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治超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车差速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659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差速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组件、支撑组件和差速组件;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壳体和电机轴筒;电机壳体内壁设有定子;电机壳体右端外侧安装有支撑壳并与其形成内腔;电机轴筒的左部转动设置在电机壳体内并设有转子、右部位于内腔内并通过减速组件与差速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支撑组件包括第二半轴和中部穿过电机轴筒的第一半轴,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一端对应与差速组件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对应与一对车轮连接。本一种电动车差速驱动系统,结构简单,不仅通过电机驱动与减速、差速集成于一体,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避免传统电机输出端与减速器、差速器连接占用空间大的情况,而且实现同轴线输出,实现电机的高速稳定转动。转动。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差速驱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驱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差速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电动车驱动是通过定子产生旋转磁场带动转子转动,使转子实现动力输出,但为实现减速增扭,往往在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器连接,虽然减速器组装方便并可独立工作,但是由于减速器多为偏心结构,即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的输出端不在同一轴线上,偏心输出造成占用空间大,结构不紧凑;
[0003]另外为保障电动车车轮的不同转速运行,需要增加差速器结构,但是在连接关系上,即减速器的输出端再与差速器连接,不仅使得整体结构复杂,而且占用空间大的,不适用于高速稳定转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差速驱动系统,结构简单,不仅通过电机驱动与减速、差速集成于一体,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避免传统电机输出端与减速器、差速器连接占用空间大的情况,而且实现同轴线输出,实现电机的高速稳定转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一种电动车差速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组件,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壳体和电机轴筒;所述电机壳体左端开口并通过电机封盖拆卸设置、内壁设有定子;
[0006]还包括支撑组件和差速组件;
[0007]电机壳体右端外侧安装有支撑壳并与其形成内腔;电机轴筒的左部转动设置在电机壳体内并设有转子、右部位于内腔内并通过减速组件与差速组件的输入端连接;
[0008]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二半轴和中部穿过电机轴筒的第一半轴,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一端对应与差速组件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对应与一对车轮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轴筒的右端设有与减速组件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差速装置包括差速壳体和位于差速壳体内的差速组件;差速壳体转动设置在内腔内、外侧设有与减速组件连接的第二齿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差速组件包括中心轴、一对行星齿轮和一对太阳齿轮,一对行星齿轮通过中心轴相对设置在差速壳体上、并与相对设置的一对太阳齿轮啮合连接,形成差速结构;
[0011]一对太阳齿轮对应与第一半轴、第二半轴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减速组件包括双联齿轮,所述双联齿轮转动安装在内腔内,并且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啮合连接,双联齿轮上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的一端齿数大于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的一端齿数。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油封组件,所述油封组件包括第一油封、第二油封和第三油封;
[0014]第一油封设置在第二半轴穿过支撑壳之间接触处,第二油封设置在第一半轴穿过电机壳体之间接触处,第三油封设置在电机轴筒穿过电机壳体之间接触处。
[00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壳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注油孔。
[0016]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轴筒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电机壳体上,差速装置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支撑壳上。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一种电动车差速驱动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由于转子带动电机轴筒转动,通过减速组件将动力传递至差速装置上,因此不仅实现对电动车驱动的减速增扭作用、保障其差速驱动,而且支撑壳直接与电机壳体连接形成内腔,将电机组件与减速组件、差速装置的集成于一起,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避免传统电机输出端套装在减速器、并与差速装置连接造成占用空间大的情况;
