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相法制备低水解氯含量异氰酸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376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1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相法制备低水解氯含量异氰酸酯的方法,在有或无惰性介质存在的条件下,使相应的胺与化学计量过量的光气在反应区中进行光气化反应,其中反应条件的选择使得至少反应组分胺、异氰酸酯和光气在这些条件下为气态,和将至少一种包含胺的气流和至少一种包含光气的气流供入反应区内,在反应区后端的淬冷区引入二氧化碳流股,二氧化碳流股的摩尔含量小于光气料流摩尔量的60%,可以更容易获得低水解氯含量的异氰酸酯,提高产品收率,降低装置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相法制备低水解氯含量异氰酸酯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气相法制备低水解氯含量异氰酸酯的方法。
技术介绍
通过脂族或脂环族或芳香族胺的气相光气化反应可以制备相应的异氰酸酯。水解氯是异氰酸酯产品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通常指的是在异氰酸酯化合物中存在的不稳定的氯原子。在早期的专利中,如美国公开专利US3179680公开了在少量水存在下加热有机异氰酸酯可降低其中水解氯的浓度,但是水与异氰酸酯反应而可能降低产率或引发其他加工问题。美国公开专利US3219678指出,在大大高于氨基甲酰氯分解成有机异氰酸酯和氯化氢所要求使用的温度条件下加热含水解氯的异氰酸酯后,将惰性气体通过异氰酸酯而除去HCl即可减少水解氯,但是该法中会引发再次形成水解氯的问题。美国公开US3857871指出,将温度为177~232℃的液态多异氰酸酯送去用惰性气体逆流处理即可降低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的水解氯含量并提高反应性。但是仅用热和惰性气体似乎不能最大限度的除去其他异氰酸酯的水解氯,且热处理会进一步的降低异氰酸酯的收率。降低异氰酸酯化合物中水解氯含量的方法还有较多种。例如,将含水解氯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微量的碱金属碳酸盐在高温下长时间混合来降低水解氯,但是该方法在处理之后,难以分离异氰酸酯化合物和碳酸盐,从而产生难以避免的损失。还有在不溶于水的溶剂中合成异氰酸酯并用碳酸氢钠水溶液中洗涤的方法来降低水解氯,但是这种方法,白色不溶物沉积在水相和有机相的边界上,该物质妨碍了随后的分离程序或造成设备的污染,限制了生产规模和在工业上的应用。同时,在使用碱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钠的方法中,残留的金属离子容易对异氰酸酯产品造成污染,限制了异氰酸酯在电子材料等领域的使用。因此现有获得低水解氯含量的异氰酸酯的方法均存在相应的弊端,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方法在不影响产品品质,更易操作的前提下更高收率地获得低水解氯含量异氰酸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气相法制备低水解氯含量异氰酸酯的方法,与传统的低水解氯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相比,可以更容易获得低水解氯含量的异氰酸酯,有效的提高产品的收率,降低装置的投资成本。据已知公开信息可知,在制备异氰酸酯的过程中,光化过程中一个主要的反应如下。氨基酰氯是异氰酸酯制备过程中反应液、粗品及产品中水解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应液浓缩、粗品精制的过程中,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在本领域已经众所周知,即存在以下平衡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令人惊奇的发现,在气相光气化过程中,在反应区之后引入反应性流股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流股的摩尔含量小于光气料流摩尔含量的60%时,可以更易获得低水解氯的异氰酸酯,降低了异氰酸酯水解氯分离纯化难度,提高了产品的收率,减少分离过程废弃物的产生。推测该过程的机理可能为,光气料流与胺料流在有或无惰性气体存在的情况下,经过混合后在反应区进行反应,在反应区结束时,获得高温的异氰酸酯、光气、氯化氢的混合气体,如何将该高温混合气体有效、高收率的降低到稳定的低温状态一直是气相光气化法的关键。传统方法最有效的采用淬冷的方式,将高温气体通过淬冷等形式后获得含光气的反应液,反应液的主要组分为异氰酸酯、光气、氯化氢和相应的氨基酰氯。本专利技术在淬冷区引入反应性的酸性气体二氧化碳,另外参与反应的胺和淬冷用的溶剂均含有微量的水分,该微量水分与二氧化碳共同作用,改变了氨基酰氯生成的平衡反应关系,使得在该反应整体更易得到低水解氯的反应液。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法实现:通过在有或无惰性介质存在的条件下,气态下的胺与化学计量过量的光气在反应区中进行光气化反应,其中反应条件的选择使得至少反应组分胺、异氰酸酯和光气在这些条件下为气态,和将至少一种包含胺的气流和至少一种包含光气的气流供入反应区内,在反应区后端引入二氧化碳的流股,二氧化碳的摩尔用量小于光气料流摩尔量的60%。