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学龙专利>正文

一种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管桩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95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管桩加固结构,包括中心梁,所述中心梁的底端呈同排固定有三个第一管桩,所述中心梁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底端呈同排固定有三个第二管桩。该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管桩加固结构,通过将定位块套在中心第一管桩的外侧,并利用预紧卡件、锁紧丝杆和螺母的配合使用,达到定位块与中心梁稳定连接的作用,方便配合加固套筒通过与第二加强杆和限位卡件的配合使用,达到与定位块的拐角处进行卡接的目的,提高了加固套筒与定位块连接的稳固性,提高了加固套筒对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加固的效果,提高了第一管桩与中心梁连接处的稳定性,和第二管桩与连接梁连接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管桩加固结构
本技术属于基管桩
,具体涉及一种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管桩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山区存在大量的基岩地层上直接上覆软土的地基情况,当在这种地基上修建填方工程时,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预制管桩是基岩上覆软土地修建过程中重要的支撑部件,往往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施工快速等特点,但预制管桩在插入基岩地基中时容易造成,管桩与梁体连接处的弯曲变形,因此,为了提高管桩与梁体连接处的加固效果,需要一种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管桩加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管桩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管桩加固结构,包括中心梁,所述中心梁的底端呈同排固定有三个第一管桩,所述中心梁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底端呈同排固定有三个第二管桩,所述第一管桩的外侧套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焊接有预紧卡件,且预紧卡件与中心梁的底端相互卡接,所述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的外侧均套有加固套筒,所述加固套筒相邻外侧壁之间焊接有第一加强杆,所述加固套筒的外侧壁上还焊接有第二加强杆,且第二加强杆的端部焊接有限位卡件,所述预紧卡件上贯穿有锁紧丝杆,且锁紧丝杆的两端螺接螺母。优选的,所述锁紧丝杆搭接在中心梁的顶端,且锁紧丝杆的长度大于中心梁的宽度。此项设置用于提高了限位卡件与中心梁连接时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定位块的外侧壁拐角处卡接有四个限位卡件,且四个限位卡件均与相邻一侧的加固套筒通过第二加强杆连接。此项设置用于提高了定位块与加固套筒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减少加固套筒的晃动。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均为表面镀有环氧树脂抗腐蚀层的高强钢筋,所述第一加强杆呈纵向或横向设置,且第二加强杆呈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加固套筒与第一加强杆为焊接而成的口字形结构。优选的,所述预紧卡件为不锈钢制成的匚字形结构,且预紧卡件的槽内宽度与中心梁的宽度相等。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管桩加固结构,通过将定位块套在中心第一管桩的外侧,并利用预紧卡件、锁紧丝杆和螺母的配合使用,达到定位块与中心梁稳定连接的作用,方便配合加固套筒通过与第二加强杆和限位卡件的配合使用,达到与定位块的拐角处进行卡接的目的,提高了加固套筒与定位块连接的稳固性,提高了加固套筒对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加固的效果,提高了第一管桩与中心梁连接处的稳定性,和第二管桩与连接梁连接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底部结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心梁与预紧卡件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定位块、连接杆和预紧卡件连接示意图。