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缓冲系统及数据缓冲装置的读取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2062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数据缓冲系统,包括一第一接口装置、一第二接口装置、一第一接口控制器、一第二接口控制器以及一数据缓冲装置。该数据缓冲装置具有一固定的第一共同接口、第二共同接口以及独立的读取与写入路径。该第一接口控制器用以处理第一接口装置与该数据转换装置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该第二接口控制装置用以处理第二接口器与该数据转换装置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因此只需更换第一接口控制器与第二接口控制器即可使得数据缓冲装置适用于不同的接口装置,以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据缓冲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两种不同接口装置之间的数据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不同接口下,数据都有其特定格式与传输速率,因此需要一特定的缓冲机制使得数据能在不同接口中传输。图1为一已知的数据缓冲机制,利用一状态机(state machine)11做为总线12与动态存储器13之间的之料传输。虽然已知的数据缓冲机制易于执行且花费低,不过其效能不佳,同一时间内只能做单向的数据传输,且处理数据的速度难以提升,无法适应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两种不同接口装置之间的数据缓冲系统与一种数据缓冲装置的读取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据缓冲系统,包括一第一接口装置、一第二接口装置、一第一接口控制器、一第二接口控制器以及一数据缓冲装置。第一接口控制器,具有一第一接口与一第一共同接口。该第一接口控制器通过该第一接口与该第一接口装置沟通,以处理该第一接口装置的请求。该第一接口控制器通过该第一共同接口对一数据缓冲装置进行读取或写入操作。该第二接口控制器,包括一第二接口以及一第二共同接口。该第二接口控制器通过该第二接口对该第二接口装置进行存取或写入的操作。该第二共同接口,该数据缓冲装置通过该第二共同接口以接收该第二接口控制器传送的数据或传送数据至该第二接口控制器。该数据缓冲装置,包括一写入单元以及一读取单元。该写入单元,包括一第一写入缓冲区、一第二写入缓冲区以及一写入控制器。该写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接口装置与该第二接口装置的要求,使该第一写入缓冲区与该第二写入缓冲区交替地接收该第一接口装置传送的数据,并传送至该第二接口装置。该读取单元,包括一第一读取缓冲区、一第二读取缓冲区以及一读取控制器。该读取控制器,根据该第一接口装置与该第二接口装置的要求,使该第一读取缓冲区与该第二读取缓冲区交替地接收该第二接口装置传送的数据,并传送至该第一接口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数据缓冲装置的读取方法,该数据缓冲装置适用于一第一接口装置与一第二接口装置之间,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接口控制器,具有一第一接口与一第一共同接口,该第一接口控制器通过该第一接口与该第一接口装置沟通,该第一接口控制器通过该第一共同接口与该数据缓冲装置沟通。提供一第二接口控制器,具有一第二接口与一第二共同接口,该第二接口控制器通过该第二接口与该第二接口装置沟通,该第二接口控制器通过该第二共同接口与该数据缓冲装置沟通。提供该数据缓冲装置,具有一写入单元与一读取单元,其中该写入单元,包括一第一写入缓冲区、一第二写入缓冲区以及一写入控制器,该读取单元,包括一第一读取缓冲区、一第二读取缓冲区以及一读取控制器。当该第一接口装置通过该数据缓冲装置传送数据至该第二接口装置时,包括下列步骤。该第一接口装置通过该第一接口传送一写入要求至该第一接口控制器。该第一接口控制器通过该第一共同接口传送该写入要求至该写入控制器。该写入控制器通过该第一接口控制器接收该第一接口装置的数据并储存在该写入单元,包括下列步骤。选择该第一写入缓冲区,以接收该第一接口装置传送的数据。当该第一写入缓冲区填满数据时,该写入控制器切换至该第二写入缓冲区。当该第一写入缓冲区未填满数据且该写入操作结束时,下一写入操作自该第二写入缓冲开始写入。当该第一接口装置通过该数据缓冲装置读取该第二接口装置的数据时,包括下列步骤。该第一接口装置通过该第一接口传送一读取要求至该第一接口控制器。该第一接口控制器通过该第一共同接口传送该读取要求至该读取控制器。该读取控制器通过该第二接口控制器读取该第二接口装置的数据并储存在该读取单元,包括下列步骤。选择该第一读取缓冲区,以接收该第二接口装置传送的数据。当该第一读取缓冲区填满数据时,该读取控制器切换至该第二读取缓冲区。