻璃板(透明支承板)105与下侧电极部件102的下表面整面接合(参照图17)。关于上述薄膜/玻璃结构及薄膜/薄膜结构,在例如特开第2587975号公报、实公平3-37055号公报上有介绍。但是,以往的触摸面板,透明绝缘薄膜111、122和玻璃板121、105的端面利用垂直于各部件表面的切断形成,所以存在以下问题。(1)首先,是在触摸面板的搬运作业时误将透明绝缘薄膜111剥离而产生次品的问题。用手处理触摸面板时,虽然用手指捏着触摸面板的平行的2边的端面以便不在输入区域留下指纹等,但始终保持手指106垂直按压端面是相当困难的。触摸面板的尺寸大时,特别容易发生前述问题。当手指从倾斜方向按压在触摸面板的透明绝缘薄膜111的端面上时,透明绝缘薄膜的端面上部被压缩,而当压缩不完全时透明绝缘薄膜111的端面下部翘起,即发生剥离(参照图14)。并且在上述触摸面板的搬运作业时,手指从倾斜方向按压在触摸面板的透明绝缘薄膜的端面上,触摸面板的端面上部被压缩,结果,往往是粘接剂104也被压缩,从而被从上侧电极部件101与下侧电极部件102之间向外挤出。在双面胶带的情况下,也在芯材的表面涂敷形成有粘接剂104,所以同样地有时双面胶带的粘接剂104也被压缩,从而被从上侧电极部件101与下侧电极部件102之间向外挤出。如果该溢出的粘接剂104就这样附着在手指106上,则在利用该手指106再次接触触摸面板时,可能移到触摸面板108的表面或背面上。或者,该溢出的粘接剂104在上述搬运作业后,附着在用于将触摸面板108收纳在图15所示那样的架子7内的推压工具上时,在反复利用该推压工具进行收纳的过程中,附着物从该推压工具上剥离,该剥离的附着物可能移到架子7内的其他触摸面板108的表面或背面上。这样移到触摸面板108的表面或背面上而产生的问题在于以下方面。·辨认性·输入特性(在表面附着有胶时)前者“辨认性”的问题是,由于触摸面板是设置在LCD等显示器上一边透视显示器显示一边输入的,所以存在附着物遮挡该透视而难以看到显示的问题。又,后者“输入特性”的问题是,使用输入笔书写文字等时,即使使笔尖在触摸面板表面上滑动,由于附着物损害了输入面的平滑性所以书写感变差。即,笔不会平滑移动,不能进行希望的输入。这对于触摸面板来说是致命伤。(2)又,上述溢出的粘接剂104在上述搬运作业之后,在使用机械手传送触摸面板时,有时机械手的卡盘与触摸面板由于上述粘接剂104而难以分开。此时,会将触摸面板移动到与预定场所不同的场所,即、落到地上等使触摸面板损坏。(3)并且最近的触摸面板正在窄框化,双面胶带等的宽度窄,所以上述那样溢出的粘接剂104附着在手指106或推压工具或其他上时,有时触摸面板会完全转移到手指106或推压工具及其他上。在这种情况下,在其周缘部将触摸面板的上侧电极部件101和下侧电极部件102接合、且用于隔离触摸面板的内侧(电极间的空气层)与触摸面板的外侧的隔离件局部消失,而产生以下的问题。牛顿环的发生动作不良前者“牛顿环的发生”,是由于空气从上述隔离件脱落部分自由出入,所以与上侧电极部件101的变形相对的空气层的反作用力不起作用,反复输入过程中上侧电极部件101下垂,而发生牛顿环。后者“动作不良”的问题,存在2种情况。首先,第一种是湿气从上述隔离件的脱落部分进入触摸面板的内侧(电极间的空气层),所以金属部分劣化从而导致动作不良。而第二种是异物从上述隔离件的脱落部分进入触摸面板的内侧(电极间的空气层),所以电极间由于异物而导通从而导致动作不良。(4)又,将触摸面板108收纳在架子7内时,透明绝缘薄膜111的剥离成为问题。触摸面板108向架子7的各层的收纳,是使触摸面板108的平行的两边沿着在架子7的侧板内侧水平开设的槽7b向里面插入而进行的(参照图15),但由于槽7b的宽度窄,所以在架子7的各插入口处,触摸面板108的前端部容易接触架子7的搁板7a。因此,在仅触摸面板108的透明绝缘薄膜111的端面碰到架子7的搁板7a时,比透明绝缘薄膜111更下方的部件插入架子7的槽7b内,与此相对透明绝缘薄膜111被挡在插入口的外面,而发生剥离(参照图16)。并且,触摸面板108向架子7的各层的收纳利用机械连续进行时,哪怕透明绝缘薄膜111的端面与架子7的搁板7a之间的碰撞即使发生在一层,由于在该时刻不能插入,或来不及下一层的插入,也会发生机械停止。这些都是触摸面板特有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搬运作业时或上架时不会发生透明绝缘薄膜的剥离、且在由机械进行的上架时机械停止次数也少的触摸面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则提供一种触摸面板,其备有在透明绝缘薄膜的下表面上具有透明电极的上侧电极部件;在玻璃板的上表面上具有透明电极的下侧电极部件;上述上侧电极部件的上述透明绝缘薄膜在整个周边具有随着从下向上而朝内倾斜的倾斜端面。又,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则提供一种触摸面板,其备有在透明绝缘薄膜的下表面上具有透明电极的上侧电极部件;在透明绝缘薄膜的上表面上具有透明电极的下侧电极部件;接合在上述下侧电极部件的下表面整面上的、玻璃板的透明支承板;上述上侧电极部件的上述透明绝缘薄膜及上述下侧电极部件的上述透明绝缘薄膜在整个周边分别具有随着从下向上而朝内倾斜的倾斜端面,且上述上侧电极部件的上述透明绝缘薄膜设置在上述下侧电极部件的上述透明绝缘薄膜的除上述倾斜端面以外的上表面上。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则提供一种触摸面板,其在第1方案所述的触摸面板中,上述上侧电极部件的上述透明绝缘薄膜的整个周边的端面比上述下侧电极部件的上述玻璃板的整个周围的端面更向内侧后退,从而形成后退部。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案,则提供一种触摸面板,其在第1方案所述的触摸面板中,上述下侧电极部件的上述透明绝缘薄膜的整个周边的端面比上述玻璃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备有:在透明绝缘薄膜(11)的下表面上具有透明电极的上侧电极部件(1);在玻璃板(21)的上表面上具有透明电极的下侧电极部件(21);上述上侧电极部件的上述透明绝缘薄膜在整个周边具有随着从下 向上而朝内倾斜的倾斜端面(11a)。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3-2-12 033653/20031.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备有在透明绝缘薄膜(11)的下表面上具有透明电极的上侧电极部件(1);在玻璃板(21)的上表面上具有透明电极的下侧电极部件(21);上述上侧电极部件的上述透明绝缘薄膜在整个周边具有随着从下向上而朝内倾斜的倾斜端面(11a)。2.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备有在透明绝缘薄膜(11)的下表面上具有透明电极的上侧电极部件(1);在透明绝缘薄膜(22)的上表面上具有透明电极的下侧电极部件(2);接合在上述下侧电极部件(2)的下表面整面上的、玻璃板的透明支承板(5);上述上侧电极部件的上述透明绝缘薄膜及上述下侧电极部件的上述透明绝缘薄膜在整个周边分别具有随着从下向上而朝内倾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真也桥本孝夫楠田康次三浦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