[0019](2)本专利技术由于通过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一端对应与差速组件连接、另一端对应与一对车轮连接,因此不仅在不影响驱动的情况下保障差速行驶,实现对整体稳定支撑,而且第一半轴穿过电机轴筒,电机动力输出的电机轴筒与差速输出驱动的第一半轴、第二半轴的轴线一致,避免传统驱动与减速器、差速器连接造成动力偏心输出的情况,实现电机的高速稳定转动;
[0020](3)本专利技术由于第二半轴与支撑壳之间设置第一油封,第一半轴与电机壳体之间设置第二油封,电机轴筒与电机壳体之间第三油封,因此可通过第一油封、第二油封、第三油封实现对其密封,防止灰尘进入影响动力驱动,另外支撑壳上可设有与内腔连通的注油孔,通过从注油孔往内腔内注入润滑油,实现对内腔的减速组件进行润滑,使其转动更加平顺,使用寿命更长;
[0021]本一种电动车差速驱动系统,结构简单,不仅通过电机驱动与减速、差速集成于一体,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避免传统电机输出端与减速器、差速器连接占用空间大的情况,而且实现同轴线输出,实现电机的高速稳定转动。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差速装置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差速组件的主视图;
[0025]图中:11、电机壳体,12、转子,13、定子,14、电机封盖,2、支撑壳,31、电机轴筒,32、双联齿轮,33、第一齿轮,4、差速组件,41、差速壳体,43、第二齿轮,44、行星齿轮,45、太阳齿轮,46、中心轴,51、第一半轴,52、第二半轴,61、第一油封,62、第二油封,63、第三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所示,本一种电动车差速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组件、支撑组件和差速组件4;
[0028]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壳体11和电机轴筒31;
[0029]所述电机壳体11左端开口并通过电机封盖14拆卸设置、内壁设有定子13、右端外侧安装有支撑壳2并与其形成内腔;
[0030]电机轴筒31的左部转动设置在电机壳体11内并设有转子12、右部位于内腔内并通过减速组件与差速组件4的输入端连接;
[0031]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二半轴52和中部穿过电机轴筒31的第一半轴51,第一半轴51和第二半轴52的一端对应与差速组件4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对应与一对车轮连接;
[0032]如图2、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轴筒31的右端设有与减速组件连接的第一齿轮33,所述差速装置包括设置在内腔内的差速壳体41和位于差速壳体41内的差速组件4;差速壳体41转动设置在内腔内、外侧设有与减速组件连接的第二齿轮43;
[0033]进一步的,所述差速组件4包括中心轴46、一对行星齿轮44和一对太阳齿轮45,一对行星齿轮44通过中心轴46相对设置在差速壳体41上、并与相对设置的一对太阳齿轮45啮合连接,形成差速结构;
[0034]一对太阳齿轮45对应与第一半轴51、第二半轴52连接;
[0035]进一步的,所述减速组件包括双联齿轮32,所述双联齿轮32转动安装在内腔内,并且分别与第一齿轮33、第二齿轮43啮合连接,双联齿轮32上与第一齿轮33啮合连接的一端齿数大于与第二齿轮43啮合连接的一端齿数;
[0036]进一步的,本装置还包括油封组件,所述油封组件包括第一油封61、第二油封62和第三油封63;
[0037]第一油封61设置在第二半轴52穿过支撑壳2之间接触处,第二油封62设置在第一半轴51穿过电机壳体11之间接触处,第三油封63设置在电机轴筒31穿过电机壳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差速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组件,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壳体(11)和电机轴筒(31);所述电机壳体(11)左端开口并通过电机封盖(14)拆卸设置、内壁设有定子(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和差速组件(4);电机壳体(11)右端外侧安装有支撑壳(2)并与其形成内腔;电机轴筒(31)的左部转动设置在电机壳体(11)内并设有转子(12)、右部位于内腔内并通过减速组件与差速组件(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二半轴(52)和中部穿过电机轴筒(31)的第一半轴(51),第一半轴(51)和第二半轴(52)的一端对应与差速组件(4)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对应与一对车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差速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筒(31)的右端设有与减速组件连接的第一齿轮(33),所述差速装置包括差速壳体(41)和位于差速壳体(41)内的差速组件(4);差速壳体(41)转动设置在内腔内、外侧设有与减速组件连接的第二齿轮(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差速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组件(4)包括中心轴(46)、一对行星齿轮(44)和一对太阳齿轮(45),一对行星齿轮(44)通过中心轴(46)相对设置在差速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治超
申请(专利权)人:王治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