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驱动的可穿戴式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62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向驱动的可穿戴式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具体涉及外骨骼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颈架,所述颈架下方设置有按摩件,所述按摩件上固定连接有绑带,所述颈架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装有缓冲件,所述第一支架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二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按摩件,将整个装置固定在上半身之后,此时背架上的防护网与背部接触在一起,振动马达带动活动板上的按摩柱进行振动,配合着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缓冲作用,能够为穿戴者的背部进行振动按摩,有效的提高了穿戴者在运动过程中的舒适度,具备良好的按摩保健效果,有效的促进了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了上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功能性。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功能性。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向驱动的可穿戴式上肢外骨骼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外骨骼机器人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向驱动的可穿戴式上肢外骨骼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外骨骼机器人技术是融合传感、控制、信息、融合、移动计算,为作为操作者的人提供一种可穿戴的机械机构的综合技术,军事领域外骨骼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指套在人体外面的机器人,也称“可穿戴的机器人”。
[0003]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上肢外骨骼机器人仅仅只是佩戴之后,具备一定的辅助上半身的作用,并不具备其他的功能,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向驱动的可穿戴式上肢外骨骼机器人,通过设置了按摩件,将整个装置固定在上半身之后,此时背架上的防护网与背部接触在一起,振动马达带动活动板上的按摩柱进行振动,配合着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缓冲作用,能够为穿戴者的背部进行振动按摩,有效的提高了穿戴者在运动过程中的舒适度,具备良好的按摩保健效果,有效的促进了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了上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功能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向驱动的可穿戴式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包括颈架,所述颈架下方设置有按摩件,所述按摩件上固定连接有绑带,所述颈架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装有缓冲件,所述第一支架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一端铰接设置有第四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侧表面设置有卡箍;
[0006]所述按摩件包括有背架,所述背架上安装有防护网,所述背架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侧固定设置有振动马达,所述活动板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按摩柱,所述活动板上靠近按摩柱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
[0007]进一步,所述固定块与背架的内侧壁相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活动板之间通过第二弹簧相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活动板与按摩柱之间通过螺纹方式转动连接,所述按摩柱采用橡胶材质制作而成。
[0009]进一步,所述绑带成对设置,所述绑带上设置有卡扣。
[0010]进一步,所述缓冲件包括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侧表面嵌入安装有封塞。
[0011]进一步,所述气囊呈半圆形结构设计,所述气囊的数量共设置有多组,所述气囊外表面固定粘接有抗划伤垫。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两两之间贯穿设置有转动
销轴。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按摩件,将整个装置固定在上半身之后,此时背架上的防护网与背部接触在一起,振动马达带动活动板上的按摩柱进行振动,配合着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缓冲作用,能够为穿戴者的背部进行振动按摩,有效的提高了穿戴者在运动过程中的舒适度,具备良好的按摩保健效果,有效的促进了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了上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功能性;
[0015]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缓冲件,将缓冲件中的气囊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的内侧,打开封塞,向气囊内部充入气体,从而为整个机器人与皮肤接触的地方提供一重空气防护,使得外骨骼机器人与人体之间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按摩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为:1颈架、2按摩件、21背架、22防护网、23第一弹簧、24活动板、25按摩柱、26振动马达、27第二弹簧、28固定块、3绑带、4第一支架、5缓冲件、51气囊、52封塞、6第二支架、7第三支架、8第四支架、9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一种反向驱动的可穿戴式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包括颈架1、按摩件2、背架21、防护网22、第一弹簧23、活动板24、按摩柱25、振动马达26、第二弹簧27、固定块28、绑带3、第一支架4、缓冲件5、气囊51、封塞52、第二支架6、第三支架7、第四支架8、卡箍9,所述颈架1下方设置有按摩件2,所述按摩件2上固定连接有绑带3,所述颈架1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架4,所述第一支架4上安装有缓冲件5,所述第一支架4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二支架6,所述第二支架6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三支架7,所述第三支架7一端铰接设置有第四支架8,所述第三支架7和第四支架8侧表面设置有卡箍9;
[0023]所述按摩件2包括有背架21,所述背架21上安装有防护网22,所述背架2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3,所述第一弹簧23一端安装有活动板24,所述活动板24一侧固定设置有振动马达26,所述活动板24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按摩柱25,所述活动板24上靠近按摩柱25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27,所述第二弹簧2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8。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块28与背架21的内侧壁相连接,所述固定块28与活动板24之间通过第二弹簧27相连接。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24与按摩柱25之间通过螺纹方式转动连接,所述按摩柱
25采用橡胶材质制作而成。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绑带3成对设置,所述绑带3上设置有卡扣。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6、第三支架7及第四支架8两两之间贯穿设置有转动销轴。
[0028]实际使用时,将颈架1套在后颈部位置处,按摩件2则是贴合在后背位置处,利用绑带3将按摩件2中的背架21固定在身体上,利用卡箍9将大臂固定在第三支架7上,将小臂固定在第四支架8上,此时背架21上的防护网22与背部接触在一起,控制活动板24上的振动马达26工作,振动马达26带动活动板24上的按摩柱25进行振动,配合着第一弹簧23和第二弹簧27的缓冲作用,能够为穿戴者的背部进行振动按摩,有效的提高了穿戴者在运动过程中的舒适度,具备良好的按摩保健效果,有效的促进了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了上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功能性。
[0029]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的一种反向驱动的可穿戴式上肢外骨骼机器人,还包括有缓冲件5,所述缓冲件5包括有气囊51,所述气囊51的侧表面嵌入安装有封塞52。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51呈半圆形结构设计,所述气囊51的数量共设置有多组,所述气囊51外表面固定粘接有抗划伤垫。
[0031]实际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向驱动的可穿戴式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包括颈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架(1)下方设置有按摩件(2),所述按摩件(2)上固定连接有绑带(3),所述颈架(1)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架(4),所述第一支架(4)上安装有缓冲件(5),所述第一支架(4)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二支架(6),所述第二支架(6)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三支架(7),所述第三支架(7)一端铰接设置有第四支架(8),所述第三支架(7)和第四支架(8)侧表面设置有卡箍(9);所述按摩件(2)包括有背架(21),所述背架(21)上安装有防护网(22),所述背架(2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3),所述第一弹簧(23)一端安装有活动板(24),所述活动板(24)一侧固定设置有振动马达(26),所述活动板(24)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按摩柱(25),所述活动板(24)上靠近按摩柱(25)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27),所述第二弹簧(2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向驱动的可穿戴式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8)与背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赤倪受东吴方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赤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