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护理用创伤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4694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7
一种急诊护理用创伤止血装置,包括底座和弧板,弧板左右侧底部均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摆板,所述摆板底端均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插板,所述插板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顶部左右侧;所述弧板底部中心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主压片,所述弧板底部左右侧均设置有可径向移动的预压片;所述底座内部左右侧均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侧压片;所述底座前侧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座,所述移动座顶部设置有可调节长度的绑带,所述绑带外周设置有可沿长度方向移动的圆压片,圆压片左右侧的绑带外周均套装有调节压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压迫止血法存在的压迫力不足而导致的渗血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护理用创伤止血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诊护理用创伤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而对于急诊收治的创伤出血患者,加压包扎止血法是较为常见的止血方法,此法适用于各种伤口,是目前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其具体方法是: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适当增加压力包扎,压力大小以能止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宜(当伤肢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可出现指端发绀现象),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当没有无菌纱布时,可使用消毒过的餐巾代替。但是上述方法对于一些伤口较大出血较多的患者而言,其压迫的压力往往不够,因此,常常会出现包扎之后血液渗出包扎布的情况,导致医护人员需要重新进行包扎,不但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急诊护理用创伤止血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压迫止血法存在的压迫力不足而导致的渗血等问题。为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护理用创伤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弧板(4),弧板(4)左右侧底部均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摆板(5),所述摆板(5)底端均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插板(6),所述插板(6)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顶部左右侧;/n所述弧板(4)底部中心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主压片(8),所述弧板(4)底部左右侧均设置有可径向移动的预压片(9);所述底座(1)内部左右侧均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侧压片(2);/n所述底座(1)前侧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座(3),所述移动座(3)顶部设置有可调节长度的绑带(10),所述绑带(10)外周设置有可沿长度方向移动的圆压片(11),圆压片(11)左右侧的绑带(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护理用创伤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弧板(4),弧板(4)左右侧底部均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摆板(5),所述摆板(5)底端均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插板(6),所述插板(6)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顶部左右侧;
所述弧板(4)底部中心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主压片(8),所述弧板(4)底部左右侧均设置有可径向移动的预压片(9);所述底座(1)内部左右侧均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侧压片(2);
所述底座(1)前侧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座(3),所述移动座(3)顶部设置有可调节长度的绑带(10),所述绑带(10)外周设置有可沿长度方向移动的圆压片(11),圆压片(11)左右侧的绑带(10)外周均套装有调节压片(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创伤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左右侧顶部均向下开有插孔(7),所述插板(6)分别滑动连接于插孔(7)内;所述底座(1)左右侧均设置有限位座(16),所述限位座(16)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两根锁杆(21),所述锁杆(21)外侧固定连接有拉板(23),所述锁杆(21)内侧端固定连接有挡片(15),锁板(20)外周套装有锁止弹簧(22);
所述底座(1)左右侧均开有贯穿至所述插孔(7)的限位孔,所述挡片(15)内侧固定连接有锁板(20),所述锁板(20)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孔内;
所述插板(6)沿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锁孔,所述锁板(20)插入任意所述锁孔内形成所述插板(6)和底座(1)位置固定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创伤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压片(8)顶部转动连接有主螺杆(24),所述主螺杆(24)螺纹连接于所述弧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圣英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