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尾气颗粒捕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173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尾气颗粒捕捉装置,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尾气排气管,装设于尾气排气管内的颗粒捕捉器,尾气排气管包括分体式设置的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颗粒捕捉器设于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之间;颗粒捕捉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以分隔所述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的芯体,芯体包括沿壳体径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机动车尾气颗粒捕捉装置,尾气排气管通过设置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并将颗粒捕捉器设于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之间,进而可便于颗粒捕捉器拆装维修。而颗粒捕捉器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多个环形隔板,进而避免了尾气直通尾气出口而造成的接触时间少、净化效果差等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车尾气颗粒捕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动车尾气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机动车尾气颗粒捕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其中人为因素为主要因素,人为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废气相对来说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更为严峻,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在排气管上设置颗粒捕捉器去除尾气中的有害成分,实现尾气污染的控制。但现有结构中颗粒捕捉器一般不能拆卸,当长时间使用后会造成孔径堵塞,并且由于颗粒捕捉器不能取出致使保养方案单一,减少颗粒捕捉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机动车尾气颗粒捕捉装置,以可便于颗粒捕捉器的拆装,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机动车尾气颗粒捕捉装置,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尾气排气管,装设于所述尾气排气管内的颗粒捕捉器,所述尾气排气管包括分体式设置的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且所述颗粒捕捉器设于所述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之间,并于所述第一排气管内设置有导气组件;所述颗粒捕捉器包括具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的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分隔所述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的芯体,所述芯体包括沿所述壳体径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隔板,并于各所述环形隔板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进气间隙,于所述环形隔板上形成蜂窝孔,以及于所述环形隔板上涂敷有催化剂。
[0006]进一步的,于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所述尾气进口形成于所述端盖上,所述尾气出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并与所述壳体共中心线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隔板包括固连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环形隔板,以及固连于所述端盖上的第二环形隔板,因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环形隔板穿插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环形隔板形成的间距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间隙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环形隔板上的第一进气间隙,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环形隔板上的第二进气间隙,且所述第一进气间隙与所述第二进气间隙错位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气间隙和第二进气间隙侧壁呈圆弧状。
[0010]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端部上分别设置有法兰,于所述壳体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二法兰,所述法兰和第二法兰经由螺栓副连接于一起。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气组件包括固连于所述第一排气管内壁上的导气板,以及转动设于所述导气板上的扇叶。
[00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3](1)本技术所述的机动车尾气颗粒捕捉装置,尾气排气管通过设置分体式的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并将颗粒捕捉器设于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之间,进而可便于颗粒捕捉器拆装维修和保养,而设置导气组件可对气流进行导流,保证气流的均匀性。而颗粒捕捉器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多个环形隔板,以及在环形隔板上涂覆催化剂,进而使得尾气内的有害物质被催化剂吸附,同时尾气在壳体内由于需要依次经过多个环形隔板,进而避免了尾气直通尾气出口而造成的接触时间少、净化效果差等问题,而在环形隔板上设置进气间隙,一方面可减少进气阻力,另一方面可保证各环形隔板上吸附有害物质时的均匀性,防止因环形隔板局部堵塞而影响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机动车尾气颗粒捕捉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颗粒捕捉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4俯视图;
[0018]图4为图3中A

A面剖视图;
[0019]图5为图4中B

B面剖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6俯视图;
[002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图8俯视图;
[0024]图10为图5中A部局部放大图;
[0025]图11为图5中B部局部放大图;
[0026]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导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
壳体,101

尾气进口,102

尾气出口,2

端盖,3

第一环形隔板,4

第二环形隔板,5

第一进气间隙,6

第二进气间隙,7

第三环形隔板,8

进气口,9

出气口,10

尾气排气管,1001

第一排气管,1002

第二排气管,11

法兰,12

第二法兰,13

导气板,1301

导气孔,14

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机动车尾气颗粒捕捉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具有进气口8和出气口9的尾气排气管10,装设于尾气排气管10内的颗粒捕捉器,其中尾气排气管10包括分体式设置的第一排气管1001和第二排气管1002,进气口8形成于第一排气管1001一端上,而
出气口9则形成于第二排气管1002一端上,颗粒捕捉器则设于第一排气管1001和第二排气管1002之间。
[0032]上述的结构中,颗粒捕捉器可由图1至图4并结合图5至图9所示,其包括具有尾气进口101和尾气出口102的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内以分隔尾气进口101和尾气出口102的芯体。具体结构上,本实施例中壳体1为内部中空且顶端敞口的圆柱体结构,而在壳体1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2,该端盖2构成所述敞口的封堵,本实施例中尾气出口102形成于壳体1的底壁上,并与壳体1共中心线设置,而尾气进口101形成于端盖2上,且该尾气进口101位于下文所述的最外层的第二环形隔板4外侧,以及位于壳体1侧壁的内侧,并为环形布置的多个,进而可防止尾气直接由尾气出口102排出,本实施例中端盖2随型于壳体1设置,其可通过螺栓拧紧于壳体1上。
[0033]本实施例中芯体包括沿壳体1径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隔板,该环形隔板与壳体1共中心线设置并由陶瓷制成,并在各环形隔板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进气间隙,同时在环形隔板上涂敷有催化剂,以及在环形隔板上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尾气颗粒捕捉装置,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尾气排气管,装设于所述尾气排气管内的颗粒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排气管包括分体式设置的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且所述颗粒捕捉器设于所述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之间,并于所述第一排气管内设置有导气组件;所述颗粒捕捉器包括具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的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分隔所述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的芯体,所述芯体包括沿所述壳体径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隔板,并于各所述环形隔板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进气间隙,于所述环形隔板上形成蜂窝孔,以及于所述环形隔板上涂敷有催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尾气颗粒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所述尾气进口形成于所述端盖上,所述尾气出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并与所述壳体共中心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尾气颗粒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隔板包括固连于所述壳体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咏涛段二红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骥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