优选地,二氧化碳的平均含摩尔用量在光气料流摩尔量的5%~50%之间,更优选二氧化碳的平均含摩尔含量在光气料流摩尔量的10%~40%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光气与胺的反应在气相中进行,在气相光气化中,本专利技术设法确保反应过程原料(胺、光气)、最终产物(异氰酸酯)以及可能已经引入的惰性化合物,在反应条件下保持在气相中。从反应所得的基本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过量的光气、二氧化碳和形成的氯化氢气体,将已经分离出来的过量光气至少部分再循环到该反应中。关于二氧化碳流股占光气料流摩尔含量百分比的规定,二氧化碳进入到淬冷区形式并不重要。优选将二氧化碳与淬冷流股混合后再进入淬冷区,亦可将二氧化碳流股不与淬冷流股混合直接接入淬冷区。二氧化碳与淬冷剂混合后加入淬冷区除了可以明显的改善反应效果之外,还可以大幅提升淬冷剂的分散和淬冷效果。二氧化碳流股的加入形式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二氧化碳流股的温度范围为-78℃~40℃,优选-57℃~20℃,更优选-30℃~-5℃。二氧化碳流股压力范围优选0~3.0Mpa(绝对压力),更优选0.3~1.0Mpa。淬冷介质为惰性溶剂或含异氰酸酯的反应液,惰性溶剂可以从烷烃、氯代烷烃、酯类、醚类、芳香烃或卤代烃中选择,例如惰性溶剂可选用氯苯、二氯苯、甲苯、二甲苯、十氢化萘等。惰性溶剂可以为制备过程中的含异氰酸酯的反应液,或惰性溶剂和异氰酸酯反应液的混合物。淬冷剂的使用量为胺流股质量的1~60倍,优选2~30倍。含光气的料流向反应空间的引入可以通过单个含光气的料流来进行,亦可通过供入多个含光气的子流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含光气的子流加和以产生总的光气料流,在这种情况下,计算的二氧化碳的平均摩尔含量比例时,光气料流的摩尔值采用总的光气料流的摩尔值。各种含光气的子流(例如循环光气和新鲜光气)可以在引入之前合并形成含光气的总料流,然后供入反应空间。多个子流(在每种情况下可以为再循环光气、新鲜光气或其混合物)可以在相同或不同位置引入反应空间,从而在反应过程中进一步引入光气。对于本目的,术语"新鲜光气"是指尚未从光气化方法中再循环,且在通常由氯气和一氧化碳合成光气之后尚未经过任何涉及光气反应的反应阶段的含光气的料流。对于本专利技术,光气从反应混合物到循环光气的方法为行业公知知识(如GB737442A),并不是本专利技术的重点。引入的二氧化碳平均摩尔含量可以通过常规的手段来控制。如通过控制光气料流和二氧化碳流股的实时流量进行控制。就本专利技术的工艺而言,唯一重要的是遵循引入的二氧化碳平均摩尔含量占光气料流摩尔量的比例。在本专利技术中,光气料流中可以含有0-10wt%的HCl气体。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可以使用额外惰性介质。惰性介质是在反应空间中在反应温度下为气态形式并且不会与反应过程中存在的化合物反应的介质。惰性介质通常在反应之前与胺和/或光气混合,但也可以与进料流分开引入。例如,可以使用氮气、诸如氦气或氩气的稀有气体,或芳族化合物,例如氯苯、二氯苯、二甲苯或一氧化碳。优选使用氮气和/或氯苯作为惰性介质。惰性介质加入包含胺或者光气的气流中使得惰性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相法制备低水解氯含量异氰酸酯的方法,在有或无惰性介质存在的条件下,使相应的胺与化学计量过量的光气在反应区中进行光气化反应,其中反应条件的选择使得至少反应组分胺、异氰酸酯和光气在这些条件下为气态,和将至少一种包含胺的气流和至少一种包含光气的气流供入反应区内,在反应区后端引入二氧化碳的流股,二氧化碳的摩尔用量小于光气料流摩尔量的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相法制备低水解氯含量异氰酸酯的方法,在有或无惰性介质存在的条件下,使相应的胺与化学计量过量的光气在反应区中进行光气化反应,其中反应条件的选择使得至少反应组分胺、异氰酸酯和光气在这些条件下为气态,和将至少一种包含胺的气流和至少一种包含光气的气流供入反应区内,在反应区后端引入二氧化碳的流股,二氧化碳的摩尔用量小于光气料流摩尔量的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碳的摩尔用量在光气料流摩尔量的5%~50%之间,优选10%~4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气中含有0~10wt%的HCl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碳在反应区之后的淬冷区加入;二氧化碳流股单独加入,或与淬冷介质一起加入淬冷区,优选与淬冷介质一起加入淬冷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碳流股的加入形式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二氧化碳的加入温度为-78℃~40℃,优选-57℃~20℃,更优选-30℃~-5℃;二氧化碳流股的加入绝对压力为0~3.0Mpa,优选0.3~1.0Mpa。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惰性介质加入包含胺或者光气的气流中使得惰性介质与胺的气体体积比为0~20:1,光气与胺的氨基的摩尔比为2.2~20:1,优选4~10:1,更优选6~8:1。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内光气与胺的反应在0.01~0.5Mpa的绝对压力下进行,优选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同和尚永华蒙萌王勤隆王鹏飞郑超李强宋国毅石滨黎源
申请(专利权)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