以及当该第一读取缓冲区未填满数据且该读取操作结束时,在下一读取操作时,该第二接口装置自该第二读取缓冲开始写入数据。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一已知的数据缓冲机制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图3为图2中数据缓冲装置20的运作示意图。图4为根据图2中数据缓冲装置20的存取控制时序图。图5为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总线21将数据写入数据缓冲装置20的流程图。图6为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数据缓冲装置20将数据写入动态存储器22的流程图。图7为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数据缓冲装置20读取动态存储器22中数据的流程图。图8为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总线21读取数据缓冲装置20中数据的流程图。附图符号说明11~总线;12~状态机;13~动态存储器20~数据缓冲装置;21~总线;22~动态存储器;23~写入控制器;24~读取控制器;25a、25b、25c、25d~多任务器;26a~第一写入缓冲区;26b~第二写入缓冲区;27a~第一读取缓冲区;27b~第二读取缓冲区S50~选择第一写入缓冲区26a并待命S51~第一写入缓冲区26a接收一写入请求S52~第一写入缓冲区26a是否可被写入?S53~第一写入缓冲区26a接收总线21的数据S54~第一写入缓冲区26a的写入操作结束S55~选择第二写入缓冲区26b并待命S56~第二写入缓冲区26b接收到一写入请求S57~第二写入缓冲区26b是否可被写入?S58~第二写入缓冲区26b接收总线21的数据S59~第一写入缓冲区26a的写入操作结束 S61~选择第一写入缓冲区26a并待命S62~第一写入缓冲区26a填满数据或是第一写入缓冲区26a尚未填满数据但是接收到将第一写入缓冲区26a中的数据传输到动态存储器22的写入要求S63~第一写入缓冲区26a将数据传送到动态存储器22S64~第一写入缓冲区26a的数据传输结束S65~选择第二写入缓冲区26b并待命S66~第二写入缓冲区26b填满数据或是第二写入缓冲区26b尚未填满数据但是接收到将第二写入缓冲区26b中的数据传输到动态存储器22的写入要求S67~将第二写入缓冲区26b中的数据传输到动态存储器22S68~第二写入缓冲区26b的数据传输结束S701~选择第一读取缓冲区27a并待命S703~第一读取缓冲区27a接收到一读取请求S705~第一读取缓冲区27a可接收数据?S707~第一读取缓冲区27a接收动态存储器22的数据S709~当第一读取缓冲区27a接收最后一笔数据时S711~第一读取缓冲区27a的读取操作结束且数据缓冲装置20没有开启预先读取的功能S713~选择第二读取缓冲区27b并待命S715~第二读取缓冲区27b接收到一读取请求S717~第二读取缓冲区27b可接收数据?S719~第二读取缓冲区27b接收动态存储器22的数据S721~当第二读取缓冲区27b接收最后一笔数据时S723~第二读取缓冲区27b的读取操作结束且数据缓冲装置20没有开启预先读取的功能S801~选择第一读取缓冲区27a并待命S803~第一读取缓冲区27a接收到总线21的读取请求S805~第一读取缓冲区27a是否有预先读取的数据且数据缓冲装置20是否有开启预先读取的功能S807~第一读取缓冲区27a重新接收动态存储器22传送的数据 S809~当第一读取缓冲区27a填满数据或是接收到一读取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缓冲系统,包括:一第一接口装置;一第二接口装置;一第一接口控制器,具有一第一接口与一第一共同接口,包括:一第一接口,该第一接口控制器通过该第一接口与该第一接口装置沟通,以处理该第一接口装置的请求;以及 一第一共同接口,该第一接口控制器通过该第一共同接口对一数据缓冲装置进行读取或写入操作;一数据缓冲装置,包括:一写入单元,包括:一第一写入缓冲区;一第二写入缓冲区;以及一写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接 口装置与该第二接口装置的要求,使该第一写入缓冲区与该第二写入缓冲区交替地接收该第一接口装置传送的数据,并传送至该第二接口装置;以及一读取单元,包括:一第一读取缓冲区;一第二读取缓冲区;以及一读取控制器,根据该 第一接口装置与该第二接口装置的要求,使该第一读取缓冲区与该第二读取缓冲区交替地接收该第二接口装置传送的数据,并传送至该第一接口装置;一第二接口控制器,包括:一第二接口,该第二接口控制器通过该第二接口对该第二接口装置进行存取或 写入的操作;以及一第二共同接口,该数据缓冲装置通过该第二共同接口以接收该第二接口控制器传送的数据或传送数据至该第二接口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文宗徐荣灿
申请(专利权)人: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