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板簧的支撑孔和具有支撑孔的板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63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车辆部件弹簧支撑在车辆的车身(2)上的板簧(11)的支撑孔(10、20),其中支撑孔(10、20)将板簧(11)可枢转地安装在车身(2)上并且具有通孔(14)。扭力弹簧(15)布置在通孔(14)中,扭力弹簧(15)可以相对于支撑孔(10、20)扭转并且可以不可旋转地连接至车身(2),其中支撑孔(10、20)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向内突出到通孔(14)中的第一扣件(16),以及扭力弹簧(15)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向外突出到通孔(14)中的第二扣件(17),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形成锁定接合,锁定接合根据支撑孔(10、20)和扭力弹簧(15)之间的相对扭转的程度来停止该相对扭转。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支撑孔(10、20)的板簧(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板簧的支撑孔和具有支撑孔的板簧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尤其用于将车辆部件(例如车轮架)弹簧支撑在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上或者车身上的板簧的支撑孔,以及涉及根据权利要求8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板簧。
技术介绍
用于将车轮架弹簧支撑在车辆上的板簧是众所周知的。由车轮架和车辆的车轮悬架或车身可旋转地保持的在车轮之间建立机械连接的任何装置可以被理解为车轮架。这种板簧特别用在商用车辆上,例如相对较小和相对较大的货车。通常,板簧以对准的方式附接到机动车辆,使得所述弹簧的纵向范围大体上平行于机动车辆的纵向方向。此外,通过设置在所述弹簧上的支撑孔将板簧可枢转地安装在车身上是公知常识。因此,例如,US2012/0211931A1描述了一种复合板簧,该复合板簧具有在所述弹簧的端部处整体形成的支撑孔,每个支撑孔均具有通孔,板簧的端部段通过该通孔可枢转地连接至机动车辆的车身。US6428025B1还公开了一种多叶板簧,其具有一体地形成在板簧的端部段的支撑孔并且具有通孔,在通孔的内圆周上形成有锯齿部。支撑孔通过可旋转地保持在车身上的轴承销可枢转地安装,其中轴承销在其外圆周上具有锯齿部,这些锯齿部与支撑孔的锯齿部接合,以便一旦将轴承销插入支撑孔就与之共同旋转。轴承销的旋转运动受到牢固地连接到车身的止挡件的限制,因此,在板簧相对于车身略微弹簧运动的情况下,支撑孔与轴承销一起自由旋转。一旦轴承销的自由旋转运动被止挡件停止,轴承销就会通过锯齿部在支撑孔上施加扭矩。这旨在抵消车辆的侧倾运动(与板簧的过度弹簧运动相对应)。KR101219333B1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板簧,该板簧通过支撑孔可枢转地安装,该支撑孔在连接到车身的钩环上具有通孔。在支撑孔中装有一个自由轮离合器。在与板簧相对于车身的正常弹簧运动相对应的支撑孔的旋转角度范围内,离合器空转,也就是说它在支撑孔上不产生转矩。自由轮离合器仅在板簧的过度弹簧运动(对应于支撑孔过度扭转)的情况下才进入锁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阻止了支撑孔的进一步旋转运动。这旨在防止板簧触底,也就是撞击车身。US5007660A和US6019384A各自公开了在端部上形成具有支撑孔的多叶板簧,其中一个支撑孔可枢转地保持在钩环的第一端上。钩环的第二端通过扭力弹簧单元的插入可枢转地保持在机动车辆的车身上。在第二钩环端部相对于不可旋转地保持在车身上的扭力弹簧单元扭转的情况下产生的弹力由橡胶弹性衬套产生,该橡胶弹性衬套一方面不可旋转地保持在扭力弹簧单元上,另一方面,与第二钩环端部不可旋转地连接。为了防止橡胶衬套过载,相对的扭转受到止挡件的限制。在GB937027A中描述了一种多叶板簧,该多叶板簧具有附接到端部的支撑孔,每个支撑孔具有通孔。支撑孔分别可枢转地安装在连接到车辆的车身的轴承销上。多个橡胶辊安装在方形横截面的轴承销和围绕轴承销的支撑孔(同样设计为方形)之间,这些橡胶辊在轴承销和支撑孔位之间发生相对扭转的情况下发生弹性变形,以这种方式以实现板簧的渐进的弹簧作用。此外,KR100369037B1示出了一种多叶板簧,该多叶板簧在端部形成有支撑孔,该支撑孔穿过该开口,在该开口中与车身连接的轴承销抬起,以提供可枢转地安装支撑孔。支撑孔在其两侧的每一侧(也就是,在由轴承销限定的枢转轴线的方向上)由锥形弹簧支撑,以便抵消在枢转轴线的方向上作用的力。EP1354731B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轮悬架的可调节的扭力弹簧单元,该扭力弹簧单元尤其可以通过将扭力弹簧单元插入到板簧的固定轴承和车辆的车身之间来预加载板簧。KR20180032228A还示出了一种多叶板簧,其在端部上形成有支撑孔,其中支撑孔之一通过车身上的第一轴承衬套可枢转地保持,而另一个支撑孔通过第二轴承衬套可枢转地保持在安装的钩环上,该钩环可相对于车身枢转。每个轴承衬套容纳在相应支撑孔的通孔中,以与其一起旋转。扭力弹簧固定在轴承衬套的内圆周表面上,以便通过将扭力弹簧的自由的、径向向外弯曲的第一端接合到轴承衬套的内圆周表面上的相应开口中而与其一起旋转。扭力弹簧的第二自由端径向向内弯曲。单个止动板穿过轴承衬套,该止动板不可旋转地固定在车身和钩环上,并且其宽侧面基本上在扭力弹簧的整个内径上延伸。取决于扭力弹簧相对于止动板的角位置,扭力弹簧的第二自由端抵靠止动板的宽侧面。由板簧的弹簧运动引起的支撑孔的旋转运动导致容纳在支撑孔中的轴承衬套的相应旋转运动,以与之共同旋转,并因此导致扭力弹簧的相同旋转运动。扭力弹簧的第二自由端与止动板之间的接触使扭力弹簧的旋转运动停止。没有公开关于轴承衬套围绕止动板的旋转安装的设计的更多技术细节。尽管已知的板簧已经提供了优点,但是仍然需要更好和更简单的能力以适应使用板簧的车辆的不同负载和/或行驶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在这种背景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板簧的改进的支撑孔以及具有支撑孔的一种改进的板簧,该支撑孔既结构紧凑又重量轻并且具有高的耐久性,以及使用寿命长,同时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此外,应该可行的是通过简单的措施使板簧的期望的弹簧刚度或弹簧系数适合于特定的预期用途,以便能够在行驶动力学方面提供改进的车辆性能。