图中:1、中心梁;2、第一管桩;3、连接梁;4、第二管桩;5、定位块;6、连接杆;7、预紧卡件;8、加固套筒;9、第一加强杆;10、第二加强杆;11、限位卡件;12、锁紧丝杆;13、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管桩加固结构,包括中心梁1,所述中心梁1的底端呈同排固定有三个第一管桩2,所述中心梁1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连接梁3,所述连接梁3的底端呈同排固定有三个第二管桩4,所述第一管桩2的外侧套有定位块5,所述定位块5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端部焊接有预紧卡件7,且预紧卡件7与中心梁1的底端相互卡接,具体的,所述预紧卡件7为不锈钢制成的匚字形结构,且预紧卡件7的槽内宽度与中心梁1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管桩2与第二管桩4的外侧均套有加固套筒8,所述加固套筒8相邻外侧壁之间焊接有第一加强杆9,具体的,所述加固套筒8与第一加强杆9为焊接而成的口字形结构,通过将第一管桩2与第二管桩4的外侧与加固套筒8连接,并配合第一加强杆9将加固套筒8连接,达到中心梁1与连接梁3连接的目的;所述加固套筒8的外侧壁上还焊接有第二加强杆10,且第二加强杆10的端部焊接有限位卡件11,具体的,所述定位块5的外侧壁拐角处卡接有四个限位卡件11,且四个限位卡件11均与相邻一侧的加固套筒8通过第二加强杆10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加强杆9和第二加强杆10均为表面镀有环氧树脂抗腐蚀层的高强钢筋,所述第一加强杆9呈纵向或横向设置,且第二加强杆10呈倾斜设置,所述预紧卡件7上贯穿有锁紧丝杆12,且锁紧丝杆12的两端螺接螺母13,具体的,所述锁紧丝杆12搭接在中心梁1的顶端,且锁紧丝杆12的长度大于中心梁1的宽度,通过将定位块5套在中心第一管桩2的外侧,并利用预紧卡件7、锁紧丝杆12和螺母13的配合使用,达到定位块5与中心梁1稳定连接的作用,方便配合加固套筒8通过与第二加强杆10和限位卡件11的配合使用,达到与定位块5的拐角处进行卡接的目的,提高了加固套筒8与定位块5连接的稳固性,提高了加固套筒8对第一管桩2和第二管桩4加固的效果,提高了第一管桩2与中心梁1连接处的稳定性,和第二管桩4与连接梁3连接处的稳定性。该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管桩加固结构,在使用时,通过将第一管桩2与第二管桩4的外侧与加固套筒8连接,并配合第一加强杆9将加固套筒8连接,达到中心梁1与连接梁3连接的目的;通过将定位块5套在中心第一管桩2的外侧,并利用预紧卡件7、锁紧丝杆12和螺母13的配合使用,达到定位块5与中心梁1稳定连接的作用,方便配合加固套筒8通过与第二加强杆10和限位卡件11的配合使用,达到与定位块5的拐角处进行卡接的目的,提高了加固套筒8与定位块5连接的稳固性,提高了加固套筒8对第一管桩2和第二管桩4加固的效果,提高了第一管桩2与中心梁1连接处的稳定性,和第二管桩4与连接梁3连接处的稳定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管桩加固结构,包括中心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梁(1)的底端呈同排固定有三个第一管桩(2),所述中心梁(1)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连接梁(3),所述连接梁(3)的底端呈同排固定有三个第二管桩(4),所述第一管桩(2)的外侧套有定位块(5),所述定位块(5)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端部焊接有预紧卡件(7),且预紧卡件(7)与中心梁(1)的底端相互卡接,所述第一管桩(2)与第二管桩(4)的外侧均套有加固套筒(8),所述加固套筒(8)相邻外侧壁之间焊接有第一加强杆(9),所述加固套筒(8)的外侧壁上还焊接有第二加强杆(10),且第二加强杆(10)的端部焊接有限位卡件(11),所述预紧卡件(7)上贯穿有锁紧丝杆(12),且锁紧丝杆(12)的两端螺接螺母(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管桩加固结构,包括中心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梁(1)的底端呈同排固定有三个第一管桩(2),所述中心梁(1)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连接梁(3),所述连接梁(3)的底端呈同排固定有三个第二管桩(4),所述第一管桩(2)的外侧套有定位块(5),所述定位块(5)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端部焊接有预紧卡件(7),且预紧卡件(7)与中心梁(1)的底端相互卡接,所述第一管桩(2)与第二管桩(4)的外侧均套有加固套筒(8),所述加固套筒(8)相邻外侧壁之间焊接有第一加强杆(9),所述加固套筒(8)的外侧壁上还焊接有第二加强杆(10),且第二加强杆(10)的端部焊接有限位卡件(11),所述预紧卡件(7)上贯穿有锁紧丝杆(12),且锁紧丝杆(12)的两端螺接螺母(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管桩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丝杆(12)搭接在中心梁(1)的顶端,且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龙李恒发
申请(专利权)人:李学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