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小豆蒸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160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小豆蒸煮装置,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壳体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容纳腔、蒸煮腔和蒸汽发生腔;壳体内壁且对应蒸煮腔与蒸汽发生腔之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透气隔板;容纳腔底端与蒸煮腔固定连通;透气隔板表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一透孔;壳体内表面之间且对应容纳腔和蒸煮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环形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环形驱动机构、放置单元的设计,变传统蒸煮装置的静态式蒸煮结构为动态式蒸煮结构,通过动态式蒸煮结构,能够循环改变蒸屉的受气位置,通过蒸屉受气位置的循环改变,一方面能够使蒸屉受热均匀,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该装置的蒸煮效率。够有效提高该装置的蒸煮效率。够有效提高该装置的蒸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小豆蒸煮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红小豆蒸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小豆,又名赤小豆、赤豆、朱豆,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小豆的成熟种子,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及生理活性物质的功能性食品。我国红小豆种质资源丰富,各省均有种植,是世界上赤小豆产量最大的国家。种子供食用、入药,有行血补血、健脾去湿、利水消肿之效;在食品中以原粮、常规加工食品及深加工功能食品的形式存在。
[0003]红小豆蒸煮方式分为两种,其一为水煮方式,将红豆降入沸水中加热,另一种为蒸汽式加热;水煮加热方式使红小豆水溶性成分溶出,营养物质流失严重,打捞的固体红豆含水量过高,现有的蒸汽式加热方式通常采用静态式蒸汽加热结构,加热不均匀,延长了蒸煮的时间,且使用模式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小豆蒸煮装置,通过环形驱动机构、放置单元、蒸煮腔和蒸汽发生腔的设计,解决了现有的红小豆蒸煮装置蒸汽受热不均蒸煮效率低及使用模式较为单一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为一种红小豆蒸煮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容纳腔、蒸煮腔和蒸汽发生腔;所述壳体内壁且对应蒸煮腔与蒸汽发生腔之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透气隔板;所述容纳腔底端与蒸煮腔固定连通;所述透气隔板表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一透孔;所述壳体内表面之间且对应容纳腔和蒸煮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环形驱动机构;所述环形驱动机构表面连接有驱动带;所述驱动带表面开设有若干组等距分布的第二透孔;所述驱动带表面等距安装有一组放置单元;一组所述放置单元表面均卡接有蒸屉;所述壳体表面且对应蒸汽发生腔、蒸煮腔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水位传感器;
[0007]所述壳体侧面固定开设有料孔;所述壳体表面且对应料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卷帘门体;所述蒸汽发生腔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组呈线性阵列分布的电热棒;所述壳体顶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排气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和压力计;
[0008]一组所述放置单元均包括限位围架;所述限位围架一表面与驱动带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围架内表面之间铰接有放置框架;所述放置框架底面开设有一组呈线性阵列分布的条形通孔;所述放置框架表面固定设置有与蒸屉相配合的卡槽。
[0009]优选的,所述排气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和压力计一端均延伸至容纳腔内部;所述壳体表面且对应蒸汽发生腔的位置还固定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周侧面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周侧面均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放置框架底部轴线位置固定安装有配重块。
[0011]优选的,所述环形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辊、从动辊和驱动电机;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
两端均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一表面与主动辊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主动辊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周侧面均与驱动带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卷帘门体与料孔滑动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限位围架为“口”字形结构;所述透气隔板为弧形结构;所述壳体表面固定设置有观察窗。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环形驱动机构、放置单元的设计,变传统蒸煮装置的静态式蒸煮结构为动态式蒸煮结构,通过动态式蒸煮结构,能够循环改变蒸屉的受气位置,通过蒸屉受气位置的循环改变,一方面能够使蒸屉受热均匀,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蒸屉的蒸煮效率,通过蒸汽发生腔和蒸煮腔的设计,使该装置具备蒸汽蒸煮和水煮两种使用模式,通过双使用模式的实现,继而有效提升该装置的多功能性及实用性。
[0015]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一种红小豆蒸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壳体、限位围架、透气隔板和第一透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驱动带、第二透孔、放置框架和限位围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放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蒸屉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壳体;2、容纳腔;3、蒸煮腔;4、蒸汽发生腔;5、观察窗;6、透气隔板;7、第一透孔;8、环形驱动机构;9、驱动带;10、第二透孔;11、放置单元;12、蒸屉;13、水位传感器;14、料孔;15、卷帘门体;16、电热棒;17、排气阀;18、第一温度传感器;19、压力计;20、限位围架;21、放置框架;22、条形通孔;23、卡槽;24、第二温度传感器;25、进水管;26、排水管;27、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6,本技术为一种红小豆蒸煮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容纳腔2、蒸煮腔3和蒸汽发生腔4;所述壳体1内壁且对应蒸煮腔3与蒸汽发生腔4之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透气隔板6;所述容纳腔2底端与蒸煮腔3固定连通;所述透气隔板6表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一透孔7;
[0027]所述壳体1内表面之间且对应容纳腔2和蒸煮腔3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环形驱动机构8;所述环形驱动机构8表面连接有驱动带9;所述驱动带9表面开设有若干组等距分布的第二透孔10;所述驱动带9表面等距安装有一组放置单元11;一组所述放置单元11表面均卡接有蒸屉12;所述壳体1表面且对应蒸汽发生腔4、蒸煮腔3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水位传感器13;上述水位传感器13设置的作用在监测蒸汽发生腔4、蒸煮腔3的水位数据是否到达阈值,使用时,该装置搭配有控制器,水位传感器13将监测到的实时数据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为普通型号的PLC控制器,水位传感器13的型号为DLK201;
[0028]所述壳体1侧面固定开设有料孔14;所述壳体1表面且对应料孔14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卷帘门体15;所述蒸汽发生腔4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组呈线性阵列分布的电热棒16;所述壳体1顶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排气阀17、第一温度传感器18和压力计19;
[0029]一组所述放置单元11均包括限位围架20;所述限位围架20一表面与驱动带9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小豆蒸煮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容纳腔(2)、蒸煮腔(3)和蒸汽发生腔(4);所述壳体(1)内壁且对应蒸煮腔(3)与蒸汽发生腔(4)之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透气隔板(6);所述容纳腔(2)底端与蒸煮腔(3)固定连通;所述透气隔板(6)表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一透孔(7);所述壳体(1)内表面之间且对应容纳腔(2)和蒸煮腔(3)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环形驱动机构(8);所述环形驱动机构(8)表面连接有驱动带(9);所述驱动带(9)表面开设有若干组等距分布的第二透孔(10);所述驱动带(9)表面等距安装有一组放置单元(11);一组所述放置单元(11)表面均卡接有蒸屉(12);所述壳体(1)表面且对应蒸汽发生腔(4)、蒸煮腔(3)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水位传感器(13);所述壳体(1)侧面固定开设有料孔(14);所述壳体(1)表面且对应料孔(14)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卷帘门体(15);所述蒸汽发生腔(4)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组呈线性阵列分布的电热棒(16);所述壳体(1)顶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排气阀(17)、第一温度传感器(18)和压力计(19);一组所述放置单元(11)均包括限位围架(20);所述限位围架(20)一表面与驱动带(9)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围架(20)内表面之间铰接有放置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平珍余莉赵龙何友勋张时龙
申请(专利权)人: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