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板簧的支撑孔和具有权利要求8的特征的板簧来实现。各从属权利要求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别有利的构造。应当注意的是,在以下描述中单独呈现的特征可以以任何技术上有意义的方式组合,并且产生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说明书特别是结合附图附加地表征和说明了本专利技术。此外应注意,在本文中两个特征之间使用的连词“和/或”和联接所述特征应始终被解释为意味着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仅第一特征可以存在,在第二实施例中,仅第二特征可以存在,而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特征都可以存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将车辆部件(例如车轮架)弹簧支撑在车辆(特别是机动车辆)的车身或副车架上的板簧的支撑孔具有通孔,并且将板簧可枢转地安装在车身上。根据本专利技术,设想了一种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可以相对于支撑孔(整体)扭转并且可以不可旋转地连接到车身,也就是说,在支撑孔安装在车身之后,扭力弹簧不可旋转地连接到后者,并且布置在通孔中。此外,支撑孔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向内突出到通孔中的第一扣件,以及扭力弹簧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向外突出到通孔中的第二扣件,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形成锁定接合,该锁定接合取决于支撑孔与扭力弹簧之间的相对扭转的程度来停止相对扭转。由第一和第二扣件形成的锁定接合可以例如通过相互摩擦接触的夹紧鼻、夹紧隆起部、夹紧楔形物等摩擦地实现,和/或例如通过相互抵靠在一起的闩锁鼻主动地实现。换句话说,只要没有第一和第二扣件的锁定接合,相对于扭力弹簧扭转支撑孔的能力就可以使支撑孔围绕扭力弹簧枢转地安装。在此,扭力弹簧有利地形成用于支撑孔的(基本上纯被动的)引导元件。同时,在存在锁定接合的情况下,与该板簧的弹簧系数单独相比,装配有该支撑孔的板簧的总弹簧系数得以改变,特别是增加(根据渐进的弹簧特性),因为随着支撑孔的不断扭转,扭力弹簧会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将车辆部件弹簧支撑在车辆的车身(2)上的板簧(11)的支撑孔,其中所述支撑孔(10、20)将所述板簧(11)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车身(2)上并且具有通孔(14),/n其特征在于,/n扭力弹簧(15)布置在所述通孔(14)中,所述扭力弹簧(15)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孔(10、20)扭转并且能够不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车身(2),其中所述支撑孔(10、20)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向内突出到所述通孔(14)中的第一扣件(16),以及所述扭力弹簧(15)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向外突出到所述通孔(14)中的第二扣件(17),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形成锁定接合,所述锁定接合根据所述支撑孔(10、20)和所述扭力弹簧(15)之间的相对扭转的程度来停止所述相对扭转。/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5 DE 102019131736.31.一种用于将车辆部件弹簧支撑在车辆的车身(2)上的板簧(11)的支撑孔,其中所述支撑孔(10、20)将所述板簧(11)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车身(2)上并且具有通孔(14),
其特征在于,
扭力弹簧(15)布置在所述通孔(14)中,所述扭力弹簧(15)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孔(10、20)扭转并且能够不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车身(2),其中所述支撑孔(10、20)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向内突出到所述通孔(14)中的第一扣件(16),以及所述扭力弹簧(15)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向外突出到所述通孔(14)中的第二扣件(17),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形成锁定接合,所述锁定接合根据所述支撑孔(10、20)和所述扭力弹簧(15)之间的相对扭转的程度来停止所述相对扭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孔,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力弹簧(15)保持在所述通孔(14)中。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孔,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三个第一扣件(16)沿所述通孔(14)的内圆周均匀分布地布置,并且至少三个第二扣件(17)沿所述扭力弹簧(15)的外圆周均匀分布地布置。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孔,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扣件(16、17)分别设计为闩锁鼻,并且所述锁定接合通过所述第一扣件(16)和所述第二扣件(17)之间的主动接触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雅格布·帕兰德里雷纳·苏赫克拉尔夫·欣特泽恩阿尔贝托·吉雷利孔索拉罗弗里德里希·皮特·沃尔夫蒙海姆比约恩·雷夫托马斯·葛哈德斯保罗·赞德伯根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